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光明日報]為春運鐵路部分票價不上漲叫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5日 06:50 來源:

  光明日報消息:時近新春佳節,絕大多數火車票價均已大幅度上浮。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有關部門年前宣佈2006年鐵路春運期間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臨客硬座票價不上浮。這讓筆者忍不住為之大聲叫好。然而,從隨後傳出的信息看,一些人士擔心,臨客硬座票價不上浮,可能導致客流過度集中。支持漲價者認為:按照市場經濟的邏輯,春運運力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是天經地義的。筆者認為,對於這些誤解有必要從經濟學相關視角加以澄清。

  漲價的邏輯悖論是:如果鐵路部門以自然壟斷為由繼續進行壟斷經營,那麼它就必須承認其公益性事業的性質,在春運期間隨行就市理由就不充分;如果鐵路部門堅持“需求決定價格”,那就必須在鐵運市場引入真正的市場競爭機制。二者必居其一。這樣看,當前中國鐵路部門的壟斷市場結構使得價格本來就沒有市場化的基礎。

  提高票價能否成立的關鍵在於提高票價能否真的降低出門需要,並且同時增加運力供給?先看需求一方。老百姓喜歡説,“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表明春運服務這一商品具有很強的消費剛性。在春運期間運力供給方面,價格同樣不起作用,人口流動的巨大季節落差使難以簡單地通過擴大運力一勞永逸地加以解決:僅僅為了滿足春運高峰的需要,而增建鐵路機場、增購列車飛機在經濟上是得不償失的。因而,出於全年經營的考慮,票價上漲無法增加春運期間運力的短期供給。顯然,在需求和供給都無法有效變動的情況下,提價於事無補;説它能夠緩解春運壓力僅是某些部門的託詞。而有些人“活用”價格理論,認為春運提價有利於“削峰平谷”,通過價格杠桿拉平供求的季節失衡,也只不過是一種幻覺。

  説到底,春運期間提高票價相當於一種財富轉移或收入再分配。這在經濟學中是個規範問題,和效率無干。也就是説,無論票價怎麼調社會福利也不會增加,只不過是旅客和經營者之間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

  要求提價較為現實的理由是幫助運輸經營者平衡財務,即以春運期間的盈餘補貼日常的不足。這是確有可能的,鐵路部門長期虧損是顯而易見的例子。可是政府作為公共管理部門,定價時必須考慮農民工、學生這些弱勢群體的承受力,因為他們是春運客流的主體。另外,與定價問題同樣重要的是政府應監管交通服務的安全與質量,並保證票價不被強行抬高到規定價格之上。正因為春運期間車票的定價問題並不是一個效率問題,所以,公平才顯得如此重要。然而對於公平,人們總是見仁見智。到底是應該照顧民工學生的利益禁止漲價,還是為了增加交通産業的利潤而提價,並無一個對錯標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維護公平,政府責無旁貸,不能置於市場之外而不顧。因為,在漲與不漲、漲多漲少的政策競爭討價還價中,民工等需求方顯然處於劣勢。筆者認為,政府至少應該克制受利益集團的過多影響,把票價限制在較為合理的空間。

  鐵道部此次春運實行臨客硬座票價不上浮,這不是説鐵路客運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不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上分流旅客,而是表明政府對農民工“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關愛。

  在為春運鐵路部分票價不上漲叫好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從長期視角審視春運問題。春運難題的出路在於加強對壟斷行業監管的同時,更要打破行政壟斷,引入競爭,增加運力有效供給,降低運營成本,從而較少依靠春運漲價彌補虧損。

  從經濟學的視角看,鐵路網絡雖然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性質,但附著在鐵路上的運輸服務卻完全可以放開,應該讓各個企業按照質優價廉的標準競爭上崗。而從需求角度看,春運在很大程度上是個畸形膨脹,隨著流動人口的市民化,“春運”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其實,春運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特色問題,作為民工潮的一個副産品,十幾年來,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中國有超過1億的流動勞動力,城市中有他們的“工作”,但卻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隨著戶籍等一系列限制政策的放開,我們期待春運和票價問題逐漸被人們遺忘。説到底,民工的流動成本對社會來説是一種無謂的資源浪費。 (作者傅勇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