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資房企重組 北京房地産市場“巨無霸”誕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2日 10:54 來源:

  經濟參考報消息:從今年6月就在業界盛傳的北京樓市規模空前的企業合併案終於劃上圓滿句號。12月10日上午,由北京城開集團與北京天鴻集團合併重組組建的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開集團)在北京新聞大廈正式掛牌成立。合併後的首開集團成為北京規模最大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原城開集團董事長趙康擔任首開集團名譽董事長,原天鴻集團董事長劉希模擔任首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一個真正的地産巨頭由此誕生了。”京城地産大腕潘石屹如此評價説。此前,作為北京地産界赫赫有名的兩大地産巨頭,城開和天鴻已經“各領風騷”數十年。1980年9月,作為北京城開的前身,北京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誕生,這是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家房地産開發企業。1992年11月,北京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組建企業集團,更名為“北京城市建設開發集團總公司”。1996年6月,又經北京市政府批准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同時更名為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北京市最早成立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城開成立伊始承擔的就是雙重任務:一是解決當時最為突出的北京市民住房難問題;二是實現首都總體規劃,探索“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新路。

  時至今日,北京城開已擁有總資産236億元,年開復工面積300多萬平方米,不管是按哪個單項計算,北京城開都是國內大型房地産開發企業之一。與城開一樣,在北京房地産15年發展歷史的最初10年裏,天鴻集團更準確地説是北京房地産開發經營總公司,像城開集團一樣承擔了政府所賦予的建設開發北京住宅小區,解決居民住房困難的任務。目前,天鴻集團已發展為總資産規模超過百億元的企業,在北京先後開發建設的住宅小區有近60個。2001年,天鴻集團旗下北京房地産天鴻寶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7年後開禁的國內第一隻房地産股成功上市。2004年,天鴻集團、城開集團雙雙進入全國房地産銷售總額前10名的排行。

  重組後的首開集團總資産將達到500億元,不但成為北京目前最大的房地産開發集團,也是全國範圍內最大的國資房企之一。而目前北京本土的地産企業的資本規模一般只有幾十億元。毫無疑問,新公司將成為北京房地産市場的巨無霸。

  然而,強強合併,能否實現1+1>2,從目前來看,還尚未可知。11月初,中房集團總裁孟曉蘇就曾公開表示,天鴻與城開的合併,並不是採用股份制的方法,而是100%的國資的合併,這樣合併後最大的問題依然是企業活力不足,這個問題是合併前就已經存在的,是國企與生俱來的問題。因此,雖然合併後兩家企業實力強大,但怎樣煥發新集團的活力是一個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此次,首開集團的組建是北京市國資委在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對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的形勢和背景下,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市國資委調整國有資産結構和佈局的重點步驟。那麼實現“1+1>2”,讓國有資産通過強強聯合、結構重組發揮更大的威力是最終的目的。天鴻、城開闔並1+1能否>2也就自然成為此次地産國有企業重組案例中媒體關注的焦點。

  “要想實現1+1>2的最終目的,一定要通過1+1<2的過程和手段來達到。”首開集團董事長劉希模認為,兩個企業加起來,企業的總量達到200多家,分散在10多個行業裏面,地域分佈在10余個省市,員工將近達到10000人,這樣的集團在國際上應該是跨國集團的規模都沒有疑問。但合併重組以後,首開集團將按照國資委要求的業務整合,資産重組,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要求,首先要縮短企業的管理層級,壓縮企業的數量,適當地收縮企業的戰線,突出主業,人財物各種資源將向優勢項目,優秀企業,優勢地域去集中,從而實現高效化,最終達到1+1>2的目標。(記者 洛濤)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