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平抑房價:多重博弈中的理性拷問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8日 17:25)

  在國家平抑房價的階段性措施之後,房地産市場再次傳來不“和諧”聲音:4月15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發佈消息,一季度,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産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房屋銷售價格上漲9.8%,商品住宅價格上漲10.5%。房價與土地價格基本保持一致的增長態勢,土地交易價格上漲7.8%,其中,住宅用地價格上漲9.6% (4月16日《北京青年報》)。此外,據業內人士分析,受國際市場鐵礦石漲價影響,普通商品房價格將上漲2%—5%左右(4月17日《北京青年報》)。

  儘管我們不能據此質疑或者否定國家平抑房價政策的有效性,但是,這樣的市場局面的出現顯然意味著來自於房地産市場的壓力並未減輕,預示著平抑房價需要更加切實有效的政策推進。然而,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圍繞房價展開的一場多重博弈局面正在生成。

  越來越讓人看不懂的房地市場實質上正在陷入一個群體博弈的“怪圈”:在經濟學家防止房産泡沫的呼聲中,地産商宣稱房價還要再漲20年;在中央政府幾次出手“組合拳”平抑房價的同時,房價一路逆市上揚;在大多數的購房者對著一套房子要奮鬥幾十年的嘆息聲中,房産商拋出了住房優先滿足富人論;在虛高房價成為眾矢之的時,房産商不失時機地推出了“地荒論”;在平抑房價的政策環境中,國際市場鐵礦石漲價又將導致建房成本增長,再度為房價上漲提供了新依據……

  在這個博弈的怪圈中,多方力量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在影響著整個房價走勢。也許我們不可能關注于所有參與博弈各方的利益,但是,我們應當清楚這場博弈最終結果的重要性。即使我們不具備為這場博弈求解的能力,至少也應尋找一個理性的視角,關注于這場博弈向著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

  在這場博弈中,最為強烈的有三種聲音:其一是政府的平抑房價政策。毫無疑問,這一政策承載著大多數公眾的期待,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甚至於在某種意義上,政府部門出臺或者制定平抑房價政策本身,就可以看做是對虛高房價的一種否定,任何人都十分清楚,今日的房價早已遠遠超出了其真正的成本價格。

  我想,在這種聲音中,我們最為關注的應是,政府部門對待房價的真實態度,這可能左右或者決定著房價的真實走向,關係到普通公民的購房夢想會在何時實現。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因素是,在虛高的房價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利益流入了政府部門,而真正有力的平抑房價措施可能會觸及政府部門的這部分利益。這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所在。

  其二是房産商叫囂的房價繼續上漲。儘管這僅是房産商的一方的想法,但是這種聲音似乎有最為深刻的事實依據:工人工資每年在上漲、每年都有不同的通貨膨脹因素導致物價上漲,特別是在當前,鋼材的漲價將直接帶來建房成本的提升,所有這些因素似乎都在表明房價已然不具備下跌的可能,充其量不過是放慢增長,而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似乎放慢增長也幾乎不可能。這才是房産商漲價説底氣的真正根源之所在,也是房價之所以會在政府平抑房價的政策環境中,得以逆市上揚的真正動因。而這可能也是平抑房價的難點之一。

  關於房價論爭的第三種聲音最為隱諱,卻也最為關鍵,那就是房産行業在整個中國經濟當中的地位。在現行房價條件下,房地産市場的虛高價格實質上大量吸收了每年GDP的增長成分,這也正是有關專家對房産行業鉗制經濟增長存在憂慮的關鍵所在。國家出臺任何一項有關整個行業或者國民經濟的政策,必然需要理性地看待這樣一個事實。而當今的難點在於,如何在不影響經濟總量增長的情況下,消弭房産市場畸形發展或者房産泡沫所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

  從這個層面上講,政府部門或者説各個利益群體本身也都面臨著理性與非理性的博弈。然而,在多個不同的利益體之間進行博弈時,具有宏觀調控職能的政府部門應當而且必須保持足夠的慎重和理性。

  在國際範圍內,有太多的因房産市場泡沫破裂而使經濟陷入低谷的案例:印度曼谷經濟受房地産行業拖累至今;日本不動産市場雖然經過了長達14年的艱難調整,但使日本經濟陷入十多年低迷不振局面的負面影響至今依然存在;中國香港房産泡沫的破裂拖累經濟長達5年之久。

  所有這些教訓我們都必須汲取。也許平抑房價政策或許可以看做是在這場博弈中政府經濟理性的一種體現,但是顯然,這種政策的力度已經經受了挑戰,就目前房地産市場而言,需要更加深入的政策來干預這種複雜的博弈局面,也需要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來最終達到平抑房價的目的,讓房産經濟的增長真正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劉利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