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2年,汽車産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9日 11:43)

  新華網消息:2002年,我國汽車業進行了大規模的兼併重組,做大做強,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入世第一年,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國內汽車生産企業採取了一系列的兼併重組動作,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汽與天汽的聯合重組和上海通用兼併煙臺車身公司。

  長期以來,短缺經濟形成的“造汽車就賺錢”的神話使汽車製造廠在全國遍地開花,我國汽車製造業曾出現113家汽車總裝廠、5000家改裝廠並存的局面。在地方政府的保護下,汽車製造業“散、亂、差”的格局長時間難以根本改變。

  1992年起,國家採取各種方式和措施鼓勵汽車工業大規模重組,以儘快實現規模化經營。1994年國務院正式頒布《汽車工業産業政策》後,國家政策向重點骨幹企業傾斜。2001年,我國又明確提出到2005年形成2至3家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

  加入世貿組織的壓力使國家推行多年的規模化政策得到了積極響應和貫徹:今年以來,一汽除了和天汽重組,還控股四川旅行車製造廠,東風參股悅達起亞,加之去年上汽合併奇瑞、兼併儀徵、重組柳州五菱,三大巨頭的優勢地位進一步確立。

  12月20日,上海通用兼併重組煙臺車身有限公司則有特殊意義。這是合資汽車廠在中國汽車製造史上第一次充當重組的主角,這種全新的重組方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進一步發展。重組後的新公司,上海通用佔50%的股權,通用汽車中國公司佔25%,上汽集團佔25%。上海通用的賽歐生産線整體轉移到煙臺後,滬、魯兩地汽車資源得到充分整合,煙臺車身公司的現有資産得以盤活,上海通用在短期內成功地實現了生産基地的擴展。

  如今,三大國有汽車集團的轎車生産已經佔到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加上六家轎車骨幹企業的産品,生産集中度超過中國轎車生産的九成,而當年113家汽車廠中,三四十家已經停産。根據國家經貿委提供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一汽、上汽、東風三大汽車集團合計盈利171.9億元,佔盈利汽車企業總盈利額的92.7%。中國汽車協會負責人張小虞指出,中國汽車工業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戴了多年的“散、亂、差”帽子應該摘掉了。

責編:曉星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