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3年中國車價走勢:趨降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8日 10:22)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專電:種種跡象表明,2003年將是市場競爭加劇的一年,供求格局將發生很大變化,在買方市場的壓力下,汽車廠商將被迫調整産品價格策略,一場以比拼性價比為主要特徵的價格戰將不可避免。

  需求看好還須冷靜

  從宏觀層面來看,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汽車消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決定了明年轎車市場需求依然向好。據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預測,2003年全國汽車需求量將為380萬輛左右,其中國産轎車需求143.5萬輛,同比增長26.4%左右。

  在業內普遍看好明年車市的同時,也有人冷靜地指出,今年轎車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帶有一定的“積累需求釋放”效應,是需求多年沉澱的結果。隨著購買高峰過去,明年市場增幅將低於今年。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認為,今年汽車行業的高增長帶有非理性因素,出現了盲目投資現象。上海大眾汽車銷售公司負責人預計,明年全國汽車銷量將增長10%左右,這一數據大大低於研究部門給出的20%以上增幅的預測。

  國家即將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固然有利於促進汽車消費,但與各地政府和汽車廠商所表現出的巨大熱情相比,消費者恐怕更注重切身感受,需要看政策的具體內容和落實力度。另外,目前國內轎車市場消費主體發生了很大變化,轎車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私人購車。與公款購車對價格不敏感相反,私人購車的特點是不僅對價格反應敏銳,而且對車型、性能、配置、技術含量都十分挑剔。這將促使企業在新産品、新技術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在價格制訂上也更加仔細斟酌。

  市場誘惑投資膨脹

  毫無疑問,明年車市的價格走勢主要取決於供求關係的變化,在不期待市場需求再度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前提下,企業的生産能力和産銷計劃就成了判斷形勢的基本依據。

  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轎車銷量大約110萬輛,銷略大於産。由於一些車型受産能限制供不應求,廠家紛紛著手投鉅資擴大産能,産能放量增長帶來的影響必將在明年逐漸顯現出來。從迄今獲得的一些信息來看,各廠家均躊躇滿志,準備在明年大幹一場:天津一汽僅夏利車就計劃産銷13.5萬輛;廣州本田明年初的産能將達到12萬輛,計劃産銷11萬輛,均比今年翻了一番;上汽奇瑞也計劃實現産銷增長100%,達到10萬輛;上海通用已著手將賽歐的生産線整體轉移到煙臺新基地,以便為明年擴大産能騰出空間;上海大眾明年僅GOL和POLO兩款車就計劃産銷10萬輛以上;甚至長豐獵豹也把銷售目標調高到3萬輛,比今年增長一倍……。

  照這種産量翻番的勢頭,加上各地新投資的轎車項目和眾多新車型的當年産量,預計2003年全國轎車(包括SUV、MPV)的供給能力很可能接近創紀錄的200萬輛,從而大大超過市場需求。這樣的供求格局其結果不言而喻。

  汽車業資深評論人鐘師認為,目前企業受到市場強烈誘惑,對形勢判斷過於樂觀,普遍表現出一種投資衝動,必將導致産能過剩。

  汽車進口壓力漸大

  明年進口車數量的增加和價格下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3年汽車進口關稅將降低近6個百分點,雖然幅度不大,但進口配額將在今年的基礎上增加15%,達到91.25億美元,許可證發放數量相應增加,政府調控的力度也會有所減弱。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預測,明年汽車進口約17萬輛,其中進口轎車9萬輛左右。業內認為這一數字偏于保守。再考慮到目前各保稅區積壓著大約2萬餘輛未報關的進口車,明年進口車的實際數量將顯著增加,從而對國産中高檔車型構成一定的壓力。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副總經理丁宏祥認為,2003年進口車價格將穩中有降,預計到明年3月底,2002年許可證到期前,會有一批進口車集中報關,這批車上市後會引起車價在一定幅度下調。

  高額利潤有待縮水

  此外,企業自身也完全具備了進一步降價的能力。業內早就指出,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汽車製造業利潤過高,甚至可謂“暴利”。事實上,今年國內幾乎所有的汽車製造商的效益都好得驚人,部分企業每輛車的平均利潤率達到30%,這與跨國汽車公司普遍只有6%左右的利潤率而且須憑藉年産銷數百萬輛的規模才得以生存的現狀形成鮮明對照。

  “跨國汽車巨頭希望從美歐市場轉戰中國,從而享受地球上最後一塊暴利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研究所研究員李秋明説。

  在日前北京舉辦的“國際汽車高層論壇”上,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特別指出:過高的價格和利潤不利於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汽車生産企業雖然産量不高,但多數都有豐厚的利潤。他希望汽車廠家從長遠利益出發,主動降價,擴大市場份額,不追求短期的高額利潤。張國寶的這一表態既闡明了政府的看法,也代表了廣大消費者的心聲。

  至於價格戰出現的時機,鐘師和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輝都預計會在明年下半年。業內也有人認為,明年價格戰的導火索很可能由進口轎車價格下降而引起。

  從産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看,隨著新車陸續形成生産規模,老品牌車型將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同時由於大多廠家把産品定位於8萬-15萬元的經濟型車,市場出現了某種趨同的現象,預計這一價格區間競爭最為激烈,而8萬元以下車型尤其是微型車價格下調空間很小。國産中高級轎車由於價格過高,比國際市場高出20%-70%,降價在所難免。

  “加量不加價”也會成為變相降價

  除了直接降價外,國産車降價的方式將主要體現為性價比的提高,即“加量不加價”,新産品追求價格一步到位,服務方面也會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實惠。同時,在未來細分市場的競爭中,車型新、技術含量高、定位準確、個性鮮明的産品將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而車型過時、缺乏突出賣點、一味在“小車三廂,桃木內飾”上做文章的産品,將日趨式微。(記者彭曉明)

責編:水晶石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中行發佈報告:11月份汽車價格同比下降5.7%(2002/12/13/ 00:48)
  • 當初翹首以待 入世後車價為何沒有大幅度下降? (2002/11/26/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