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2宏觀經濟: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加速形成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7日 10:54)

  中國證券報消息:

  內容提要:實際運行結果表明,2002年宏觀經濟出現了年初開局較好、全年逐季穩步回升的好形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達8%,國民生産總值首次突出10萬億元大關(估計為103500億元)。這是由於需求面和供給面雙雙出現明顯改善的結果。從需求面講,內需與外需同步增強,特別是出口大大超出預期的高增長,一方面直接拉動了經濟增長回升,另一方面則使人們增強了對入世的信心。從供給面講,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增長出現了積極變化,正在穩步走出谷底,使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增強。通過與2000年宏觀經濟出現重要轉機時對比,我們認為,儘管當前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有所增強,但經濟仍未擺脫調整型增長格局。要以“四新”為根本動力,堅持積極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快速穩定增長。

  經濟加速回升物價持續走低

  2002年經濟的逐步回升依賴於投資和出口的高速增長,同時也依賴於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在結構逐步優化中穩步走出谷底。消費增長相對疲弱和物價持續走低表明經濟仍未走出調整型增長格局。

  今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8%,增幅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和農村分別增長9.9%和6.8%,同比分別回落1.6個和1個百分點,城市地區消費增長不僅回落大,而且遠低於其實際GDP的增幅。與消費增長放慢相伴隨的是物價水平持續下降,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8%,生産資料價格指數下降3.2%。

  這兩項反映內生性增長的指標明顯偏弱的走勢表明:儘管宏觀經濟呈現出強勁的回升勢頭,但經濟仍未擺脫調整型增長的格局,打破這一格局取決於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調整均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調整型增長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內生性增長不足,我國經濟內生性增長不足主要反映在消費增長難以持續走強,如1998年和199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僅增長6.8%,2000年和2001年則分別恢復到9.9%和10.1%,今年又再次回落到9%以下,這表明我國仍然存在長期性的消費需求不足問題。去年中期以來的物價水平持續走低所顯示的通貨緊縮趨勢抬頭,實際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必然反映。制約消費增長的主要是一些長期性的因素,如:(1)一些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短期難以消除,制約了消費增長潛力的釋放。(2)失業壓力逐漸增大以及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既減少了即期消費,又降低了人們的收入預期。(3)城鄉差距和東西部地區差距的顯著擴大,大大抑制了農村消費和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增長。(4)受體制和政策因素的影響,我國一直存在消費率偏低問題,這在沿海發達地區反映得更為明顯,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消費率長期偏低,一方面,消費率低是由於投資率高,特別是長期以來我國整體投資效率不高,近期最明顯的反映是城市建設成本過高,使得GDP的一部分本來應該用於消費的卻無法用於消費;另一方面,新興消費熱點(如汽車、住房)在一些地方由於價格長期偏高以及其他政策性限制而難以加快形成,使得消費結構升級不順利。(5)近幾年公共品價格的大幅提高也削弱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如教育、醫療作為最重要的公共品價格年均呈兩位數的增長,導致居民在教育、醫療上的支出大幅攀升。  

  經濟回升屬反彈性質增長動力正加速形成

  要判斷2003年經濟增長趨勢,關鍵是判斷今年經濟穩定回升的性質,即是新一輪經濟景氣週期的開始,還是經濟仍處於調整型增長階段。如果認定是前者,那麼明年經濟增長將會繼續上行,相反,如果認定是後者,那麼明年經濟繼續上行將面臨壓力,並像2001年一樣,經濟增長可能再次出現一定的回調。要回答這一問題,有必要對今年經濟穩步回升與2000年宏觀經濟出現重要轉機時的情形做一個比較分析,從中得出有關結論。

  2002年宏觀經濟回升與2000年的比較2002年宏觀經濟增長好于上年,好于預期,與2000年的情況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也有一些不同點,特別是出現了一些新的積極變化。相同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上一年增長都比較弱,對當年經濟增長形成較大的壓力。1999年經濟增長率為7.1%,比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形勢相當嚴峻的1998年還低0.8個百分點,是1994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其中全社會投資僅增長5.1%,比上年回落8.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增長6.8%,繼續維持上一年消費增長低迷的狀況,內需不足相當明顯。2001年特別是下半年受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出口大幅回落對我國經濟增長産生了很大的壓力,全年GDP增長7.3%,比2000年回落0.7個百分點。

  GDP增長與出口增長均相對較高。這兩年GDP增長均達到了8%的相對高的水平,同時,出口增長相當強勁,2000年出口增長27.8%,2002年出口增長也將超過20%。

  政策的作用均強。應該説,多年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都比較強,但這兩年政策的作用更強,原因就是上一年增長都比較低迷,都滑到了接近7%的底線(從季度上看則接近6%),為了防止當年經濟進一步下滑,中央政府一般都採取比往年更強的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如2000年在上年大幅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增加退稅額,並放寬民營企業進出口經營權;增發國債由上年的1100億增加到1500億元等。同樣的,2002年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力度明顯比上年增強:(1)中央年初就確定繼續保持增發1500億長期國債不變,並加快了資金到位和工程投資建設的進度,使當年形成的投資工作量明顯超過往年,由此使得投資持續高速增長。(2)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金融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到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17.97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為6.8萬億元,同比增長18.5%,比上年同期高7.1個百分點,增長速度是2000年10月份以來最高的。前11個月,現金累計投放65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投放531億元。11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含外資機構)餘額為12.86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5.7%,增幅比上月高出0.3個百分點,增幅是1999年4月份以來最高的。前11個月累計貸款15802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5576億元。(3)在出口上國家增加了退稅進度,而且各地方採取了許多刺激出口增長的政策措施。  

  外部環境改善。這兩年的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都有一定的改善。2000年美國經濟在新經濟的刺激下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從而帶動了我國出口的強勁回升;2002年世界經濟在美國經濟緩慢復蘇的帶動下也出現了良好的恢復態勢,外部環境比上年有一定的改善。

  增長指標強弱互現。這兩年經濟增長的明顯回升,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增長指標不是一致性的全部轉強,而是有強有弱,如2000年,出口增長十分強勁,消費出口階段性的回暖,但投資增長和工業增長卻不夠強勁;2002年,出口、投資強勁增長,而消費卻相對疲弱,另外,物價卻持續走低,就業壓力繼續增大等。

  2002年與2000年的不同點則表現在:GDP季度走勢不同。2002年GDP季度走勢是“前低後高”,而2000年大致是“前高後低”,1999-2001年每年均如此。這給人們以想像,2003年是否應該出現繼續回升的趨勢。我們認為,這一方面與前幾年基數總是“前高後低”有一定的關係,另一方面,2002年有一個強約束,即要求前幾年開工的絕大多數國債項目今年底必須全部竣工,這使得全年投資持續處於高增長狀況,從而有力地支撐了經濟增長,而前幾年在政策上一般表現為前強後弱。  

  投資、消費、物價等指標的走勢相反。2002年投資月度增長均保持在20%以上,月度間波動較小,而2000年整體投資增長較弱,且不太穩定;消費增長2000年達9.9%,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而2002年估計僅增長8.8%,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物價走勢兩年則完全相反,2000年是上升的,而2002年則是下降的。

  導致出口增長的原因不同。2000年導致我國出口增長勁升的原因主要是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刺激了外需的大幅增長;2002年出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則是由於入世效應的集中釋放,是外貿體制性變化及短期環境有所改善共同作用的結果。

  消費與投資增長結構出現了一些新變化。與2000年相比,消費結構正在出現積極性變化,汽車消費在一些大城市異常火爆,電子通訊特別是手機消費已在大面積地在城鄉居民中普及,住房消費繼續強勁增長。這些都是支持未來消費增長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就投資來講,隨著世界産業結構重新佈局及我國加入WTO的良好機遇,我國工業特別是製造業正在穩定走出前幾年的低迷狀況。

  對今年經濟穩步回升性質的判斷從以上對比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總體判斷:2002年經濟穩定回升在性質上仍是“轉機”,而不是“反轉”,總體上經濟仍處於調整型增長階段。主要理由有以下三點:

  經濟的明顯回升主要是靠外部因素的推動。我們可以將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區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投資增長包括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來講,較多地體現為外在因素,民間投資(包括國內集體、個體等投資和外商投資)則更多地體現為內在因素;另外,出口增長是外在因素(也有部分是內在因素),消費增長基本屬內在因素(其中政府消費帶有一定的外在因素特徵,目前政府消費大致佔總消費的20%)。2002年實際運行的情況表明,推動經濟增長的外在因素明顯較強,而內在因素卻相對偏弱,如全年民間投資增長估計不足18%,明顯偏低於整個投資增長;消費增長一直呈回落的態勢,物價持續走低,就業壓力增加。2002年經濟出現好于預期、好于去年的良好形勢,明顯得力於投資和出口的雙高增長。投資高增長主要是由於政府投資增長所帶動的,儘管1500億元的國債並沒有比去年增加,但由於加快資金到位、放寬地方配套資金的條件等,政府直接和間接對投資增長的作用明顯比上年要大,如2002年前三季度預算內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48.8%,增幅比上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額503.8億元,對投資(不包括集體和個體投資)的直接貢獻率為10.7%,而去年同期預算內投資對投資的貢獻率僅為4.42%,如果再加上對金融機構貸款和地方配套資金的帶動作用,政府投資比上年明顯提高。另外,出口高增長一部分來源於入世第一年環境的突然改善,效應集中釋放,以後年份將會繼續逐步釋放;另一部分來自於世界經濟的溫和復蘇及發達國家中低收入居民對我國産品需求的明顯增加。  

  經濟回升僅是又一次反彈,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不足。從與2000年的經濟增長對比中容易看出,當前經濟增長內在動力仍然不足:(1)消費增長仍然偏弱,不僅農村消費受收入增長緩慢特別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速度放慢的影響而繼續不振,而且城市地區除一些大城市消費增長較旺外,其他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城市,消費需求普遍不足。(2)失業繼續增加。一方面下崗職工繼續增加,另一方面,整個社會新增就業崗位減少。就業不足(特別是就業增長彈性顯著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將導致消費不足。(3)依然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通貨緊縮是經濟增長未達到潛在經濟增長率的重要表現。7%-8%增長甚至是短期內增長率接近或超過8%均不足以改變物價持續走低的大趨勢。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在於長期累積的結構問題沒有解決。因此,總體經濟仍處調整型增長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攻堅仍未取得全面的、突破性的進展。  

  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已開始加速形成,但目前這些新變化不足以使經濟增長自動加速。2002年我國住房、汽車和電子通訊消費增長非常強勁。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額增長31.9%,其中90.5%銷售給個人,個人商品房額同比增長33.5%;在汽車消費火爆的帶動下,1-10月汽車生産量增長了35.3%,其中經濟型轎車增長接近1倍;電子通訊消費繼續保持著高增長態勢。另外,旅遊消費和教育消費增長均繼續加快。但在我國當前消費結構處於新的質變轉型期的開始,這些新型或高檔消費所佔總消費的比重仍然不高,特別是汽車消費和商品房僅僅處於初期高增長階段,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不夠大,因而,不足以帶動經濟進入自動加速增長階段。  

  總之,我們認為,在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未取得全面的、突破性進展之前,經濟仍然處於調整型增長階段,宏觀經濟指標的強弱不一致也説明經濟增長的內在穩定性還不夠高,要實現7%以上的增長仍然需要積極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強力支持。

  影響2003年經濟增長的因素及增長趨勢預測

  2003年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比較寬鬆,但也面臨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的影響及長期性因素的制約,宏觀經濟將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趨勢。在綜合考慮各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後,我們預計2003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將達到7.6%-7.8%。從三大需求看,出口和投資增長將會出現一定的回落,預計出口增長12-15%,進口增長16-18%,貿易順差略有增加,達300億美元以上;全社會投資增長13%-14%(其中國有及其他類型投資增長15%-16%);消費增長可望有所反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估計增長9.2%。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為11%左右。貨幣供應量M2、M1和M0分別增長15%、16%和10%。物價增長在-0.5%到0.5%之間。  

  支持明年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有利因素

  (1)制度與政策環境將更加有利於經濟增長。“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目標將極大地增強人們的信心,新一屆政府將會以更大的力度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事業向前發展,從而為2003年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提供重要制度與環境保證。

  (2)積極又穩健的宏觀政策將保持連續性,是經濟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剛剛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顯示,2003年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堅持既積極又穩健的主基調。在當前我國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通貨緊縮壓力依然存在的形勢下,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積極性,但為了防止財政風險,有必要增加穩健性;貨幣政策則會繼續保持穩健,但為了繼續擴大內需和活躍整個經濟,將會增加積極性。這些良好的政策氛圍將會對明年經濟增長起重要的支撐作用。

  (3)入世的積極效應將會進一步釋放。中國入世大大加快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同時,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由此也得到了明顯增強。2002年,入世的積極效應得到明顯的集中釋放,外商紛紛加大了對華直接投資力度,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和地區性的研發和運營中心。這一趨勢在2003年將會繼續體現。儘管近幾年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在一些領域有所抬頭,但隨著我們對世貿規則的逐步熟悉和入世協議的逐步落實,2003年我國的出口環境將會進一步改善,從而有利於出口保持平穩增長。此外,為履行入世協議我國政府所做的一系列政策調整,將會大大改善內資企業的發展環境,刺激民間投資穩定增長。  

  (4)一些消費熱點處於加快醞釀過程中,對改善消費結構、提高消費者信心,進而帶動生産結構調整,將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儘管整個消費需求的內在穩定增長機制還未最終形成,但汽車、旅遊、住房等新興熱點在政策的刺激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下,有望進入快速穩定增長軌道,對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正逐步提高。這些消費熱點的逐漸形成不僅將活躍市場,而且會通過消費結構的升級帶動産業結構升級,加快我國製造業和相關服務的快速增長。

  (5)儘管世界經濟復蘇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新的不確定性,但2003年復蘇的力度將比2002年要大,我國出口的短期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制約2003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制約2003年經濟增長的因素有短期因素,但更多的是長期性因素。

  (1)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將會出現一定的回落,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將有所下降。一是支撐最近幾年固定資産投資高速增長的房地産開發投資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將會出現明顯減速。商品房空置面積的上升反映了房地産的市場需求有所降溫,這對房地産供給(投資)的增長將會進行明顯約束。二是固定資産投資中的基本建設投資對國家預算內資金依賴程度較高,其快速增長有賴於預算內資金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由於今年這部分資金的增長已經很快,增幅達到62.1%,形成了很高的基數,明年繼續大幅提高的難度較大。而且,財政收入增速的趨緩也會限制預算內資金的增長。預計全年國有和其他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在15%-16%,全社會投資增長13%-14%。  

  (2)經濟增長仍然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通貨緊縮與有效需求不足緊密相關,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的一種需要高度重視的長期趨勢。判斷通貨緊縮最重要的依據是物價是否出現持續性下降,而且持續時間超過2個季度。從這一標準來看,目前的確存在通貨緊縮問題。2003年這一狀況也難以得到實質性改觀。首先,我們認為,産生通貨緊縮的原因主要不是技術進步、入世及反壟斷,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矛盾的綜合反映。最終反映了實際經濟增長率持續地小于潛在經濟增長率,供大於求的格局長期存在,2003年即使最樂觀的估計,經濟增長將達8%以上,也不足以改變這一格局。其次,社會上仍有大量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存貸差持續擴大,1-10月份我國銀行存貸差已接近4萬億元,佔存款餘額的近1/4,表明大量的資金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也表明我國目前是資金充足而資本不足,儲蓄轉化為投資以及資金的資本化(如直接融資規模的擴大)仍然存在明顯的體制性障礙。二是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無法向非農業和城市轉移,同時城市因結構調整加快導致下崗職工不斷增多。三是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費需求不足及民間投資仍然沒有全面啟動。這些都是長期性因素,需要經過長期努力,才能得到根本性改變。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2003年將繼續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特別是,如果2003年進口增長繼續加快,那麼這一壓力還會增大。受今年經濟持續回升的滯後影響,2003年物價降幅將會縮小,甚至可能出現小幅正增長,我們估計,2003年物價漲跌將在-0.5%至0.5%之間。  

  (3)出口增長將面臨壓力。一是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存在著不確定性。特別是歐洲、日本經濟在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復蘇前景相當不樂觀,美國經濟受對伊戰爭可能爆發及恐怖主義採取各種隱蔽手段等因素影響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二是在我國出口高增長的情況下,對我反傾銷控訴數量不僅在西方發達國家會繼續增加,而且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呈上升趨勢,這會對我國産品擴大出口形成障礙。三是2002年出口增長得益於入世第一次出口效應的集中釋放,2003年入世效應釋放可能有一定的放慢。四是2002年出口基數較高,“九五”以來,我國出口從未出現過連續兩年保持高增長。估計2003年出口總額達3580-3680億美元,增長12-15%;進口總額達3250-3350億美元,增長為16-18%,貿易順差300億美元以上。  

  加快培育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

  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以“十六大”提出的“四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為動力,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必要的力度,加快培育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努力使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從經濟仍處於調整型增長這一現實出發,2003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必要的力度,以滿足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及穩定投資增長。建議在年初確定繼續發行1000億長期建設國債,下半年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增加國債規模。近幾年的國債投資主要是培育長期穩定增長的基礎,這一過程也相應地奠定了長期財政平衡的物質基礎,因此,對短期或一段特定時間內的財政不平衡不必過分擔心。

  建議明年國債資金投資的投向要更多地向嚴重短缺的公共品傾科,在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的同時,更多地向社會保障和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等傾斜。一是在增加社會保障資金支出,提高“低保”水平,擴大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試點,可考慮發行一定規模的社會保障專項國債。二是加大財政對就業的支持力度,對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培訓予以財政援助,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使其儘快適應新工作崗位的需要。三是加大對農村教育支持力度。縮小城鄉差距,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更為關鍵,可以從國債中撥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於改善農村校舍、補貼學校資金不足、補發教師工資,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於特別困難的邊遠地區還可率先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並逐步向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推廣。四是公路建設投資要向農村傾斜,國家可啟動“村村通公路”工程。五是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大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力度。  

  加快稅收政策的結構性調整,刺激社會投資和消費。一是分步推行增值稅轉型。可先實行對工商企業購進設備的抵扣,對於固定資産的其他部分暫不抵扣;然後,再根據情況逐步擴大抵扣範圍,允許對固定資産的其他部分給予抵扣。二是儘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不僅要統一稅率還要統一稅前抵扣。三是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新的消費增長點的形成。(1)儘快出臺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如對購車可以實行一段時間內(1-2年)個人所得稅的退稅;適時實施燃油稅政策;減免或取消汽車消費稅。(2)為了使更多的人儘快改善住房條件,對首次購房可採取一定時間的個人所得稅抵扣,同時通過加快産權證的發放、放寬舊房上市的限制及降低交易費用等促進住房二級市場的發展。四是上調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由800元上調到1500元。  

  貨幣政策要堅持目前已形成的既穩健又富有積極性的操作思路,同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和結構優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努力減緩通貨緊縮的壓力,完善貨幣傳導機制。一要繼續保持貨幣供應量的適度快速增長,將M1增長保持在15-17%。二是採取多種措施,努力打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一方面要適當下放貸款權和繼續提高利率浮動比例來提高現有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對市場前景好、信用好、對就業的作用大的中小企業可以給予一定比例的貼息;另一方面,在嚴格監管下,可允許民間資本參股或控股新建一批專門服務於中小企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三是資本市場的發展,一方面要對歷史形成的包袱採取積極又穩妥的方式逐步加以解決,另一方面,要堅持“發展中規範”的原則,在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之間建立暢通而規範的渠道,促進儲蓄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資本市場分流,增加直接融資比重,優化金融結構。  

  加快産業重組步伐,制定內資和外資兼併重組的政策。一方面要放鬆對內資和外資兼併重組國有企業的限制,特別是通過國資管理體制的改革給地方政府更多的處置國有資産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對符合産業政策的兼併重組行為給予融資和稅收方面的優惠,如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一定的“過橋”貸款;對重組後的企業可以實施一定期限和一定比例的稅收減免。

  加快中部地區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擴大非農就業。變中部“經濟凹地”為“經濟凸地”在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是加快中部發展對全面啟動國內需求將起著決定性作用,將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內需不足問題;二是將明顯地緩解我國越來越嚴重的就業壓力,一方面,中部地區的城市就業將大幅增加,城市化過程加快,另一方面中部地區農村勞動力將大量從農業轉移到非農業和城市,這對於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過剩最為嚴重的中部地區來説,意義非常重大;三是將明顯縮小地區差異、城鄉差異,擴大各層次的需求。可以説,只要切實加快了中部地區的發展,中國目前所面臨的許多結構性難題甚至體制性難題都將得到解決。加快中部地區發展主要是加強中部地區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促進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産業向中部轉移,關鍵是加快政府職能轉換和建立企業發展的新機制。  

  加快減少行政性壟斷,放寬民間資本的準入限制。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作用,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及對外貿易等多方面採取非歧視性原則。同時,嚴格對壟斷部門和公共部門的價格管理,特別是對教育、醫療部門的收費行為在進行嚴格規範,普遍採取價格聽證會制度,增加透明度。(課題顧問及指導:陳東琪 課題組長:王小廣 本報告執筆人:王小廣、張雲發 課題組其他成員:樊彩耀、孫學工、劉國艷、常興華)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年終特稿: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2002/12/26/ 13:21)
  • 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盤點2002 展望2003 (2002/12/07/ 11:23)
  • 溫家寶: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2002/12/15/ 20:56)
  • 專家評點“質疑論”:中國經濟增長率是否高估(2002/12/26/ 07:13)
  • 觀點:經濟增長將達8%左右 但升勢趨緩(2002/12/23/ 09:41)
  • ING:中國明年會成為亞洲區經濟增長最快國家(2002/12/17/ 11:01)
  • 中國經濟增長為何出人意料(2002/12/16/ 09:01)
  • 我國工業經濟增長迅速 農業結構調整加快(2002/12/09/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