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進退有矩 穩步復蘇:香港經濟發展一年回顧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6日 07:19)

  人民日報消息:2002年是香港經濟困難的一年。令人欣慰的是,特區政府沉著應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外圍環境沒有很大改變的情況下,將香港經濟從2001年的近乎零增長向前推進了一步。其中,最突出的是,突破了香港多年來奉為圭臬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使政府在克服經濟困難方面扮演了更加積極的角色。

  主動推進粵港合作

  近年來,全球經濟普遍衰退,香港在努力探索經濟脫困和轉型的過程逐漸認識到,惟有“北望”才有出路。因此特區政府從年初開始,就更加積極主動地全方位推進與內地,特別是與廣東的合作。

  今年,董建華等特區官員多次訪問廣東,與廣東省領導達成共識———儘量推動大珠江三角洲的發展。中央也認同珠三角和香港的緊密合作有助三地經濟的發展、有助提高珠三角國際地位。而珠三角若要進一步輻射到全國,香港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這也是香港經濟轉型的最終落腳點。12月初,行政長官董建華高興地宣佈,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的談判將全面加速進行,力爭在明年6月底落實。

  如今,粵港融合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討論已久的兩地24小時通關問題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皇崗口岸有望在明年春節實現客流24小時通關,這將加快香港和珠三角的客流和物流交往。

  目前,香港與廣東在基建上已達成三點共識:就穗—深—港高速鐵路的兩條較可取定線進行第二階段研究,委託相應研究機構共同探討物流發展方面的合作空間,就連接香港和珠江西岸的陸路便捷運輸通道進行初步探討。香港貿易發展局將“聯盟珠三角,香港添優勢”作為其新的對外推廣新策略,即在推介香港的同時,將香港與珠三角捆綁在一起,變成一個整體概念。

  採取措施紓解民困

  加快與內地融合是從根本上推動香港經濟轉型的路子,但這不是短期內能見成效的。因此,在推出香港經濟脫困的中長遠措施同時,特區政府繼續加大近期的急救力度,以緩解通縮、降低失業率、紓緩民困。

  積極“推銷”,加強監管,鞏固旅遊中心、購物天堂地位。從今年1月1日起,內地取消了“香港遊”的配額制度,內地遊客可以更方便地來港。適應這一新變化,香港雙管齊下,一方面積極對外推介香港、組織特色項目,吸引遊客來訪;一方面加強對業界人士的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監管,維護良好的聲譽,刺激遊客在港增加消費。這些“軟”功夫,産生了很明顯的效果。在世界旅遊市場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來自世界主要地區的訪港遊客都穩步上升。

  在提倡向高科技、高增值邁進的同時,重提發展低增值、高就業行業,以有效緩解就業矛盾。香港的失業人口中,低層次勞動人口占絕大部分。政府採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動“本土經濟”發展,協助低技能人士再就業。上環海邊的“大笪地”、黃大仙廟旁邊的“騰龍墟”等相繼開市,不僅為失業人士提供了創業舞臺,而且開始成為“香港遊”新景點。

  降低營商成本。儘管財政赤字龐大,但特區政府仍然決定減免一年差餉、水費,免收一年商業登記費等,使全港市民少開支數十億港元,約65萬商戶受惠。

  調整施政策略

  特區政府不斷檢討自己的施政策略,根據現實的經濟狀況,修訂原有計劃,或放緩步伐、或退出市場。這些“退”的舉措,看似消極,其實正是對經濟畸形的一種矯正。

  靈活執行基建計劃。為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及配合香港發展新方向,特區政府曾計劃在未來9年落實1600項工程。但今年以來,香港政府的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不宜採取加稅、增費等開源措施,惟有節流比較現實。因此,在財政困難之際,“下馬”部分非急迫、效益較低的基建項目,就成為合情合理之事。

  退出房地産市場,政府轉換“角色”。特區政府決定,從2003年起無限期停售“居屋”,同時停建“居屋”。政府有關機構今後將以置業貸款計劃的形式,幫助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家庭置業。事實證明,政府的政策調整,已經有效刺激了市民的買樓慾望。

  多管齊下,使香港經濟不斷好轉。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香港經濟實現正增長,第二季度為0.8%、第三季度為3.3%;持續不斷的失業率在8月份從最高的7.8%開始調頭,連續4個月下降,現在已經降至7.1%。

  行政長官特設國際顧問委員會認為,香港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中國銀行(香港)預計明年香港可以有2.8%的經濟增長。(劉光金)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