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經濟總量翻兩番 GDP如何保持18年的高增長
——2002經濟焦點問題述評之三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5日 10:35)

  要實現2020年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中國經濟必須在今後長達18年的時間內保持7.18%的持續高增長

  中國經濟時報:如果經濟發展可以打比方的話,那麼,要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好比是一個初中生將要面臨的“中考”——如果考不好,那麼中國就將連參加“高考”的資格都沒有。

  有關專家指出,要實現2020年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就要在今後的18年內保持年均7.18%的高增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長達18年的持續高增長能否實現?

  記者就此徵詢了多位政府官員及經濟學家的意見,得到的回答明確而肯定:完全有可能,甚至將超過既定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表示,只要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的有關部署,切實推進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進程,年均增長7.18%、經濟總量翻兩番的目標完全有可能實現。

  國家經貿委投資規劃司司長甘智和説,今後18年內,有的年份也許只有6.8%,但有的年份也可能達到8.2%甚至更高,這都是不確定的,但總量翻兩番的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的回答很乾脆:“不但可能,而且將超過7.2%。”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董輔 的回答更簡潔:“沒問題。”

  實現持續高增長的支撐點在哪兒?

  對經濟增長來説,信心只能算是一個外在的因素,那麼,內在的支撐點又在哪兒呢?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徐宏源分析説:大勢使然也。

  從世界各個工業化國家的發展進程來看,當人均GDP由8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時,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步入一個“高速增長通道”,日本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中期、亞洲四小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完成了這一過程,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來説這叫“大道定理”。也就是説,中國已經確確實實地踏上了一條“小康大道”。

  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的觀點更為明確:“世界經濟的發展在推動著中國朝前發展,當世界的經濟力量都成了推動因素時,這個國家的前途不可限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部副部長馮飛分析説,在內外兩大因素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保持長達幾十年的較高速增長。

  從內部來看,經濟系統內部本身的力量在不斷增強。首先是投資增長在加快,而且非政府投資正在不斷增長。從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6600億元的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現在,政府投資規模並沒有擴大,但整體規模卻在不斷擴大,來自計劃外的和民間的投資正在逐年增加,這將對經濟的長遠發展産生深刻影響。

  其次是經濟結構正在發生可喜的變化,新的消費熱點、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一批以汽車、住房、電子、通訊、機械製造為代表的高增長産業群已開始形成。

  他説,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內出現了主導産業空白期,經過幾年的累積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促動,汽車、住房和機械製造等産業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而一些新興産業如電子和通訊等也正在形成規模效應。

  以汽車産業為例,美國從人均GDP3000美元到20000美元,汽車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持續了25年的時間,而且現在由於更新量巨大,汽車仍然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力量。日本同樣如此,汽車消費拉動日本經濟增長持續了30多年。2002年是中國的“汽車消費元年”,一旦啟動,其能量釋放將可以持續一、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另外,全國人均住房面積還很小,而且面臨消費結構升級,因此,房地産業的快速發展也將為經濟增長作出新的貢獻。今年上半年,汽車和房地産佔GDP新增總量的40%以上,7.8%的增長率中,貢獻達到3個百分點,而且今後有可能逐年增加。

  馮飛説,從外部因素來看,出口和外需也出現了較快的增長,在美國、日本和歐盟三大經濟體較為低迷的時期,中國今年的出口有望達到5000億美元,這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另一方面,外資進入中國的速度在加快、總量在增加,今年全年吸收的外資總量將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將首次超過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一位。馮飛告訴記者,有不少外商曾對他説過這樣的話,是否進入中國已經成為其在國際市場角逐的“勝負手”,只要在中國市場能做到“老大”,就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做“老大”。

  徐宏源補充説,我國的“體驗經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文化需求將培育出包括旅遊、娛樂、教育和培訓等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另外,高科技、IT設備製造及電信服務等信息化産業的發展,也將成為新型工業化過程中經濟增長的內在支撐點。

  經濟高速增長的制約性因素仍然存在

  徐宏源認為,最大的障礙還是體制的障礙。目前,生産力與生産關係不相適應的深層矛盾還在不斷積累,政府行政、國有資産管理、金融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不力,行業壟斷、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因素,都影響了經濟的增速與總量的擴張。

  其次,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矛盾還在深化,而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農民增收和農村人口轉移困難重重,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降低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將反過來影響消費、限制內需、制約工業化進程。同時,收入差距的擴大還有可能導致社會動蕩等等。

  他指出,城市化和工業化如何相互促進、有序發展,將成為今後最大的挑戰。而且由於人口基數太大,根本就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能迅速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問題甚至要花三、四十年才可能逐步緩解。

  馮飛指出,不僅城鄉差距在擴大,東部與中、西部的差距也在擴大。此外,政府行政職能與政府行政效率還需要轉變與提高,在市場準入方面還存在著許多限制性政策,在擴大消費方面也還有許多抑制性政策,這諸多矛盾都需要花大力氣去解決。

  用“工業化”和“城市化”兩個輪子來驅動

  徐宏源説,要保持這麼長時間的快速增長,必須要從根本上減少束縛。首先就要打破體制障礙,繼續大力推進管理體制、政府行政、國有企業、金融體制等方面的改革。

  其次是要打破行業壟斷,拓寬民營經濟的準入領域,進一步釋放生産力,通過競爭來增強經濟活力。

  三是要加快發展第三産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産業,國家在産業政策、稅收及信貸政策上予以傾斜,盡可能多地消化剩餘勞動力,同時想方設法提高農民收入與推進城市化進程。

  此外,還要密切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可能對中國産生的影響。在短期內,應當注意美元及日元匯率波動可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要注意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可能帶來的短期經濟衰退;在較長時間內,要關注石油、水等壟斷性資源可能引發危機等等。

  馮飛説,要實現長達18年的經濟高增長,必須用“工業化”和“城市化”兩個輪子來驅動,二者要協調發展。

  發展城市化,不能將大、中、小城市孤立起來發展,光發展大、中城市不行,光發展衛星城鎮也不夠,應當大力發展以一、二個城市為中心、以經濟優勢城市為龍頭的“城市群落”或“城市帶”。同時與經濟效益、社會保障和戶籍制度改革等問題直接挂鉤,使城市化與工業化步入互動的、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對記者説,問題很多,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很多,我只強調一點,現在最重要的是要趕快啟動國內金融市場的改革,使資本真正活躍起來,發揮作用。現在中國的資本很多,勞動力也很多,但這兩大要素現在都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更不能相互配合。(記者 曾業輝)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邱曉華:GDP突破10萬億意味著什麼?(2002/12/17/ 11:11)
  • 中國經濟指標全線飄紅 GDP等大幅度增長(2002/12/09/ 11:20)
  • 香港:GDP第三季增3.3% 預測將調高至2%(2002/12/02/ 11:31)
  • 中國社科院專家組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7.8% (2002/11/29/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