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盤點歷史上幾次重大底部 回眸2002股市政策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1日 09:50)

  國際金融報消息: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國有企業所有者虛位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愈發嚴重,如果不進行改革,長期而言其價值也將不斷縮水。有關轉讓價格的表述反映出,有關方面對這一現狀是考慮到的。但問題在於,在全流通勢成必然的大背景下,這樣的“靈活”價格是否適用於國內投資者。

  勿庸諱言的是,作為新興市場,中國股市自誕生那一天起就始終沒有擺脫政策市的窠臼。從滬深股市K線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上幾次重大的底部或頂部無一不與當時的政策環境密切相關。

  政策演變過程

  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中國上市公司中有70%的企業未給投資者創造價值,同時,市場結構畸形、股權割裂的弊端反而更為凸顯,在這種情況下,加之出於風險控制的需要,管理層在去年初開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其中的高價減持國有股、無限度增發、加速新股擴容成為股市下跌的助推器。但在指數打折的同時,股市為各方看重的融資功能再度面臨枯竭,管理層超常規扶持的券商和基金也頻頻告急,在100多家券商總計900多億元的凈資産中競有50%是不良資産,還有其他形式的國有資金亦在擇機而逃。

  在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權衡效量中,政府選擇了前者,於是在“624”那一天,又一輪“山呼海嘯”般的“完美風暴”被催生。停止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政策的出臺,以一種最直接和最極端的方式對市場暴跌之後的創傷進行了“惡補”,同時再一次強化了中國股市“政策市”的特徵。

  或許是擔心市場反應過激,其後的政策發佈多次出現小心翼翼的“試應手”之舉。比如9月中旬見諸報端的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人的有關談話,其中心內容是將推出一系列鼓勵退市公司重組的措施,積極引導退市公司進行實質性重組。消息出來後,當日市場應聲暴跌,再次演繹黑色星期一的同時,對全流通的恐懼也暴露無遺。而市場的疑點更在於,這樣一個事關重大、對市場有超強震撼的政策舉措僅僅以一個既非立法機構又非行政機關的行業自律組織的負責人答記者問的形式發出,是否過於“舉重若輕”?

  可資商榷之處

  不可否認,今年許多政策的出臺都有極深的戰略考慮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也不乏有待斟酌之處。比如三部委發出的關於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可以向外商進行轉讓的通知,就內容來看,一些地方仍不免有倉促之感。

  首先,受讓主體的法律概念較為模糊。除此之外,對市場而言,股權轉讓價格的確定仍是矚目的焦點。通知中的表述為“原則上採取公開競價方式”,而沒有對轉讓價格是否低於或高於每股凈資産作出硬性限定。本來這一點無可厚非,因為按照國際通行的收購價格確定方式,對被收購企業的估價不是按其凈資産的賬面價值,甚至也不是按照個別資産的重置價值之和估價,而是根據未來收益進行估價。對收購方而言,只要其目的在於獲取長期收益而非短期炒作,對標的公司的估價自然應以其盈利能力為基礎。而公開競價在理論上而言應可反映出這一點。

  事實上,H股、B股長期大幅低於凈資産,卻鮮有回購之例,法人股市場交易價格也極低,這一切都折射出國有股的價值。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國有企業所有者虛位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愈發嚴重,如果不進行改革,長期而言其價值也將不斷縮水。有關轉讓價格的表述反映出,有關方面對這一現狀是考慮到的。但問題在於,在全流通勢成必然的大背景下,這樣的“靈活”價格是否適用於國內投資者?

  從二級市場投資人角度而言,面對公股流通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沒有放棄對市場的眷戀,並非他們不能預見到公股流通所帶來的必然下跌,他們最樸素的信念支撐或許還來自於管理層多次強調的承諾,那就是要考慮到對流通股東的補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失望地發現,望眼欲穿的補償已越來越遙遠。事實上,自有關國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轉讓通知頒布以來,有關補償的可能性已被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下半年以來,種種跡象表明,國有股場外減持的步伐也在悄然加快。有關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的公告頻頻發佈。據不完全統計,自8月底發來,已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有關國有股(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轉讓的公告。

  同時,財政部審批國有股股權轉讓的速度也加快,繼方向光電之後,又有祥龍電業、美亞股份、四川美豐等19家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獲得批准。再從受讓方看,大量實力雄厚的民企和外企資本已對國有股市場覬覦已久,並且已經付諸實施。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流通股東得到補償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從最近的政策信息看,十六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國家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的提法值得高度關注。這種論述一旦兌現,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國有資産進行多頭管理的狀況。

  按一般理解,作為可以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地方政府,將可以比較直接地對相關企業作出決策,由於地方政府對轄下企業了解更深,利益關係更為密切,改革推進速度也會更快。這種政策變化對懸而未決的國有股流通問題會産生何種影響呢?這種變化是否也在為加快推進國有股減持做一些政策上的鋪墊呢?畢竟,國有股流通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對此,我們期待著有關方面儘快拿出正式和明確的説法。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業內人士:股市受困于深層次矛盾(2002/12/10/ 13:17)
  • 邱曉華解疑三大問題:物價、股市、就業(2002/12/09/ 09:47)
  • 美財長奧尼爾突然辭職令華爾街股市受震蕩 (2002/12/07/ 16:54)
  • 申博成功到底能給股市帶來多大亮點(2002/12/05/ 19:07)
  • 中國股市:九大法律規定明亮相(圖)(2002/12/03/ 16:34)
  • 申銀萬國:明年中國股市總體上仍處於過渡期(2002/12/01/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