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高收入低消費 如何讓“富人”主動花錢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02日 11:06)

  新華社廣州12月2日電(記者 梁鋼華 劉菁 ):刺激百姓的有效消費,是當前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按道理,高收入群體應是高消費的一族。然而記者採訪中發現,近年對總體消費影響較大的高收入家庭消費意願並不強烈甚至呈下降趨勢,這種現象引起了經濟界人士的普遍擔憂。鋻於目前我國不足20%的高收入群體掌握著超過80%的居民儲蓄,其消費潛力可觀,因此各級政府應當儘快改善消費供給,營造良好消費和投資環境,引導“富人”群體發揮擴大內需的主導作用。

  消費不旺成為擴大內需的瓶頸

  記者在部分省市採訪時發現,近年各地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社會財富越來越向高收入群體集中。但“有錢的不消費、想消費的又沒錢”,這種消費格局抑制了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

  據廣東省城調隊介紹,廣東省20%左右的城鎮居民生活相對富裕,支付能力強,消費結構已經或正在升級,但消費傾向相對較低。江西省城調隊的調查也表明,城鎮高收入階層的消費傾向低於中等收入階層5.4個百分點,低於低收入階層19個百分點。

  記者在各地走訪了不同類型的高收入家庭,發現他們的消費傾向普遍偏低。浙江溫州新聞網一位負責人的家庭年收入10萬元左右,前年換了新房,家庭平時沒有大額的消費,家庭收入主要存入銀行,為兒子的教育進行儲蓄。今年,他一家最大的支出是暑假期間拿出3000英磅,讓他兒子去英國進行短期的語言學習。廣東南海市鹽步鎮一私企老闆何炳祥年純收入幾百萬元,但他家的年消費支出這幾年沒有太大的增長。他對記者説,現在他家裏除了旅遊、子女教育和尋找投資,確實不知道錢往哪花。

  “富人”群體為何消費傾向偏低?

  針對這種現象,有關專家指出,消費傾向偏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正處於升級的積蓄準備期,供需之間産生了斷層。

  來自統計部門的資料顯示,高收入家庭的消費帶有明顯的享受性、發展性,而社會為他們提供的個性化消費品種出現脫節。據廣東省城調隊調查統計,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表示主要將增加旅遊、教育消費和投資股市;而家庭年收入在6萬至10萬元的,51%願意增加旅遊預期消費,然後是增加教育、家用電器、住房消費,他們同時還有購買電腦、家用汽車、通訊工具、保險、健身娛樂等意願,這部分家庭消費意向較為明顯。然而,這些高收入家庭對生活必需品的擁有已經飽和,他們正處於消費結構的升級期,可目前能滿足這批人“享受”的消費産品太少、上市太慢。

  消費環境不盡如人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孫學工博士認為,一些鼓勵消費的政策效果不顯著,例如,國家雖然鼓勵大力發展家用轎車,但轎車消費政策並沒有相應作出實質性調整,傳統的以限制公車消費為主的消費政策維持了較高的轎車市場價格,而消費成本太高也阻礙了車市的更為旺盛。目前私人購置、使用轎車需繳納的稅費種類太多,使他們難以承受。

  在廣州,養一部車每年得花2至3萬元,一輛轎車在報廢前的總花費起碼相當車價的2至3倍,許多人買得起車卻用不起車。停車也是個“老大難”問題,在廣州,現在就存在“三輛車搶一個車位”的尷尬局面。這樣,許多持幣待購車者因此“望車興嘆”。

  廣東省計委主任黃偉鴻則説,目前我國支持消費的金融品種少,特別是適應透支性消費的工具少,側重於讓消費者先貸款後消費,而做不到讓消費者先消費再形成借貸關係。根據廣州市統計局2001年4月中旬的萬戶居民抽樣調查資料,被調查者中僅有5.5%的居民在過去三年中辦理過信貸消費。

  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直接導致高收入者享受性消費熱點的缺乏。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説,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重點目前正逐漸轉向文化服務型的消費,而我國第三産業在産業結構中的比例還不很高,服務業殘缺不全,成為實實在在的“短缺經濟”,我們需要在這些方面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對高收入者來説,物質消費處於相對收縮狀態,而文化教育産業的空間很大,但這部分的消費産品供給層次還很低,享受性消費的供給水平跟不上需求。

  當然,許多以不正常因素甚至非法因素形成的高收入者,他們不敢放開消費,也影響到這些預期消費的最終實現。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分配不公導致一部分人利用權力致富。這些人手中資金雖多,但他們不會進行什麼投資,也沒有更多的物質消費,因此這部分資金游離于再生産過程,沉澱為長期儲蓄甚至轉移到國外,不能形成國內有效消費需求。

  如何讓“富人”群體主動花錢?

  經濟專家認為,拉動高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可從以下方面突破:

  一是拉動汽車、住房、教育等“十萬元級”消費。廣州本田副總經理蔣平説,我國汽車消費潛力大,去年全國汽車銷售達到70萬輛,計劃2005年銷量可達210萬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購買。

  據分析,家庭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就有購車需要,而現在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家庭已有1000萬個,他們應該具備了購車能力,但這一消費能量還沒完全釋放出來。

  要進一步改善汽車消費環境,拉動高收入階層對汽車的實際消費;還可以實行私人購房、購車所得稅抵扣政策,刺激消費。

  二是培育壯大“精神消費”。國家城調總隊住戶處處長王有捐説,消費需求除了物質的,還有精神的,培育壯大“精神消費”,借此提高國民素質十分重要。他還建議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寬服務領域,大力發展信息服務、金融理財服務,社區服務、家庭個人醫療服務等。

  溫州市市長錢興中説,結合溫州實際,未來消費的重點是“三産”,因為“吃喝”是有限度的,而“三産”消費卻是無限度的。現在高品味的、符合各種階層的文化産品,如音樂會、國際表演比賽等太少了,應提高國內科技文化的檔次和水平。

  三是啟動民間投資。高收入階層更願意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於投資,他們急於找到適合自己投資的領域。溫州福泰煙具公司老闆楊孝民説:“投資是最好的消費,我現在手中的錢主要是想用於換輛新車和擴大生産規模。”還有資料顯示,無論是現有投資還是未來投資,高收入家庭都把目標瞄準了證券投資,比如國債和股票。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