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央行與郵政總局意見不一 郵政儲蓄銀行胎死腹中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1日 06:18)

  羊城晚報消息:央行不願郵政儲蓄繼續吃“免費午餐”,建郵政儲金匯業局的思路得到肯定

  醞釀近8年之久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經胎死腹中。11月4日,中國郵政總局郵政儲匯局辦公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對《商務週刊》的記者説,關於郵政儲蓄銀行的一切操作均已停止。

  央行與郵政總局意見不一

  1986年我國重新恢復郵政儲蓄,操作辦法是郵政儲蓄把個人儲戶的錢收進來,轉交給當時還未政企分開的中國人民銀行,並被支付0.22%的手續費。當時郵政儲蓄與央行之間完全是代辦關係。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郵政儲蓄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央行感到直接支付手續費是個負擔,而且也與政企分開後的央行角色不符,建議搞郵政儲蓄銀行,而郵政總局則希望組建郵政儲金匯業局。

  從1992年開始,由央行給郵局儲蓄固定利率,用戶的利息由郵政支付,利差收入構成郵政儲蓄的毛利。但郵政儲蓄與央行之間的代辦關係依舊未變,而日漸龐大的郵政儲蓄的監管問題又讓央行寢食不安。於是,1995年,央行研究局的一位官員進入了當時的郵電部郵政儲匯局。這就是現任郵政儲匯局局長陶禮明。

  陶禮明上臺後一直傾心於郵政儲蓄銀行的推動和籌建工作。央行又上報到了國務院,並於1999年得到了批復表示同意,只等掛牌。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一等就是兩年多,而且最後的結果竟是停辦。

  更大的阻力來自基層

  原因到底何在?郵政總局的一位高層專業人士指點了迷津:“郵政成立儲蓄銀行後,很可能會‘被人’拿走,郵政最後可能落得為他人作嫁衣的尷尬境地。就像交通銀行現在不歸交通部,農業銀行不歸農業部一樣,郵政儲蓄不管以前隸屬於誰,叫什麼,但成立了銀行,就屬於金融機構,統一歸央行節制。”

  事實上,更強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於基層。郵政儲蓄這一塊收入佔了郵政總收入的35%。郵政儲蓄目前的利率是4.357%,遠較商業銀行上存央行的利率1.89%為高。為賺取利差,郵政儲蓄自然惟存款是圖。

  “免費午餐”吃到何時?

  按照現行的貨幣政策,央行一直都希望擴大信貸的投放,但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銀行惜貸,貸款規模上不去。郵政儲蓄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收集存款、轉存央行”,正好與這一政策相悖。

  今年3月20日,央行在連續降息後,將郵政儲蓄的轉存利率從4.6008%降至4.357%,對郵政造成了不小的震動。可見,央行這種對郵政儲蓄的帶有優惠政策的補貼性利差,就是郵政的命門要穴。

  但他承認,就目前郵政總局的現實條件,郵政儲蓄這一塊還無法突破。

責編:小心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