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不再得到補貼 郵政如何面對斷奶的日子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17日 14:04)

  中國青年報消息:國慶期間,在北京上學的小羅第一次給遠在雲南的母親發了封E-mail。他不用擔心母親不會上網收不到郵件,因為郵局剛剛推出的混合郵件新業務可以將他的E-mail轉換成普通郵件投遞給母親。現在,在北京撥打185電話後再加8,全聚德的烤鴨也可以送貨上門了。

  最近一個時期,郵局不斷推陳出新,混合郵件、兩小時內郵政電子匯款、撥打185電話郵局送貨上門等多項新業務鋪天蓋地。但業內專家卻不客氣地指出,別看新業務花樣搞了不少,但中國郵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業務。再過兩三個月,郵政行業就不得不面對斷奶的現實。因為根據國家“8531”計劃,從2003年開始,郵政行業將不再得到任何補貼。

  據悉,“8531”計劃中,從1999年到2002年,國家給郵政的財政補貼將逐年減少,錢數從80億元減少到50億元、30億元、10億元,2003年郵政將“徹底斷奶”,國家不再補貼。

  而現實是,移動電話、E-mail等不斷涌現的信息傳遞手段,帶來的是傳統信函業務大幅萎縮。據介紹,從1996年開始,我國郵政的函件量就一路下滑,從79億件跌到了1999年的60億件,年人均函件量已經不足5件。

  有分析説,我國郵政系統50多萬名職工、3萬多輛郵車、6.6萬個營業網點、236個郵件處理中心、113套信函自動分揀機,網絡堪稱相當龐大,卻難以養活全國郵政。1998年和電信分家時,郵政虧損142億元。今年初國家郵政局宣佈郵政扭虧,就有業內人士認為,扭虧實際上是建立在全行業節約開支的基礎上的。很多導致虧損的外部問題還沒有解決,扭虧相當脆弱。

  按説,郵政儲蓄和集郵兩項鋪天蓋地的業務被看做近年來郵政系統最掙錢的渠道,有的地方郵政儲蓄的收入甚至佔到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

  但中國通信學會郵委學術部主任、高級經濟師顧聯瑜卻不看好這項業務。

  拿郵政儲蓄來説,顧認為,郵政儲蓄屬於金融業務,郵局實際上沒有自主權,在哪設點、利率多少都由人民銀行規定。郵政儲蓄實際上是郵局的代辦業務。具體做法是:郵局把吸納的錢轉存給人民銀行,從人民銀行那裏得到轉存款利息。人民銀行早就提出,負擔太重,不願意再支付上述利息。實事上,近一段時期轉存款利息也越來越低。

  顧聯瑜説,比起真正的銀行,郵政儲蓄所有著致命的缺陷———不能貸款。不能貸款,吸收存款就有困難,發展就不樂觀。

  而近年來郵政發展最快的速遞業務呢?也被各式各樣的快遞公司搶去了不少生意。

  儘管信息手段越來越多元化,但很多國家仍把函件寄遞列為郵政的核心業務,重點發展。世界郵政界也通常認為,人均函件量是衡量一個國家郵政事業發展水平的標誌。顧聯瑜介紹,國際郵政界認為,經濟越發達,社會對函件寄遞的需求越大。一些統計數字也可以看出,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均函件量要高於發展中國家。

  美國的網絡技術比我國發展快,6000萬人已經上網;電話普及率比我國高,在80%以上;移動通信和傳真更是比中國發達。按説,美國的郵政受到的衝擊應該最大。但美國郵政的信函量不但沒有下降,相反每年仍有增長,現在已經達到每年2000億件,佔到世界函件總量的43%,人均600多件。

  據説,美國郵政也曾有過虧損的歷史,而且長達23年。美國郵政扭虧的秘密是及時地實現了從個人通信到商業使用的戰略轉移,開拓出了商業函件、廣告函件等商業寄遞業務。每個美國人平均一年要受到600多封信,有電話費清單、銀行信用卡對賬單、水費、電費繳納單以及各種廣告單。在美國的函件總量中,商業信函和廣告函件已經佔到80%左右,成為了支柱産品。

  郵政的高成本在於維持龐大的網絡,在網絡上流動的信函越多,分攤到每一封信函上的成本也就越低。顧聯瑜舉例説,就好比飛機運輸,如果乘客只有一個人,航空公司肯定虧本,如果滿員,航空公司就有賺頭。在我國西部的一些地區,有的郵局可能好幾天也收不到一封信,但郵局的工作人員、車輛還得堅守崗位,這樣郵局處理一封信的成本就變得很高。

  我國能不能也走美國的路,通過提高函件量實現扭虧?有業內人士分析,其實我國郵政開展商業信函有些年頭了,可進展不很理想。資費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一家企業通過郵政信函發廣告,一封信不算信封光郵費就得8角,1000份廣告至少花費800多元。而街頭散發廣告的報價,通常是發1000份50元。顧聯瑜介紹,在美國,廣告函件的資費只是普通信函資費的2/3。

  不少專家認為,其實,郵政手裏還有一塊沒有用好的資源———名址庫。郵局掌握著全國最完善的名址庫,各類單位的名稱、地址、郵編應有盡有。

  他們舉例,美國郵政部門就將名址庫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有公司的名稱地址,還有員工的數量、男女比例、年齡,而且經常更新。這些詳細的數據,是做商務信函和廣告信函的基礎。如果一家化粧品公司推出一款適合30歲女性的口紅,郵局就可以根據名址庫裏存儲的信息,讓盡可能多的30歲女性都收到這款廣告的信息。

  顧聯瑜説,我國郵政的名址庫不僅數據不像美國郵政那樣豐富,而且更新速度很慢。如果真利用現有的名址庫搞廣告信函,可能有一些信函會因為地址已經變更而被退回。

  但他同時認為,這種指向性很強的廣告效果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如果我國郵政能豐富和即時更新現有的名址庫,肯定會被不少商家充分利用。我國郵政有車、有人,商業信函和廣告信函的數量一旦上去了,郵政的運載能力就可以提高,經營就會出現規模效應,收益自然能夠攀升。

  説到底,郵政的核心業務還是要吃好信函這塊老本。我國郵政曾提出2000年底信函量要達到130億件,結果該年底只有60多億件。雖然2001年我國函件量升至86億件,但業內很多專家都認為,光提目標不行,得實實在在地拿出拉動商業信函發展的措施。(劉世昕)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