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商標外觀等 中國摩托車撞上日本專利壁壘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3日 10:49)
|
|
|
9月12日,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所長細川昌之在北京向記者展示一輛天津港田公司生産的摩托車發動機上非法使用的雅馬哈標識。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近日依法審結了雅馬哈訴天津港田集團商標侵權案,被告天津港田公司因非法使用雅馬哈註冊的商標被判侵權,並賠償雅馬哈90萬元人民幣。 |
摩托車專利官司不斷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中日摩托車領域的知識産權之爭由來已久。8月之初,日本本田汽車狀告一中國公司盜用本田“小型摩托車”的專利,從而使雙方糾纏已久的專利問題再次浮出水面。
早在1994年,本田車獲得了速可達腳踏車的專利。上海飛羚摩托車公司等公司以不符合中國專利法為由,向專利復審委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01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取消了本田的“小型摩托車”外觀設計的專利權。對此不服,本田公司最近將中國知識産權局告上法庭。7月25日,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了這起官司。
今年以來,有關我國摩托車專利侵權的事件被行業內外普遍關注,比較大的一起是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以商標侵權賠償糾紛為由,把天津港田集團公司、天津港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一併推上了被告席,訴訟標的額達3000萬元。此案被稱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最大的一起知識産權案,該案於今年1月17日在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重慶的企業在早些時候也不斷地接到日本本田、雅馬哈等摩托車生産同行的“鄭重來函”,對中方企業的侵權行為提出質詢。
在法庭上彼此“真槍真刀”地“實戰”的同時,中日兩國的政府和企業,還就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多次的商討,以試圖解決兩國在摩托車産權問題上的糾紛。
2月2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日本自動車工業會共同簽署了《中日摩托車産業界知識産權合作項目》。這個歷時兩年的項目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就類似外觀設計及實際案例進行共同研究,第二階段針對知識産權問題進行專題研討,第三階段組織中方摩托車界知識産權有關人員赴日進修,第四階段共同設立摩托車知識産權有關糾紛調解組織或定期召開知識産權問題協調會。
6月14日,中日摩托車産業界在北京進行了知識産權專題討論。討論會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日本自動車工業會主辦,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國家工商總局、日本特許廳有關人員及中日主要摩托車企業代表參加了討論。
摩托車的行業“硬傷”
日本企業指責中國廠家侵權最多的是仿製外觀設計、商標近似和實用新型的使用上,比例高達80%至90% 。這樣的情形可能和中國摩托車行業本身的發展狀況息息相關。
重慶隆鑫摩托車集團常務副總裁劉衛説,我們每一個摩托車生産企業面臨的壓力就是,在技術開發上,由於我們長期模倣日本的車型生産,面臨著一個知識産權的障礙。重慶宗申摩托車集團董事長左宗申也表示,現在不少中國企業都是倣冒日本的,拷貝日本的,可能加入世貿不久,這些産品都要停掉,那麼企業沒有後續産品跟上來,而企業可能就要關門了。
事實更能説明問題。今年伊始,日本本田株式會社以重慶森鴻實業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為由提起跨國訴訟,法院認定“森鴻”公司商標侵權事實成立,判決其立即銷毀未出售的侵權産品和專用製造設備及模具,並在媒介向本田公司公開道歉。而本田還通過中國國家産權局開出了一連串侵犯其專利權的中國摩托車企業的“黑名單”,其中不乏國內大型摩托車廠家。
據重慶的老闆們説,日本本田、雅馬哈、鈴木、川崎重工等四大摩托巨頭,近兩三年在中國的大規模“打假”行動“少説有幾十次”,重慶有頭有臉的摩托車企業,幾乎都接到過“警告函”之類的東西。日方提交中國的告狀材料稱:根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的統計數字,中國每年生産的大約1100萬輛摩托車中的近900萬輛是盜版日方産品,其中200萬輛出口到亞洲各國,有的僅僅把日本産品換個商標而已。
日方的統計還顯示,日本8家公司與中國建立的合資企業每年在當地生産250萬輛摩托車,其餘幾乎都是盜版産品,數量幾乎佔到世界摩托車年産量的一半。日方特別提到了“重慶摩托幫”。這個“幫”的出口量佔全國同行的一半。在重慶,上千家摩托整車廠及配件廠遍佈全市各個角落。
對於中國摩托車生産企業的侵權行為,本田簡直可説是“窩了一肚子火”。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北京代表處的孫傑女士在公司的摩托車營業企劃處專門負責知識産權方面的事務。她説,中國真正具有實質創新的全新産品不多,因此,倣冒行為的發生對於侵權廠家來説,都已司空見慣。在去年11月於越南河內搞的一次展示會上,本田公司可謂費盡了心思,它將幾家中國企業的發動機、面蓋、整車等作為假冒偽劣産品展示,旁邊還豎了一牌子:不要命、不怕死的可以買中國摩托!
大企業尚不能擺脫侵權的之嫌,中國的中小型摩託生産企業乃至摩托拼裝作坊的侵權之舉,就更是猖狂。據輕騎集團董事長張家嶺介紹:在國家目錄內的摩托車企業共有155家,但目錄外各地從事非法拼(組)裝摩托車的廠點還很多,其中已形成批量生産的有100多家,年産量約200萬輛。此外,還有幾百家前店後廠、作坊式的拼裝廠點,合計約300-500萬輛。
中國企業也受傷
事實上,即使不言中國企業群起“抗日”,中國的摩托車生産企業還必須把打假的“槍口”對準國內的倣冒者。輕騎集團董事長張家嶺表示:“我們與鈴木公司合資生産的‘鈴木王’125型摩托車,在全國同一個車型銷量是最大的。但是,我們該型號的摩托車的産銷量還不到全國仿製品的10%。可我們引進這個産品就花了1.5億,結果我的銷量卻只佔5%。”
大長江摩托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一位工程師説,大長江歷時兩年、投資400多萬元開發的HJ125-A摩托車,1998年投放市場後,遭到幾十家目錄內企業的仿製,目錄外企業的仿製更是舉不勝舉。這位工程師還特別指出:“儘管我公司申請了外觀專利,但目前我國存在的執法不嚴、地方保護主義及外觀侵權判定較困難、審判時間過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根本沒有精力去一一打假。”大長江曾經告過一家仿製企業,可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後還是庭外和解了事。
在不少比較具有研發能力的大企業,如輕騎、長春長嶺、大長江、隆鑫、錢江等企業,都反映其産品被倣冒過。
在去年舉行的第四屆廣州國際摩托車展覽會期間,海南新大洲公司、雅馬哈公司和本田公司等幾大摩托車廠家都進行了現場打假,並且不同程度地發現了假冒本廠專利産品的摩托車。海南新大洲在展會上發現,有4款車型與他們的超影175型摩托車在外觀上一模一樣,連車身上的貼花也沒有區別。而新大洲的該款車型是斥鉅資與日本川崎公司聯合開發設計的,新大洲擁有該産品的産權,並於1998年獲得了外觀等多項專利。
侵權和蹲監獄的意識
今年年初,日本摩托車企業聯合代表團來華打假,在北京拜會國家經貿委、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工商總局等與打假有關的中國政府部門,並向中方遞交了大量指控中國同行侵權的材料。
2月,為了解決中日兩國摩托車知識産權糾紛問題,主管國內摩托車企業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日本自動車工業協會簽署了《中日摩托車産業界知識産權合作項目》備忘錄。其中明確指出:中日雙方就摩托車近似外觀設計問題,要在2002年和2003年共同召開研究會議,在2003年內要共同設置知識産權糾紛調節機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蔣雷説,在摩托車外觀設計專利的問題上,在判定基準、類似範圍界定、主客觀地位等方面還存在著難以量化和人為的不確定因素,中日雙方應該著眼未來,建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的氛圍。這可以説是一個方面,即代表了目前中日雙方對於中國摩托車企業的侵權程度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也表達出中國政府和企業希望平等、理性地解決問題的誠意。
“缺少自主專利,是許多製造企業最痛的七寸。”中汽協摩托車行業分會理事長、中國輕騎董事長張家嶺這樣説。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説:“我們政府承諾要遵守知識産權的規定,要遵守加入世貿組織規則。日本人有權利發出這樣的信息,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這種信息。”
隆鑫集團副總裁夏建國對於中日之間的專利糾紛也是深感頭痛。在知識産權的問題上,他承認過去他們做得不夠,但是沒有想到在加入世貿以後爭端會來得這麼突然。他認為,搶先一步註冊專利,申請知識産權的保護,往往就意味著佔領了市場。這話,正好與濟南輕騎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欒健的理念相一致,欒建表示:國內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要自己設計製造有自己知識産權的産品。
宗申集團的當家人左宗申,今年1月在就日本企業指稱的中國企業侵權一事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快人快語:“這是一件意料中的事情,在國內摩托車行業目前的情況下,如果真有企業出現專利侵權也並不讓人太意外。但繼續這樣下去,只會毀了自己,毀了中國摩托車的前途。” 左宗申痛切地説:“不走自主研發的道路是不行的,靠專利侵權賺錢,只會讓企業垮臺,老闆進監獄!”
用專利鑄成新的長城
根據比較確切的數據,2001年,我國摩托車産量達到1236萬輛,連續多年位居世界摩托車生産第一位。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摩托車企業將從面對國內市場,轉向面對國際市場,僅滿足於生産大國將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知識産權的建立和完善,已經關係到摩托車行業的興衰。
針對日本摩托的步步進逼,也針對國內層出不窮摩托車侵權、拼裝事件,國內著名摩托車生産廠家也已開始著手應對,紛紛在研發上加大投入。
建設集團、嘉陵集團都已投入數千萬元的鉅資建成了自己的研發中心,並逐漸形成自主開發能力,不斷開發出各具特色的新車型、新産品適應市場。隆鑫集團目前已擁有專利技術上百項,並繼“中國嘉陵”之後,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在投入上,隆鑫集團更是拋出大手筆,今年投資4.8億元,準備建三個園區一個技術中心,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在新園區裏,研發中心成了企業的最核心的部分。
據介紹,從2001年開始,宗申集團就已經全面停止仿製國外的産品,走上了自主開發、自主研製的道路。宗申集團在投資1.6億元建成技術中心的同時,與百餘家配套企業簽署了知識産權保護合同。在力帆集團,公司不僅成立了自己的知識産權部,還擁有了106項專利,今年底將達到200項。公司每年要拿出銷售額的4%用於研發。力帆集團廠房墻上甚至打出了“民族工業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創新、創新、再創新”的警示標語。
應當説,“重慶幫”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在重慶第四屆摩托車博覽會上,從小排量的電噴摩托車到四輪沙灘車,上百種車型無一不是國內企業自己研製開發的。而最吸引人注意的是重慶的力帆摩托,用自己幾年來申請的上百項專利證書搭建起一堵“長城”,打出了“自主專利,迎接國際競爭”的口號,明確提出“用專利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何毅)
摹T謚厙斕謁慕炷ν諧擋├闌嶸希有∨帕康牡緡縋ν諧檔剿穆稚程渤擔習僦殖敵臀摶徊皇槍諂笠底約貉兄瓶伍摹6釵俗⒁獾氖侵厙斕牧Ψν校米約杭改昀瓷昵氳納習儐鈄ɡな櫬罱ㄆ鷚歡隆俺こ恰保虺雋恕白災髯ɡ庸示赫鋇目諍牛魅誹岢觥壩米ɡ晌頤切碌某こ恰薄#岢我悖?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