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海淀區個稅收入佔全國2%——走進“個稅第一區”  
08月21日 15:08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專電: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在全國每100元個人所得稅稅款中,有2元出自北京市海淀區。統計資料顯示,自1994年徵個人所得稅開始,海淀區的個稅徵繳額從3000多萬元,躍至去年的19.4億元,7年內翻了近6番。素稱我國“資本第一區”的海淀,當之無愧成了“個稅第一區”。

    在這片4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眾多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和大學,有包括總政歌舞團在內的國內著名8大文藝團體,有引領知識經濟浪潮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有像微軟這樣的諸多跨國公司。在這一地區,個人所得稅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重點人群重點“監控”

    徵收個人所得稅的目的是為了合理調節社會財富,這根杠桿能否有效運轉,核心在於高收入人群依法納稅的意識與行為。海淀區地稅局自成立起,就對高收入人群實行重點監控。

    1994年,海淀區個稅檔案中出現了一個“三高”花名冊,包括高收入、高職務和高知名度人員共108名。在自主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基礎上,稅務機關為每個人建立了電子臺賬,詳細記錄每一筆收入,並不定期進行抽查,以此作為徵繳個人所得稅的依據。後來這個名冊逐漸擴大,把律師、證券分析師等新出現的高收入人員包含進來。現在,海淀區已有上萬名年收入超過10萬元者受到稅務機關的重點監控。

    海淀區建立高收入檔案的納稅人包括以下幾類:受雇的外籍人員、華僑和港澳臺人士;外資企業的中方僱員;高新技術企業僱員;大學教師;中科院系統研究人員;個人獨資合夥企業的投資人以及大型國有企業、鄉鎮企業、銀行、出版社等高層管理人員。隨著以中關村為核心的區域經濟快速增長,這裡被監控的納稅人群正在繼續擴大。

    這種專門針對重點納稅人群建立的監控手段取得了明顯效果。據海淀區涉外稅務所對62家涉外企業的統計,5000余名受到監控的中方高薪僱員去年人均年收入為26萬元,人均繳納個人所得稅4.2萬元,遠遠高於北京市及全國的平均水平。從整體上看,海淀區涉外稅務所個人所得稅入庫額由2000年的2.5億元,猛增至去年的8.4億元,3倍的增幅也體現了稅務機關對重點人群的監控力度正不斷加大。

    個稅流失的漏洞在哪?

    作為“個稅第一區”的稅務監管機關,海淀區地稅局的稽查人員不過300名,如果把區內所有納稅單位普查一遍,至少需要25年時間。因此,在自主申報和抽查相結合的稅收機制下,一些心存僥倖的單位及個人開始偷漏個稅。

    據北京市稅務機關發佈的公報,2001年,北京市在對重點稅源戶和文化影視藝術公司的稅收專項檢查中,查處各類重大案件114個。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收入來源擴大、企業分配方式多樣化、現金交易增多以及金融、稅務部門有時不能及時配合等客觀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個人所得稅的徵收難度,這也是個稅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位中關村某公司的高級科研人員對記者説:“不用説稅務部門徵稅難,連我自己也説不清楚我的每筆收入,家人更不了解。”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批准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以來,雖然海淀區個稅總額迅猛增長,但偷逃個稅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表現在:將收入化整為零,多開賬戶只向稅務機關提供其中一個,以發放實物代替發放現金,勞務報酬以現金結算等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民的主動納稅意識還很淡薄。在西方等發達國家,無論是聲名顯赫的政治家還是炙手可熱的各類明星人物,只要偷漏稅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海淀區地稅局趙宏副局長説:“在發達國家,死亡和納稅,是人生下來就無法回避的兩件事。在我國,讓每一個公民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知識白領”漸成為個稅主體

    作為我國知識經濟的發源地,海淀區擁有大批靠頭腦致富的“白領”。不論是辛苦創業、在公司擁有股權的老闆,還是只拿薪水的高級專業打工人員,其收入遠在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之上。

    地稅部門提供的數字顯示,目前海淀區登記在冊的近6萬家各類型單位中,為員工代扣個人所得稅的不到3萬家,其中近八成為涉外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今年1至7月,佔地不大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為社會貢獻了3.56億元個人所得稅,比上年同期增長44%。毫無疑問,“知識白領”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體人群,而且短期內這個格局不會改變。

    海淀區是北京市的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地區,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深化、教師收入途徑拓寬及外籍教師增加,高等院校逐漸成為個稅的新來源地。今年上半年,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23所高校累計上繳個人所得稅接近3500萬元,與去年同口徑相比,增幅高達86%,昔日的“老九”如今成為繳納個稅的前幾名。

    海淀區地稅局目前徵收的個人所得稅按種類劃分,工資薪酬收入繳納個稅部分佔85%,包括演藝界人士演出收入在內的勞務報酬部分所佔比例不足6%,其餘為股息、紅利等。公眾習慣上把“工薪”理解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認為這部分人群才是繳納個稅的主體,這種看法並不準確。海淀區地稅局負責人解釋,“工薪”人群包括大批“白領”,而且“白領”因收入較高,繳納的個稅也應更多。(孫玉遐 崔軍強)



責編:楊潔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