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中國消費者正走向成熟理性   
07月23日 15:12

    供職于國家機關的張嵐,近日請北京室內環境檢測中心的專業人員為自己剛裝修完工的新居作了全面的空氣質量檢測。儘管為此花了900元錢,但張嵐覺得很值,“因為這事關全家身體健康,也讓我們對裝修質量心中有數。”

    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為購買“緊俏商品”連夜排隊,在80年代為手中剛剛多起來的錢搶購“保值”,在90年代面對“超前消費”感到迷茫,中國消費者體驗著觀念的驟變。此間專家指出,儘管消費層次和熱點日益多元,個性化逐漸成為消費的主調,但富裕起來的中國百姓開始形成這樣一個共識:理性消費將為他們營造出理想的幸福生活。

    據統計,2001年中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7.9%和47.8%,已達到或接近富裕水平。1995年以來,北京居民在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和居住方面的支出年均增幅都在兩成左右。部分家庭消費熱點已向商品房、家庭轎車、旅遊和信息化服務等方面轉移。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研究員張廣瑞分析認為,中國消費者的心態日趨理性、平穩,“跟風”、“搶購”等現象已逐漸銷聲匿跡。“畢竟中國市場已經告別了短缺,消費者也在慢慢成熟。”

    外企職員李正宇花6000元為父母在一家中外合資醫院預約了體檢。“送什麼給父母都不如送健康。”他説,“現在市場上的一些‘補品’、‘保健品’效果並不確切,還不如送父母到條件好的醫院做一次全面檢查。”據北京、上海等地的媒體報道,每逢假日,一些名醫院總是排滿體檢預約,儘管花費不斐,但仍有不少年輕人選擇以這種方式孝敬父母。

    在一家網站工作的蔡小姐正興致勃勃地準備下個月出門旅行。酷愛旅遊的蔡小姐今年“五一”長假期間卻作了“留守一族”。“放長假時各個旅遊點人滿為患,很難玩得盡興,”她説。

    據中旅總社一位負責人介紹,“黃金周”實施初期,假日旅遊的火爆使著名旅遊區擁擠不堪,交通客票緊缺,服務水準也大打折扣。近年來,旅遊者更加理性,出行更有計劃,往往錯開出遊時間,選擇溫冷景點,變長線遊為短線遊。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厲無畏研究員指出,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已經和國際流行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接近。而人們在消費中的理性心態,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著眼未來。

    目前中國城市消費中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增速為年均20%左右。居民儲蓄的10%是為“教育消費”預留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教所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北京市每年有關教育的直接消費約208億元。據估計,到2005年,北京教育消費總支出可達到370億元以上。

    為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許多家長不惜每月花費數百甚至上千元,送孩子到各類興趣班學習音樂、美術、作文、計算機。同時,文化消費日漸升溫,據專家預測,到2005年,中國文化市場的潛在消費能力將達到5500億元。

    “量入為出”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信條,正被對未來有良好預期的中國人賦予新的意義。人們以坦然的心態接受日益普遍的信貸消費。31歲的岳先生供職于杭州一家媒體,最近他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為在上海工作的妻子和在杭州工作的自己購買了兩套住房。他們將在28年內還清90多萬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我們對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前景充滿信心,所以敢於預支未來。”

    2001年的“綠色消費”主題,使中國人更注重消費中的環保意識,從天然飲料、無公害服裝面料,到無氟冰箱、節能熱水器和環保家居裝修,“綠色消費”已逐步深入人心。

    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又推出“科學消費”理念,包括周光召、王大珩在內的200余名科技家聯名發出倡議,倡導安全健康消費、適時適度消費、正確選用商品和可持續消費,將理性消費提升到新的層次。 (程瑛 張奇志)



責編:楊潔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