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安然”、“銀廣夏”並非偶然 中外專家會診“信息不對稱”  
05月30日 10:53

    5月29日,“銀廣夏”受到行政處罰停止股票交易。這個曾書寫中國股市神話的垃圾股與年前轟然倒下的世界500強企業“美國安然”,其問題同出一轍,那就是“瘋狂造假”。用專家的術語説,根源在於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5月28日,開信息不對稱理論先河的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麥克爾思朋斯博士,與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共同出現在“中外院士論壇”,會診信息不對稱———

    制度和規則相互匹配

    談起“在美國這樣一個監管制度相對完善的市場,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巨大的造假行為”,思朋斯博士表示,世界各個國家都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安然事件”就是一個嚴重的警告。思朋斯博士分析説,當一個市場缺乏足夠的信息,或者信息質量有問題,就不可能帶來有效的市場行為,從而産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企業自身都有一種內在的動機和傾向,即操縱或偽造財務報表誤導投資人,從而獲得最大收益。市場本身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要以外部手段即法律和制度來規範和約束公司經營者,使其能在行為上有利於投資者獲取充足的信息。有制度就會有漏洞,“安然事件”就暴露出制度運作上的漏洞,也揭示了今後法律需完善的方向。

    思朋斯強調指出,信息對稱主要靠制度保障。同時,傳統上西方經濟是一種基於規則的體系。只要符合規則,就可以打“擦邊球”。因此應注重在規則制定的同時確定原則,二者匹配使用,不可偏廢,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於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後果。

    管制與信用雙管齊下

    張維迎教授討論的是兩個嚴肅的問題:一是為什麼政府對股票市場的嚴厲管制與普遍化的欺騙長期共存?二是為什麼中國股票市場的泡沫能持續不破?張教授指出,資本市場的問題主要來自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解決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看得見的手”,即法律政策,稱為管制;二是“隱性的眼睛”,即信譽。他分析指出,管制和信譽是解決非對稱信息的兩個基本機制,二者有互補性,也有替代性。如果企業不講信譽,管制能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進一步,管制越多,企業可能越不講信譽。張維迎指出,企業沒有積極性建立信譽是中國股市最根本的問題,政府對上市的行政壟斷使得股市變成一個尋租場,殼資源仍然緊俏,投資者沒有必要關心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監管措施事與願違,可能導致企業更不講信用。由此,他對去年以來股市下滑的分析也很獨到,認為是因為改變了上市公司的準入制,使中國股市“尋租場”的性質開始發生轉變,擠掉泡沫是必然的。

    張教授認為,改革産權制度和廢除政府對上市的壟斷才是建立信譽機制從而規範股票市場的根本出路。

    最需要的是保有耐性

    兩位專家不約而同地強調了一個觀點,挑戰信息不對稱是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博弈,一定要有耐性。

    思朋斯説,中國正在建立良好的法律環境來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並已為之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但這個進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遠未成熟的市場更是如此。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十分看好,認為中國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7%以上的發展速度。張維迎也強調,建立信用和規範股市的過程是長期的,政府、企業、投資者都要有足夠的耐性,不能光顧短期的平穩而忽視了未來的健康發展。(陳學慧)



責編:郭琳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新聞
《中國財經報道》:安達信前審計師爆出銷毀安然文件的內幕(05月15日 20:10)
《中國財經報道》:安然 前車之覆 後車之鑒 (04月16日 18:23)
機構大戶投資行為剖析——銀廣夏追蹤之二(05月27日 09:57)
7.7億元泡沫是怎樣吹大的--“銀廣夏”追蹤報道之一(05月26日 10:01)
《經濟半小時》:銀廣夏——發特走得有些突然(12月07日 22:34)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