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 正文

天堂多珍重——緬懷芳華絕代的巨星張國榮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3日 09:01)


由零開始——張國榮

  北京青年報消息:巨星張國榮4月1日跳樓身亡的消息傳出後,香港幾乎所有報紙都暫停了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在頭版出現了張國榮的巨幅照片,並對此事進行了24小時追蹤報道。張國榮去世的消息甚至都上了英文雅虎網站,同時張國榮的網站也被網友們塞得爆滿,許多人爭相在網站上留言表達他們的哀悼之情,造成了一時的網絡不通,許多從網上看不到消息的人竟跑到文華酒店門口打探消息。截至發稿時,內地僅一家網站上,在張國榮專欄裏的留言已經超過3萬條,人們紛紛以此方式表達他們的唏噓之情。而早前傳説的那份張國榮的遺書也于昨日公之於眾。當地警方也于昨日晚間正式對外公佈:排除了他殺的可能。當地警方本來希望能對屍體進行解剖,進一步查明死因,但張國榮的家屬表示反對,並向法院申請禁止令阻止警方的行動。

  張國榮的那份僅五十余字的遺書,香港媒體透露出兩個版本,一份題為“Depression(沮喪、抑鬱)”,內容為:“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列菲菲教授。呢(這)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下款署名:Leslie(張國榮英文名)。警方通過這份遺書和一些現場目擊證人的證詞,目前已初步排除了張國榮墜樓身亡係他殺的可能,而另一份遺書則説張國榮面臨感情抉擇,難以選擇,故而選擇一死。

童年時代

  張國榮自殺的消息也讓他內地的影迷歌迷悲痛萬分。在新街口普羅音像超市中,一位張的歌迷把CD架上僅有的兩種張國榮的歌曲CD全買了。她説,她自己已經有了,這是替朋友買的。廣安門電影院為了紀念張國榮,特別在4月4日至6日推出他飾演的兩部不同風格的影片《霸王別姬》和《縱橫四海》。廣安門電影院業務主管楊雅麗女士説,張國榮走了,他個人的是非我們不論,但他的奮鬥經歷和飾演的角色是值得我們稱頌的。

  張國榮家姐表示張國榮的遺體將會在本月8日出殯,但出殯形式還在商量。此外有消息説,原定4月6日舉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會如期舉行,但屆時將為張國榮舉行追思會。

  芳華絕代

  影的告別

  張國榮走了,在賣報人的賣報聲中,他的離去異化為一種炫耀。死訊被喊得聲聲不斷,聲聲震著人心,側過臉去,不忍再聽。北京的天空色彩恍惚,任何一個角落都有人來人往,人來人往,有多少人心懷一絲悲傷?

鼎盛時期

  新的一天已經開始,躲過愚人節彌散的空虛,張國榮沒有復活。愚人節對張國榮來説也許是一個好日子,在他心裏,這個日子可以盡情玩笑,這一天,真真假假,沒有人會相信他已離去。愚人節,被生活所愚者亦可愚人。張國榮何等聰明,戲劇化的日子,戲劇化的辭世,他的身後事戲劇化的流傳於世。4月1日,特立獨行于365天的任何一日,一個風華絕代的男人,一個眼神細膩如絲的男人用他憂鬱的表情向維多利亞港灣做最後的道別,絞斷一切溫柔纏綿,他化蝶而去。

  公共汽車站前,一位男人展開報紙,眼睛盯住張國榮出事的版面,車來了,他收起報紙匆匆離去。公共汽車上,一位女孩對著她的朋友説:“張國榮真的跳樓了。”語氣輕鬆,目光平淡。車廂內有人戴著口罩躲避潛在的細菌,有人將重心集中一點避免顛簸,有人望著窗外發呆,有人閉著眼睛瞌睡……形形色色的人,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他的人生透著憂鬱,那與生俱來的一抹愁雲還聚在眼神中,再沒有人能為他擦去;他的人生透著倔強,“即使是挨了刀,血從傷口涌出來也要拼著演完那一場。殷紅色灑滿舞臺,那是我真實的戲分,沒有粉墨的粧飾……”他的人生透著慘烈,“世界上有一種沒有腳的鳥,它的一生只能夠一直飛翔,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鳥一輩子才會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刻。”

  這死亡是刺向生命的一處殘忍,那樣的痛,那樣的狠。以身撞擊俯仰的大地,在大自然的溫度中急速滑墜,然後死去,然後可以一無所知。再也看不清人們臉上的符號有多少疑問和震驚,再也聽不清任何的閒言有關舊人與新歡。人生如戲,戲已謝幕而人不願醒,只是此刻再也沒有脂粉花紅遮著臉龐,再也沒有珠環翠繞襯著身量,再也沒有千嬌百媚眾生傾倒,再也沒有喝彩陣陣彩屑飛揚……

舞臺生涯

  惟有一死萬事方可塵埃落定?沒有人知道張國榮究竟有何思量。還有誰能讓他心中溫暖,還有誰能為他指出活著的希望?那是他自己的生命,他向著自己以為可以去的路,像一個影,不願在明明暗暗間徬徨,最終沉沒于黑暗之中。

  電視上一遍遍播著張國榮自殺的滾動新聞,讓人一遍遍涌起心底的酸澀,電視上一遍遍播著伊拉克戰爭的滾動新聞,讓人一遍遍唏噓生命的變數無常。因為自殺和戰爭,我們這個世界沸騰而熱鬧,感情、事業和健康———張國榮成了世人所剖析的對象,但這是他的本意嗎?在安靜而不受干擾的天堂裏,他是否在傾聽俗世的喧鬧?隱去,請張國榮在我們的心中悄悄隱去,就當是平日裏愚人節淡然的意外,就當是未來得及互道珍重的告別,就當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一晃而過,只要不是大街小巷、茶余飯後的無聊談資。

  時時刻刻,生命在這個世界上涌動,離去的已經離去,故事永不會停止,直到有一天,將來也會成為過去,那時我們也許會了解更多生命的意義。

  拒絕再玩

  在愚人節的雨中,隔空傳來張國榮墜樓的消息,愚人節的戲謔成分,旋即被悲壯所掩蓋。沉入張國榮與辛曉琪《深情相擁》的歌聲中,“不願放開你的手,此刻可否停留?愛的樂章還在心中彈奏,今夜怎能就此罷休?”而在香港文華酒店樓前的晚風中,46歲的張國榮鬆開了拉扯塵世的手。

  也許,情感失重、胃酸反芻、精神憂鬱讓張國榮揮別人生,但極愛面子、英俊素凈的張國榮卻選擇了慘不忍睹、血肉模糊的墜樓自盡,令人匪夷所思,一定有致命的打擊和深度的絕望才令其如此慘別人生。從此,再也聽不到張國榮悽惘的《夜半歌聲》了:“只有在夜深,我和你才能,敞開靈魂,去釋放天真。把溫柔的吻,在夜半時分,依偎你心門。”

  在四月的第一個夜晚,風再起時,那個憂傷而唯美的“紅色戀人”已隨風而去,我聽著逝者幽遠的歌唱,讀取他歌聲中每一個悲愴的字符:“悠悠海風輕吹,冷卻了野火堆。風繼續吹,不忍遠離,心裏亦有淚。”張國榮幻變的一生,死在自己寂寞的余香裏。沒有煙總有花,人死了,花卻在心中盛開,燒散過後煙花總會似白雪無瑕。

  柔弱多情的張國榮也有反叛的鋒芒,內心的悸動不寧讓他像煙火般寂滅。他拒絕再玩,在四月的晚風中決然離去:“就這樣我喜歡走八方的路,就這樣我吶喊直到遊戲結束,我四處漫步我肆無忌顧,傲狂的姿態中再也感受不到束縛。”

  阿飛正傳

  張國榮出生於一個大家庭,在家裏的十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尾。

  從小,幾個孩子都和父母分開住。母親和子女同樣距離遙遠,互相難得溝通,談起話來如陌生人一般客氣。張國榮笑言時至今日,母親到他家玩也還客氣到會問,“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洗手間啊?”家裏雖還有眾多哥哥姐姐,但都與張國榮年齡相差很大。與他最近的一個哥哥也比他大八歲。

  父母婚姻的不諧使張國榮從小已經深感婚姻之不可信任,看見別人結婚反而傷心大哭。成年以後更時時把“婚姻是一種無形的負累”一類的話挂在嘴邊。回首童年,“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記得,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留戀。”張國榮用這樣的話作了總結。

  13歲那年,家裏決定送張國榮去英國讀書。第一次離開香港和從小生長的環境,張國榮竟然形容説“一點傷感也沒有”。中學畢業以後他順利被利茲大學錄取,但大學一年級時,父親突然中風,張國榮被召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後與父母關係惡化,從家裏搬出來自己居住。生平第一次,他必須獨立謀生了。

  1977年,麗的電視臺主辦亞洲業餘歌手大賽,張國榮被朋友拉去參加。本來只想玩玩,卻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更重要的是,他由此得以被人注意,與麗的電視臺簽下五年合約,成為一個綜合性節目的主持人,從此正式晉身娛樂圈。此時的張國榮尚不足21歲。此後的五年,可以説是張國榮“默默向上遊”的階段。

  這個時期雖然在事業的記錄上沒有給張國榮留下多少成就,但卻是他人生中不能忘記的重要階段。後來一直陪伴他走過十多年時光的好友唐先生,正是和他結識于斯時。

  儂本多情

  張國榮:我的酸甜苦辣生涯

  記得早幾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敘舊,他們都會問我為什麼不開心。臉上總見不到歡顏。我想自己可能會患上憂鬱症,至於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那段日子真可以用黑暗時代來形容,只要空閒我都會泡迪斯科直至夜深,用吵聲來麻醉自己,用烈酒來刺激自己,晚晚夜夜笙歌作樂,別人眼中可能是人生幾何,但是久而久之,我由麻木到厭倦,由無所謂變為討厭。

  從事娛樂工作至今,觀眾一直未停過把我與某某比較。我不知為什麼如此,總是把無關的事情扯到我身上,最初我是極不喜歡,因為人比人,永遠是比死人,我可能比其他人好,但全世界人才輩出,我又怎能夠永遠抱著勝過他們的心理。“勁歌金曲競選”對我的人生觀影響至深,以往一直追求完美的我,終於明白到世事往往不如己願,寄望越大,失望越大。以前的我無論對人對事均十分衝動,喜歡形諸於色,不去隱藏。但其實在娛樂圈,這樣的態度是行不通的。

  過去我一直覺得人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我只是不喜掩飾,用自己的真性情去待人處世,有什麼不對呢?但批評的話聽得多了人也逐漸成熟。有一次自我反省之下,才幡然醒悟,以前待人處世的態度是太過任性了,有時會令人覺得難堪,於是決心改變自己的性格。我將自己的心胸擴闊,對一切都採取包容的態度,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更加開放,讓自己有更多接受人家批評的雅量。

  儘管現在我仍然是火暴脾氣之人,不過不會輕易表露出來,因為人是平等的,無理由自己不高興便隨便發脾氣影響別人,結果還是自己吃虧。

  初入娛樂圈之時,無論圈內圈外的朋友,都曾説過我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在這個地方。而我自己也是認同的,因為在人際關係方面,我並不如其他人那麼好(但我已盡力去做),此點已是最失敗之處。

  在樂壇多年,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名和利,而是獲得一幫忠實的擁護者。

  由於得來不易,因此我對於今天的成果,特別珍惜,我對於自己的每樣工作,無論是電影或是唱片,都是把全部精力投進去,希望做得最好。每逢開演唱會,最多人關心的是場數多少的問題,任何人都希望場數越多越好,因為收入也會因而增加,但我覺得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我重視的是如何將演唱會搞到最好。我最喜歡的電影還是《胭脂扣》,在片中我飾一個富家子弟十二少,與梅艷芳合作。

  何冀平:他的自身魅力是第一位的

  我與張國榮交往近半年之久,那時他約我為他寫新本子《偷心》,關於一個藝術家的感情故事,結局比較傷感。我和張國榮為這個劇本談了很長一段時間。接觸中張國榮並沒有抑鬱的傾向,他坦然、率直,但我認為對他最致命的是,他對事業的態度是不允許失敗,張國榮自殺正説明了他的“高處不勝寒”。他飾演的角色都與其個性氣質靠近,《霸王別姬》在我看來是他演藝生涯中最高質量的一部。張國榮的魅力大於角色對影迷的吸引,他獨特的憂鬱氣質,至情至性的真情流露,讓他的作品總帶著一種傷感和遺憾,其實演員演技是第二位的,自身魅力才是第一位的。(何冀平是《新龍門客棧》、《西楚霸王》的編劇)

  李碧華:眉目如畫生不逢時

  有一天,在報上看到倪匡先生寫張國榮先生,説他“眉目如畫”。倪先生很慷慨,不過男人讚男人卻用到“眉目如畫”,旁觀者看了又看,倒覺得這是一個最貼切的形容詞。第一,沒什麼人動用過這四個字;第二,也不見有誰擔當得起。這回真是讚得好。由色相説到歌,老實説,他的歌我大部分都沒啥印象,最好的,本人首選《儂本多情》,我不是他的歌迷———我只是固執地迷一首歌而已。

  《胭脂扣》有一場戲,是醇酒美人。花客們都舉杯與那紅牌阿姑一幹,鏡頭對準了女主角,她惟有幹了。雖然是茶,但每回仰首而盡,五六回之後,也真難受。而一桌的演員呢,有喝了的,有喝一兩口的,也有沾沾唇而已。

  不知在第幾回了,我留意到男主角總是把那道具酒也幹了,然後意亂情迷。當導演一喊“CUT”,他便把口中的酒,回吐于酒杯中。下一回,又換一杯,重新意亂情迷。輪迴一樣。其實每當拍到飲食場面的戲時,除了新丁,誰都不會來真的。這番卻特別的感覺到了,主要因為他的“姿態”,他若無其事,不動聲色,乘人不覺,一秒鐘之前,他還要以為這真是世上最好的酒、最好的人。———戲還是戲,未了便悄悄地抽身退出,戲只是戲。?幻的,像假的醇酒,惟在道具中打轉,不可能留于胃內反芻。

  當今之世,最生不逢時的藝人,要算是張國榮先生了。有句話:“既生瑜,何生亮?”———演戲,有發仔在的一天,他都要做阿二;唱歌,有阿倫在的一天,他就勝不出了。但張先生,只緣身在此山中,經常要向多事的詢問者展示大方得體,不太在乎的輕鬆笑語。你們又不準他不高興,真是殘忍。

  因為我是一個局外人,所以覺得不公平。與他一點也不熟悉,不過總是自他眉宇間,感覺到那不欲公開的惆悵和憂鬱。———如今的景況,在很多人來説,已是夢寐以求,不過對他仍然不公平。(李碧華是《胭脂扣》、《霸王別姬》的作者)

  情難再續

  王家衛:張國榮是一個偉大的藝人,也是一個真摯的朋友。他常笑説自己是一個傳奇,我們有時也會這樣戲稱他,但沒有想過傳奇竟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

  唐季禮:他好像一直精神上有一些困擾,人死不能復生。

  徐楓:去年10月籌拍《美麗上海》的時候,我第一個發現他有憂鬱症。他老是説要拍好的東西、演好的戲,就是這樣才會搞得精神崩潰的。

  黃百鳴:十分惋惜,幾年前曾與他合作,其為人相當友善,很容易接近。

  沈殿霞(肥姐):我不知怎樣表達,以前我同他之間不是叫名字,而是互稱對方honey。

  梁朝偉:這個消息太震驚,我覺得他死得真是好可惜。

  周潤發:幾個月前才去張國榮家吃飯,當時他的“好友”唐先生也在場。我沒感到張國榮有什麼不對勁。我不明白他為何會尋死。(鄭葉 盧北峰 李仲虞 蕭揚 大仙 李彥 張磊)

責編:宏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北京晨報】張國榮誰可替代?(2003/04/02/ 19:19)
  • 香港藝人張國榮跳樓身亡 網友發文祭奠(2003/04/02/ 18:20)
  • 張國榮的兩次生命--娛樂圈裏的一個神話 (2003/04/02/ 17:37)
  • 風情萬種的男人死了--憶最後一次看張國榮 (2003/04/02/ 17:24)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張國榮導演的精彩戲劇 (2003/04/02/ 17:21)
  • 唐鶴德指他與張國榮感情沒變 張曾自殺未遂(2003/04/02/ 16:16)
  • 鄰居説張國榮的寓所半夜常傳爭吵聲 (2003/04/02/ 11:25)
  • 張國榮自殺震驚娛樂圈 傳香港電影金像獎延期(2003/04/02/ 11:05)
  • 專題:香港藝人張國榮墜樓身亡(2003/04/03/ 09:06)
  • 香港媒體稱張國榮墜樓身亡 警方尚未證實(圖)(2003/04/01/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