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文化】印度人,太陽下曬出哲學
酷暑改變膚色 氣溫造就性格  
08月19日 13:36


    
圖片:印度苦行僧泡在恒河裏


    環球時報消息:前些日子,似乎國內多地酷暑,連身在國外的記者也聽到諸多抱怨。不過這些抱怨給記者的感覺都是“關公門前耍大刀”。大家再熱難道能熱得過躲在屋中不敢出門已經幾個月的記者嗎?看來還是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印度的熱,幫大家找個心理平衡。

    
白皮膚變成了棕黑色


    印度的熱,中國人其實早有體會。不知道哪一位前輩最先稱呼天竺國為“身毒”,從字面可以理解為一身毒火,把印度的熱給形象化了,讓人刻骨銘心。後來玄奘到那邊走了一趟,也熱得夠嗆,連連驚呼:盛熱也。

    印度的熱,地理原因在於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南下的冷風,再加上緯度低,就形成了令人難耐的酷熱。公元1500年前,白皮膚的雅利安人從歐洲遷居印度。在印度烈日的烘烤下,他們後代的皮膚大都逐漸演變成了巧克力色。一些雅利安人與當地婦女通婚後,他們後代的皮膚乾脆死心塌地地成了棕黑色。這就是印度太陽的魔力——活活改變了一個人種的膚色。

    其實,印度的熱改變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大學者AL巴沙姆有一天被印度的熱搞得無法寫作,便用地理文化學分析起來。他嚴肅地説:印度一年的不同季節是由極度炎熱、極度多雨或極度乾旱構成的。由於氣候總是趨於極端,這很可能影響到印度人的性格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記者覺得他説的一點不假,只要你在夏天來印度,見人們什麼也不幹,只躲在蔭涼裏四仰八叉地閉目吐氣,就會領悟個大半了。

    記得悉尼奧運會期間,印度體育代表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捧回了一枚女子舉重銅牌。全國上下一片沸騰,更有好事者連夜向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報喜,老瓦也樂得合不攏嘴。可能別國的人不太能理解這份狂熱,但記者在印度生活了兩年多,深知這塊獎牌來之不易,不得不站出來替他們辯解,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天氣這麼熱,怎麼練呀。

    
印度到底熱成什麼樣


    説了這麼多,印度究竟熱成什麼樣呢?印度的熱浪很像一個不懷好意的傢伙,總舉著一個烙鐵,你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你猛然回頭,卻又看不到他,只能看著胳膊一天天變成“醬肘子”。就這樣,人們在這氣焰囂張的熱浪下,像被貓追攆的老鼠,見到洞口就鑽進去。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了,拿了個塑料溫度計去測地表溫度。過了一會兒出來一看,乖乖,溫度計沒了,它被熱浪當成口香糖給嚼了。一年365天,印度有120天是這種天氣。每年從4月到7月,都是印度人最撮火的日子,找不到打架的對象,只能大喘氣。

    印度城市沒有自來水。小區水站每天早晚各向居民供水1小時,每家都挖有蓄水池,公寓樓則有一個公共水池,住戶得用水泵把水抽到屋頂的塑料蓄水罐。蓄水罐是黑色的,特吸熱。一天下來,用裏面的水洗澡,非得燙脫了皮。記者剛來印度時就被燙了一次,後來養成了開涼水管也試水溫的習慣。更難過的是鬧水荒,人們都要拿著容器到公共水站去接水衝涼,還沒有接到水,腳下已經濕了一片,那是淌的汗。接到水的人們就到一旁過潑水節,仔細一看,人們只是小心翼翼地往自己身上撩水,再用容器接收從身上淌下的水,又繼續往身上撩水,直到容器裏的水全部蒸發掉。排隊接水需要時間,有些人等得不耐煩,便抱著個木頭棍子,跳到城邊的朱木納河裏納涼。嚴重污染的河水臭氣熏天,但人們寧願被快快熏死,也不願意被慢慢熱死。

    炎熱的天氣裏,細菌傳播快,這養成了印度人喝水時不用嘴接觸容器的習慣。男女老幼喝水時都仰著脖子,讓容器離嘴巴一尺遠,心不在焉地往嘴巴裏倒水,而且準確無誤,成了印度一景。記者試過幾次,每次都嗆得滿臉通紅。所以到了印度朋友家,只喝瓶裝水。如果沒有一次性杯子,便推説不口渴,偷偷幹咽吐沫,不敢碰人家的杯子,怕犯忌。

    印度也有空調,但是天熱時電力嚴重不足,幾乎難以保證空調的正常工作。所以印度人家裏可以沒有冰箱,但不能沒有發電機。買不起輸出功率大的,就買小的,至少要能帶動電風扇。所有商店也都配備有發電機,像狗一樣用鏈子拴在店舖門口。據説新德里至少有48萬台發電機,遇到停電時,發電機一起吼叫,黑煙四起,整個城市熱得像著了火。煙霧遮擋了強烈光線,頭皮不再發麻,但是呼吸系統又遇到了麻煩。好不容易熬到夜晚,床還在散發白天的餘熱,只能倒吸一口氣,迷迷糊糊地強忍著。

    
熱改變了印度人的哲學


    早晨起來,一睜眼又是35攝氏度,到了中午就躥到了40多攝氏度,人們還要一分一秒地往下熬,一分一秒地熬4個月。到了第四個月的最後一天,氣溫甚至高到50攝氏度以上……真是熱呀,而且是經年累月、堅持不懈的熱,所以這熱也就熱出了水平,熱進了印度人的歷史與哲學。

    印度僧人講究苦行,而苦行在梵文中原為Tapas,意思即為受熱。後來印度教徒在進行漫長的痛苦修煉時,依然使用受熱的引申含義。道理很簡單,印度的熱你都受得了,還有什麼苦你吃不了。普通印度人也一樣,他們人生的最高境界基本就是在這酷熱中把持住自我,清凈無為,不讓思想中暑。(駐印度特約記者張謳)



責編:曲歌    


相關新聞
【文化】從“高麗棒子”到偶像——亞洲文化讓韓流撞了一下腰(08月19日 13:21)
【文化】北京國際旅遊文化節從“頭”做文章 將舉行盛大遊街活動(08月19日 09:58)
【文化】藏飾 永遠的西藏情結(08月19日 09:27)
【文化】“貧窮的藝術”真很窮嗎?上海“漫畫人”苦中作畫(08月16日 14:46)
【文化】鵲橋相會日 鮮花沒熱銷:中國人淡忘自己的“情人節”(08月16日 10:14)
【文化】誰有資格觀看色情古董?(08月15日 16:17)
【文化】聚焦非洲文明:時髦女郎叼根刷牙棍(08月15日 14:03)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