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動漫”成人化:國際潮流衝擊中國觀念   
08月16日 13:56

    新世紀的科技浪潮使“動漫”已經從傳統的雜誌畫冊、影視作品,擴展到手機、互聯網和網絡遊戲。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已經進入卡通時代。海外目前的“動漫”創作早已經採取明確的兒童成人通吃的策略,既有市場需要,更是抓住現實社會的人心。而我們在觀念上還很滯後。

    從目前主要出産“動漫”作品的日本和美國來看,成人化的傾向非常明顯。在日本,給成年人閱讀的漫畫數量遠超給兒童閱讀的漫畫數量,而且市場的銷售也很好。在東京的地鐵車站或是街頭,口袋裏揣著漫畫書或邊看漫畫邊等車的“上班族”隨處可見。一些專家認為,成年人成為“動漫”市場的主力,有多重因素的影響。首先,社會心理意識的變化:文化的時尚潮總是年輕人在引領著,而他們遭遇在現代社會心理需求與年齡的“滯後現象”,奇妙的是恰恰與孩子生理髮育早熟現象悖反,喜愛“動漫”是他們一種心理感覺的反映。其次,時代文化狀態的精神反響:在物質生活相對改善,生活富裕度顯然增強的時代,精神相對貧乏的弊病開始顯露,“動漫”的直觀形態和美好寄託是彌補心智的對象。再次,視覺心理要求:電玩時代的視覺需求和被這一時代走向哺育的一代人,自然貼近“動漫”的讀圖感受,感官接受的自然比之於語言文字閱讀的時代的需求更為迫切。還有,釋解壓力的本能需要:現代社會成人世界的競爭壓力愈來愈大,一些追求個體生活散淡或多少畏懼社會責任重大的人們,逃避壓力尋求個體滿足的本能,也導致對“動漫”的趨近態度。

    中國“動漫”觀眾的成人化已經相當明顯,從近年來各種“動漫”活動引發的熱潮和動畫片吸引了眾多成年人觀看,就説明了這一點。在一些城市裏,時常可見20~30歲成年人穿著蠟筆小新的T恤,別著史努比徽章,喜用嬰兒系列産品,被稱之為“後兒童現象”。因此,支撐“動漫”市場的主力,實際上已經開始轉化成各種層面和年齡段的年輕人。而與市場的需求相比較,中國“動漫”的創作依然處在不夠成熟階段,成人“動漫”作品基本沒有,即使是面對兒童的“動漫”作品,觀念也亟需改變。

    我們的動畫片從理論到實踐都大大低於孩子的見識水平,我們的動畫形象缺乏創造性和內涵。比如對人的智慧的表現,對人的勇敢的展示,對人之情理的描繪。這些形象身上具有的活潑的常人氣息與獨特的個人超凡性,才使他們的經歷深深打動觀眾。這裡,孩子特性的把握當然是關鍵,但作為人所需要的品質也是支撐。孩子是成人的雛形,孩子遇到的問題從本質上和成人相通,對童真式的生活難題和普遍化的孩子生活心理衝突的表現,不僅使小觀眾對動畫形象引起共鳴,就是成人也會首肯。我們的動畫片需要糾正對孩子水平與觀念的誤解,成人編創者所謂力求“童真氣”完全沒有必要。必須正視現代孩子對成人世界有足夠的理解力,如果還是簡單的表現所謂的講衛生、懂文明、互敬互愛的所謂孩子主題、顯然淺薄乏味。而如果沒有像早年的孫悟空後來的黑貓警長那樣具有標誌性形象的動畫明星,中國動畫片也難以抗衡外來作品。

    中國動畫業的問題是創作者和受眾(孩子與成人)的脫節,缺少市場觀念。苛刻一點説,中國動畫業整體折射著中國影視創作被動、觀念落伍、市場失衡、脫離受眾需求的狀況。比如教化問題,活潑的表現形式自然顯現生活教育意義,是動畫片打動人不可缺少的要素。《貓和老鼠》的動感後面,恰恰是娛樂教育性,這裡的教育性是生活經驗的教育和層出不窮的聰明智慧體現的教育,道理需要在形象中流露顯現。

    此外,缺少獨特的創造,不注重觀賞性,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周星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責編:宏偉 來源:文匯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