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貪官受審“高峰期”與反腐“期權化”的思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2日 08:07 來源:
    專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光明網消息:近日人民網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解讀中國反腐新局:貪官進入“受審高峰期”》,記述《新民週刊》記者採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邵道生的訪談。

  邵道生表示,中國已經比較好地克服了過去習慣使用的“運動式反腐”和“權力性反腐”的局限性,腐敗分子已經進入了一個“開始受審的高峰期”。並説中國反

  腐基本告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只能是“邊摸邊反”,這種方式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反腐敗鬥爭相對而言比較被動,防禦性強,因而“腐敗的出生率”大於“腐敗的死亡率”。

  我認可腐敗分子已經進入了一個“開始受審的高峰期”的説法,但對社會腐敗現象開始從“一個較高水平的平臺”向“一個較低水平的平臺”過渡這個説法表示質疑。


  中國共産黨從執政以來,對反腐敗的決心都是很大的。毛澤東時代採取的是嚴懲,是運動式反腐;鄧小平説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江澤民同志説黨內絕不容許有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胡錦濤總書記説黨的執政地位最可能因腐敗而動搖。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反腐敗的決心是不容質疑的。問題是由於腐敗成因的多樣性、複雜性,導致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反腐鬥爭仍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中央的決心是遠遠不夠的。掌握規律性是目前所必須,其中要特別重視一個就是反腐敗鬥爭存在一個“期權化”的問題。

  過去有人説要警惕腐敗現象的“期權化”,我認為在反腐鬥爭中相當部分人也存在“期權化”現象。很多人面對當前的腐敗不敢説,不敢反,有的甚至還對明知其搞腐敗的當權者過於“溢美”,阿諛奉承,助紂為虐。而一旦當權者調離或下臺,則群起而攻之,舉報上訪不斷。他們心裏不是不想反腐敗,而是搞反腐“期權化”,等待腐敗者的權力變動。


  腐敗分子進入了一個“開始受審的高峰期”,實質上就是一個反腐“期權化”的表現。由於對當時的腐敗現象存在著一種心理期權,導致很多腐敗現象沒有及時地揭發出來。雖然一些腐敗現象已經很明顯了,但是上級組織卻無法及時察覺,給邊腐邊升、越腐越升創造了條件,也給黨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基層也存在這種現象,就是黨委政府每換屆一次或有新的領導上任,都要收到相當不少的對上屆存在問題的反映,形成一個“高峰期”。而一些問題由於時過境遷,難以查證,或已是既成事實,不易改變,給新任者造成不少麻煩。這種“事後諸葛亮”、“馬後炮”的方式確實對我們的反腐敗形成新的考驗。一方面老的腐敗問題解決了,一方面新的腐敗還源源不斷産生,又只有等到以後才被查處。

  腐敗現象的層出不窮其實就和反腐“期權化”密切相關。

  所以我們對待反腐敗工作也要兩手抓,一方面及時查處以前存在的各種腐敗行為,一方面解決反腐“期權化”的思想,變反腐“期權化”為反腐“當前化”,對當前出現的各種腐敗現象都要進行及時的揭露和查處,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養姦。否則一個高峰期過去了,新的高峰期又會形成。

  反觀當前,我們的一些網友和民眾為什麼對腐敗現象表現出偏激和的極端的憤慨?其原因就是看到傳媒在剖析已經倒下的貪官即所謂的“死老虎”的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貪官作案的手法和表徵,與讀者現實生活中某些現象相類似,也就是説,現實生活中也還有許多“活老虎”存在,什麼時候我們能對“活老虎”敢打、善於打、一齣現就打,那時我們才能説社會腐敗現象開始從“一個較高水平的平臺”向“一個較低水平的平臺”過渡。(張榮鑫)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