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聚焦中部城市群:九城興中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08:54 來源: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原城市群示意圖 劉小青 繪

  人民日報消息:在中部崛起這臺大戲中,河南的演出是否精彩,中原城市群的“演技”至關重要。中原城市群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大幕拉開,它是否已“進入狀態”?

  整合──將以鄭州為“圓心”

  就在鄭州到開封快速通道加緊建設的同時,中原城市群未來15年(2006年─2020年)的發展規劃展開研究項目在北京通過了專家評審。此項目從2004年8月正式啟動,歷時一年多,于2005年12月完成。

  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基礎是什麼?首推便捷的交通!記者在河南駐站採訪,最大的感受就是交通特別便利:從省會鄭州出發,到最遠的省轄市,跑高速公路只用3個小時,鄭州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圓心”。

  經過綜合驗證研究,在河南最有條件率先整合的是以鄭州市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共9個市在內的經濟圈,下轄14個縣級市、34個縣。這9個城市也自然成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土地面積雖然只佔河南省總面積的35.1%,但其人均生産總值高出全省近37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8個百分點。

  如今,中原城市群“十一五”期間的發展目標已經確定:全力提升鄭州的“首位度”,9市功能和主導産業定位基本明晰;鄭汴洛工業走廊等四大産業帶初具雛形;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東連開封、西接洛陽、北通新鄉、南達許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區,奠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

  中原城市群遠景目標同樣誘人:爭取在2020年前後成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能源基地和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人均生産總值超過5000美元,二、三産業比重超過95%,其從業人員達到70%,城鎮化率超過65%,確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國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

  共識──力推“鄭汴一體化”

  “中原城市群要發展,優先推動鄭汴一體化!”──在河南,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鄭州和開封之間要修一條不收通行費的快速通道的消息一齣,開封的房價就開始猛漲了!

  開封市金明區區委書記王喜峰目睹了這一變化,與鄭汴快速通道相距不遠的金明廣場前些年建起的樓盤每平方米1200元還賣不出去,現在漲到每平方米1800元卻非常搶手。一位開發商説,以前開封西區地價每畝不過三四十萬元,現在已經漲到了五六十萬元,而且銷路很好。

  “開封市中心距鄭州市中心72公里,兩城市邊界處相隔不足40公里,屬於45分鐘通勤圈,在鄭州的極化效應下,大量要素流向鄭州。如果這種情況不及時改變,那麼開封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所以開封要揚長避短,通過與鄭州經濟一體化,吸引和利用鄭州的各種要素,促進開封的發展。” 開封市發改委主任安洪海説。

  河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耿明齋是最早提出“鄭汴一體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設想是,將開封定位為鄭州的“後花園”,強化為鄭州服務的功能。耿明齋認為,鄭汴之間快速通道的建設,無疑是9城市之間快速通道建設的第一期工程,它將對其他城市之間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為促進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十一五”期間,河南還將重點抓好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改造擴建,積極開闢國際國內航線,力爭成為國內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機場;爭取將洛陽機場改造提升為國內重要的幹線機場。

  河南還將開建鄭州城市輕軌。配合國家建成鄭州至西安、至北京、至武漢鐵路客運專線,爭取國家開工建設鄭州至徐州鐵路客運專線,形成鄭州與區域內各中心城市間的40分鐘“鐵路通勤圈”。

  考驗──優勢、劣勢均顯著

  與國內其他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到底有哪些優勢?專家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地理位置優越,承東啟西,連南貫北;中心城市鄭州北距北京、南距武漢、西距西安、東距濟南均在400公里以上。二是交通便利,鐵路、高速公路均呈網絡狀,京廣線、隴海線呈“十字形”在鄭州交會,北有新菏鐵路、西有焦枝鐵路、南有漯平鐵路,京珠、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且有十多條高速公路在建或待建。三是城市密集度和人口密集度都比較大。

  當然,專家們也坦承,中原城市群的劣勢也很顯見:與其他城市群相比,認知度不高,優勢不夠明顯;整體競爭力弱,産業層次低;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對外開放度低;資源開發過度,環境污染嚴重,可持續發展壓力較大。

  其實,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心城市鄭州首位度低,輻射帶動作用小。儘管鄭州的GDP已經實現3年翻一番,2005年的一項統計顯示,武漢市的GDP佔湖北省的30.8%,長沙佔湖南省的20%,而鄭州僅佔河南省的15.6%,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擔心:“如果河南的中心城市不夠強,集聚帶動作用不足,那麼周邊其他‘恒星’就將強力吸納河南的資源、資金,形成發展的‘離心化’甚至經濟要素的‘失血’問題。”

  中原城市群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均衡,在中原城市群的9座城市中,在經濟總量上,除了鄭州、洛陽較為突出以外,其餘相差不大。實力均衡帶來的一個直接難題就是産業雷同,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龍頭,如何處理好它與周邊城市的發展關係,成為一個巨大考驗。

  引導──政府不能“拉郎配”

  2005年,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鄭重地提出:“中原崛起看鄭州。”看鄭州,要看鄭州的“六個力”:發展力、輻射力、帶動力、創造力、影響力、凝聚力。

  “解決以上問題並不難,關鍵是政府如何定位。”河南省發改委城市發展處處長段建新有自己的判斷,“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能包攬一切,但能做的有兩點,一是投入,比如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快速通道本身就是一種引導。再一個引導就是政策。要使各城市按照自己的定位發展就要靠政策引導,比如鄭州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對這樣的投資我們會給予其各方面的優惠政策,但如果一個非高新技術産業要來投資,我們不能反對,但是那些優惠政策肯定享受不到了。就是要通過政策引導來實現各城市發展的相互配合。”

  政府無疑會在構建中原城市群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醒道,不是城市挨得近就是一個城市群,城市群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産物,靠政府“拉郎配”肯定不行,將付出巨大代價。

  河南省長李成玉對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和緊迫感:“加快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是符合河南發展實際的現實選擇,對於構築河南乃至中部地區具有強勁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核心增長極,帶動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南省委、省政府已認準了這個目標,正下決心向前推進。河南將努力在中部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出更大貢獻。”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