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環保總局局長答記者問 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9日 19:40 來源:
    專題:展望“十一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 加快推動歷史性轉變 努力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答記者問

  記者顧瑞珍

  4月17日至18日,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溫家寶總理和曾培炎副總理出席大會併發表了重要講話。如何貫徹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

  記者:國務院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剛剛閉幕。您對這次會議如何評價?

  周生賢:剛剛閉幕的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是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大會總結了“十五”期間的環保工作,部署了今後五年的環保任務。溫家寶總理髮表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當前面臨的環境形勢,肯定了環保工作的成績,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闡述了做好新形勢下環保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今後五年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提出了四項工作和八項措施。曾培炎副總理對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這次大會精神,從編制規劃、強化措施、完善機制、嚴格執法、加強領導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這次會議規格高、規模大、內容豐富。通過會議,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目標、提出了措施、落實了任務、堅定了信心,是我國環保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次盛會。

  歷史性轉變必將成為我國環保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環保工作將由重點帶動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新階段。同時,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將全面增強環境保護執法監督能力。我們相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通過全社會長期不懈的努力,一定會使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凈,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

  記者:溫家寶總理在這次大會上提出關鍵要實現“三個轉變”。您剛才説這是大會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戰略性、方向性、歷史性的轉變,請您介紹一下有關背景及意義?

  周生賢: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中央的一系列戰略決策表明,我國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環境容量成為區域佈局的重要依據,環境管理成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環境標準成為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環境成本成為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因素。這些重大變化,標誌著環境保護成為優化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為推動歷史性轉變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環保事業的發展,實行歷史性轉變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推進歷史性轉變已經成為時代進步的迫切要求。

  第一,實行歷史性轉變,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措施。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僅使經濟發展質量難以提高,資源環境也不堪重負。我國單位資源産出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1/10,日本的1/20,單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8至9倍。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國內外經驗表明,加強環境保護,是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國太湖的五里湖污染治理,投入了25億元改善環境,帶來的土地增值可以産生50億元以上的直接經濟效益,既美化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又拉動了經濟增長。

  第二,實行歷史性轉變,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在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使重點地區和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這是難度很大但又必須實現的目標。“十五”計劃確定的環保指標沒有完成,進一步增加了“十一五”環保工作的難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到2010年,在GDP年均增長7.5%的同時,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約束性的指標,是必須實現的目標,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

  第三,實行歷史性轉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自然的矛盾越尖銳,環境保護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越重要。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2005年,全國發生環境污染糾紛5.1萬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生以來,全國發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76起,平均每兩天就發生一起。如果環境保護繼續被動適應經濟增長,這種狀況將難以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環保工作必須加快推動歷史性轉變,下大力氣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有效化解各類環境矛盾和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第四,實行歷史性轉變,是推動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環保事業取得重要進展。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環境壓力持續增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與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的矛盾突出,協調經濟與環境關係的難度越來越大;人民群眾改善環境的迫切性與環境治理長期性的矛盾突出,環境問題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焦點”問題;污染形勢日益嚴峻與國際壓力日益加大的矛盾突出,環境與發展空間受到挑戰。

  正在推動的歷史性轉變,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基於中國國情、符合發展實際、融入發展全局的轉變,是承上與啟下相連、希望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時期的轉變,是蟬蛻時期的痛苦與希望,是一個嬗變過程。我們必須以更高的層次、更寬的視野看待環境問題,把環境保護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準確判斷環境形勢,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看待群眾環境需求,放到再生産的全過程中全面防控環境污染,加快推動歷史性轉變。

  記者:今後五年的環保目標明確,任務十分繁重。請您介紹一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環保工作的總體思路?

  周生賢:去年12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明確了環保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環保系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舉全局之力,推進歷史性轉變,圍繞國務院《決定》提出的七項重點任務,全面推進重點突破,下決心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具體來講,突出一個重點,就是要進一步明確國務院確定的七項重點任務的重中之重是污染防治,而保障飲水安全又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要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在著力抓好“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的同時,全面推進七項重點任務的落實。辦好兩件大事,就是要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落實三項制度,就是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環境目標責任制。強化四項工作,就是要進一步加強環境法制、宣傳教育、環境科技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加強“五大建設”,就是要加強思想、作風、組織、業務和制度建設,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環保隊伍。處理好六個關係,要求環保部門在工作中要處理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全面推動歷史性轉變;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既要集中力量解決危害群眾利益的環境問題,又要把事關民族長遠發展的環境問題擺上議程統籌規劃;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在污染治理中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既要維護全國環保工作的整體性,又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環保工作;處理好城市與農村環保工作的關係,堅持以城帶鄉,努力把握農村環境保護的規律,積極探索符合農村特點的環境管理新模式;處理好區域之間環境保護的關係,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要求,實行分類指導。

  最後需要特別強調,核與輻射環境管理是關係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重大問題,決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當前,我國正處在核電快速發展時期,核安全管理面臨巨大壓力。必須從核電項目的設計開始,就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全神貫注地抓好每一個環節的安全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