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8日 07:15 來源:
    專題:展望“十一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人民日報消息: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綱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依據,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提出了符合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發展目標、指導原則和戰略任務。《綱要》的編制過程,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過程,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過程。有效實施並完成《綱要》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對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走上社會和諧之路,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指導原則──

  貫穿“一條紅線”,堅持“六個必須”,做到“六個立足”

  《綱要》強調的“一條紅線”,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到發展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各個方面。

  “六個必須”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的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原則。要切實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真正做到“六個必須”,《綱要》提出了“六個立足”,進一步回答要什麼樣的增長、靠什麼增長和怎樣增長的問題,以進一步調整推動發展的思路,轉變推動發展的方式,明確推動發展的政策導向。

  一是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發展,把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基本立足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投資、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帶動,國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不強的問題提出的。

  二是立足優化産業結構推動發展,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線,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産業協同帶動和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産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提出的。

  三是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作為著力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提出的。

  四是立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帶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瓶頸和人才瓶頸制約問題提出的。

  五是立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發展,把改革開放作為動力,促使經濟增長由某些領域相當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預推動向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轉變。這是針對體制機制瓶頸依然存在的問題提出的。

  六是立足以人為本推動發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促使發展由偏重於增加物質財富向更加注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轉變。這是針對發展中過於看重經濟總量擴張以及區域、城鄉和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提出的。

  發展目標──

  緊扣主題,導向清晰,區分屬性

  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國所處發展階段、發展趨勢、發展條件和面臨的矛盾與挑戰,根據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並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綱要》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目標及39個量化指標,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緊扣主題、科學發展。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的要求,在指標選擇上體現了“五個強化”,即強化人文和社會的指標,強化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指標,強化結構優化和投入效益的指標,強化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指標,強化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的指標。

  二是導向清晰、切實可行。目標值的確定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合理,且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綱要》提出,今後五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根據需要與可能提出的。按照新近公佈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實現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只需年均增長6.4%即可。但如果按此確定經濟增長速度目標,顯然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如果定得更高一些,將使經濟運行繃得過緊,能源、資源、環境的壓力過大。

  《綱要》還提出,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億公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這是針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突出問題提出的,是現實和長遠利益的需要,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

  《綱要》既從産出方面提出了經濟增長的指標,也從投入方面提出了約束性強的能耗指標,還從産出的環境約束方面提出了指標,表明我們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方法更加成熟和理性。

  三是區分屬性、分解落實。《綱要》將規劃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種不同的屬性,既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劃的特點,又強化了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和涉及公共利益領域的職責。預期性指標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政府要通過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並適時調整宏觀調控方向和力度,綜合運用經濟政策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努力爭取實現。約束性指標是在預期性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政府責任的指標,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眾利益領域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

  《綱要》提出,約束性指標,要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其中耕地保有量、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指標,還要分解落實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各級政府不僅要注重經濟增長指標,更要注重能耗、耕地、排污等資源環境方面的指標。

  戰略重點──

  蘊含著新思想、新思路、新辦法

  《綱要》明確的戰略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綱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了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總的要求是: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這一總體要求,蘊含著新階段破解“三農”問題必須堅持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方略,堅持把發展農業生産力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把培養新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堅持把加大農業和農村投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條件,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的和落腳點,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動力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二)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綱要》提出發展工業總的要求是: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競爭優勢,調整優化産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産業佈局,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這一總體要求,強調了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不是規模擴張,而是結構升級,切實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強調了工業結構調整主要依靠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調了要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競爭優勢。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綱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放在突出位置,總的要求是:堅持市場化、産業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範市場,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這一總體要求,順應了我國已進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階段性要求,蘊含著推進部分服務行業的資源配置由政府為主向市場為主轉變,推進應該由企業經營的服務領域從政府辦為主向企業辦為主轉變,推進後勤服務由企事業單位自我服務為主向社會服務為主轉變,推進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綱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出了新時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觀念、新思路和新舉措。總的要求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這一總體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謀發展的理念,打破了長期以來把做大一個地區經濟總量作為出發點和唯一目標來縮小地區差距的觀念,明確了縮小地區差距的導向,主要不是縮小地區間經濟總量的差距,而是縮小地區間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的差距;體現了尊重自然規律謀發展的理念,從源頭上、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體現了突破行政區謀發展的理念,改變了完全按行政區確定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的做法;體現了著眼全局和長遠的戰略思維,改變了單純追求局部和短期發展成效的思想方法。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綱要》從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已成為現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矛盾之一的現實出發,提出要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産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總體要求,體現了在發展經濟與尊重自然規律方面認識上的深化:在資源利用與資源節約上,要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在生態事前保護與事後建設上,要更加注重事前保護;在污染治理與污染預防上,要更加注重預防。

  (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綱要》從破解科技和人才兩大瓶頸制約出發,提出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這一總體要求,強調了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必須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必須加大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投入。

  (七)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綱要》提出,要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和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綱要》立足於全球視野,把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上升到統領對外開放的高度。提出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更好地促進國內發展與改革,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八)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著眼于我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形態已經和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提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思想和長期歷史任務,是我們始終追求和長期奮鬥的重要目標。《綱要》強調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入手,紮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這一總體要求,體現了更加注重社會發展的思想,強調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快教育、文化、衛生等發展;體現了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的思想,強調要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作為一條重要原則貫穿始終,特別要關注就學、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體現了更加注重公共服務的思想,強調要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強化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九)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設。《綱要》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時,按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分別獨立成篇,闡述了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

  (十)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綱要》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歷史使命,對今後五年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體目標、指導方針和原則,明確了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人民日報》 ( 2006-04-18 第14版 )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