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 節約,超越自身利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3日 07:04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人民日報消息:前幾天到一家超市去買擦手紙,看到一種品牌的包裝上醒目地印著這樣的提示:“擦手請用一張紙”。俗話説,“賣飯的不怕大肚漢”,而賣紙的卻要提醒人們節約用紙──我不禁為這家企業的胸襟而感動,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買了這種牌子的紙。當然,由於廠家的提示,從此我真的由過去隨手抽兩張紙擦手,變為只用一張紙了。

  巧得很,也就是近幾天,在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看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名觀眾發明了一種可以很方便地把牙膏擠乾凈、從而有效減少牙膏皮中殘留牙膏的小工具,她想把這個小專利轉讓給某牙膏廠,以便與牙膏配套上市。沒想到得到的答覆卻是“你腦子是不是進水了?”言外之意是:我們是賣牙膏的,大家都這麼節約,我賺誰的錢?不僅如此,據説一些牙膏廠還故意把牙膏管口做大,以此使消費者多用些牙膏。

  以上兩個廠家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把節約放在第一位,一個把賺錢放在第一位。作為企業經營者,追求利潤天經地義。不同之處在於,紙廠的節約沒有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當節約與自己的利潤發生矛盾時,依然提倡和引導節約;而牙膏廠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一種減少浪費的技術拒之門外。兩相對比,就凸顯出兩種節約觀:一個是超越自身利益的節約觀,一個是局限于自身利益之中的節約觀。

  這兩年,隨著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宣傳,人們的節約意識不斷強化,節約習慣不斷養成。但是,還有不少人的節約觀念帶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一些人在自己家裏能夠做到隨手關燈、關電腦、關水管,而在單位卻仍然長明燈、長開機、長流水;自己請客能夠因人定量,而公款消費就大手大腳;一些企業要求員工厲行節約以降低成本,卻變著法讓消費者浪費以擴大市場……同一個人、同一個企業之所以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根本原因在於有些人把節約囿于自己的小利益之中,能為自己省錢時,就節約;不能為自己省錢甚至可能影響自己掙錢時,就不節約。這種片面的、狹隘的“節約”,歸根結底不是真正的節約。如果大家都以這種方式“節約”,那麼出租車就會拉著乘客多繞路,加油站就會盼著汽車多燒油,飯店就會希望顧客多點菜,醫院就會誘導人們多買藥……如此一來,建設節約型社會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唐代白居易對生態資源與人類生存關係的這種清醒認識,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我們説節約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為個人節約錢財,更在於節約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有限的寶貴資源,保護已經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尊重他人的辛苦勞動。因此,正確的節約觀,應該是超越自身利益的。當節約與自身利益有關時,固然應該節約;當節約與自身利益無關時,也應該節約;當節約與自身利益發生矛盾時,仍然應該節約。只有這樣,節約才能夠真正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社會美德,一種高尚境界;才能惠及自己和他人,惠及後代子孫。(李振伏)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