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三大因素導致“十五”期間COD控制指標未完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2日 23:15 來源: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顧瑞珍 陳菲) 2005年全國COD排放總量1413萬噸,與“十五”提出的1300萬噸的總量控制目標相差113萬噸,僅比2000年減少了2%。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三大因素導致COD控制指標未完成。

  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鄒首民説,首先,“十五”期間産業結構調整未達到預期目標。造紙工業是排放COD的重點行業,草漿造紙是污染水環境的主要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紙及紙製品需求強勁,産量從2000年的2487萬噸提高到2003年的4849萬噸 ,2005年預計會超過5000萬噸。造紙行業的快速發展、污染治理設施沒有能夠完全及時配套,造成佔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半數以上的造紙行業的排污總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全國COD控制目標沒有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工程項目的完成情況不理想。截至2005年底,2130項治污工程,完成1378項,僅佔總數的65%。完成投資864億元,佔總投資的53%。由於工程項目的進展不理想,造成僅有60%的水質監測考核斷面達標,重點流域中僅有淮河流域完成COD削減目標,其餘大多差距較大。

  此外,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難以滿足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儘管近幾年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在加速,污水處理能力在逐年提高,但是由於資金的相對短缺,目前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速度滯後於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城市生活污水隨著人口的增加不斷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速度大大滯後於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導致生活污水收集率不足;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緩慢,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化學需氧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同時,污水處理收費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污水處理廠的有效運轉。(完)

責編:逯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