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春季外交"漸入佳境 拉開和諧世界新序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3日 10:18 來源:
    專題:展望“十一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今日出版的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刊載評論文章稱,一年之計在於春,當大江南北陸續進入“十一五”的第一個春天,全世界都注意到,近期中國展開的一系列“春季外交”,正漸顯枝繁葉茂。

  文章寫到,在3月份全國“兩會”結束後,外國領導人絡繹不絕訪華,中國領導人也開始頻頻出訪。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多米尼克總統利物浦、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巴西副總統巴倫卡爾等。3月31日,胡錦濤主席會見了首次聯合訪華的日中友好七團體負責人;4月中下旬胡錦濤主席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4月1日,溫家寶總理開始對澳大利亞、斐濟、新西蘭和柬埔寨進行正式訪問;4月2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剛結束了對越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正式友好訪問。

  文章指出,中國的“春季外交”並非始於今年,而是因時間巧合形成的一種慣例。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國在外交上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全球更廣泛關注,這是每年中國“春季外交”牽動世界神經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每一年中國面臨的具體國際形勢不盡相同,國際社會因此需要從一系列具體的“春季外交”行動,分析中國的外交新動向。

  比如溫家寶總理此次出訪,就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因為這是近18年來中國總理首次訪問澳、新兩國,也是中國總理首次訪問南太平洋島國。一些海外分析人士還注意到,溫家寶總理此次出訪,恰好是在美日澳三國外長3月份舉行首次三邊安全對話後不久。當時,美國國務卿賴斯曾聲稱,要密切關注中國的崛起;三國外長還就如何遏制中國的影響力進行了深入討論。而自去年以來,中日關係給中國的周邊環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從這個角度上説,中俄元首會晤、胡錦濤主席會見日中友好七團體負責人、溫家寶總理此行以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剛結束的東南亞三國行等,的確是中國加強周邊關係的重要外交活動。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兩岸關係。台灣當局多年來苦心經營所謂“國際空間”,現有25個所謂“邦交國”中,有6個就是太平洋島國。溫家寶此次作為首訪南太平洋島國的中國總理,顯然有利於加強中國與該地區更多國家的關係,爭取它們對“一個中國”原則更廣泛的認同。在斐濟舉行的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還將發表主旨講話,提出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發展關係的主張與建議,會見與會各方領導人,並共同發表《中國與各方行動綱領》,這必將直接增進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互利合作。

  文章還認為,從外交全局來看,溫家寶總理亞太之行,是今年中國“春季外交”的重要一節;胡錦濤主席4月中下旬訪問美國,則是今年中國“春季外交”的當然頂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經濟實力最強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經濟關係的現狀和未來,自然是關係全局、牽動人心。很多人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和部分國會議員先後來華,重點探討雙邊經貿關係、人民幣匯率和知識産權保護等話題,雙方既明確傳達了繼續合作的清晰思路,也不時傳遞出爭議摩擦的點點火星,如何以建設性姿態,妥善化解矛盾、爭取雙贏,對中美雙方顯然都是極不輕鬆的挑戰。

  文章最後指出,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是中國未來5年繼續堅持的基本戰略。這就決定了,我們必然要以更積極的姿態和更靈活的方式,與國際社會加強交流、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説,今年的“春季外交”,只是拉開了中國融入全球、促進世界和諧發展的新序幕,更多重要而精彩的外交活動,將隨著時間推移與季節變化而不斷展現。

責編:朱亞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