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多管齊下破解看病難、看病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7日 14:0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社會反響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癥結在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切入點在何處?3月23日─25日,省委書記李源潮帶著這個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宿遷、徐州專題調研。李源潮説,衡量改革成敗,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有三條:要看衛生事業是發展了、停滯了還是萎縮了?要看人民是不是得到了更加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要看老百姓對改革帶來的變化滿意不滿意?他指出,在宿遷,解放醫療生産力,靠的是好的體制機制,靠的是“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放心病”的辦醫宗旨。(3月27日揚子晚報)

  此前江蘇省宿遷市醫改中的“賣光式”成為媒體關注和議論的熱點。其實,宿遷市醫改的亮點不在“賣光式”,在於引入市場機制,“活水養活魚”,而呈現出一派嶄新氣象。它的主要特徵是“四大分開”,理順了體制與機制之間原本錯綜複雜,利益多極的關係。即:一“管辦分開”,政府由“辦醫療”變為“管醫療”,在醫療領域,政府當裁判、教練和導演,不當運動員和演員,各類醫院由政府主辦變為政府扶持,社會多元化興辦;二“醫衛分離”,嚴格界定衛生和醫療兩個領域的職能,實行政府全額出資辦公共衛生,民資辦醫療;三“醫防分設”,在全市100多個鄉鎮分別設立鄉鎮防保所和鄉鎮醫院,防保所履行公共衛生職能,由政府主辦,鄉鎮醫院履行醫療服務職能,進行股份制和民營化改造;四“醫藥分家”,旨在理順醫藥關係,防止醫院以賣藥圖利。

  眾所週知,“看病難、看病貴”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某一個單一原因所造成的,它就象疑難雜症一樣,“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沒有“特效藥”,不會只用一種藥物就藥到病除,也不可能在一兩個“療程”內就能恢復如初。必須“中西結合”,辯證“醫治”;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宿遷的“四大分開”,不是“賣光”和“私有化”,而是通過資産置換,進行醫療領域的結構調整,吸引社會資金興辦基礎醫療,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集中政府資金擴大公共衛生服務,促進醫護人才合理流動,使困難地區的群眾尤其是農民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宿遷醫改之路具有在開拓思路層面上的借鑒意義,但絕不是醫改惟一的選項。

  醫改的出路在哪?切入點究竟在何處?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應當宜公則公,宜私則私,深化改革,觸及實質;不拘形式,不去爭論,一切以百姓滿意為標準,以為百姓帶來實惠為標準。正如李源潮所提出的,一方面應通過政策調控和引導,優化社會資金投向,擴大面向普通群眾的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通過深化管辦分開、合理分工等改革,解決結構失調現象。一方面要通過加大政府投入,積極發展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醫療,為最大多數群眾提供廉價便捷的醫療服務,解決“看病難”。政府的醫療開支應主要用於興辦平價醫院,解決普通群眾“看病貴”,同時支持設立“惠民醫院”和“愛心醫院”等救濟性醫院,為最困難家庭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

  以廣大農村地區為例,就是要貫徹“政府主導”的方針,以衛生所為載體辦好新型合作醫療。當務之急必須糾正醫療服務當中的市場失靈問題,滿足13億人,特別是弱勢群體和廣大農民的醫療保障。農村醫療資源的取得與醫療人才的培養,政府應建立一個完備的機制,如鐘南山院士所期望的那樣,讓準備在城市醫院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先到農村為基層服務一到兩年。還有一個轉診的銜接問題,需要形成一個模式,時間上要快,人命關天不得延誤治療。機制上要活,讓各方都有積極性,這些都必須通過制度來實現。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地區,關鍵是政府投入。一切改革舉措歸結到一點,就是投入的主體決定受益的主體,政府舍得下本錢,受益的必定是廣大人民群眾。建設覆蓋城鄉的基層衛生服務網絡需要大量資金與人才方面的投入,公共衛生事業更需要財政的支撐,特別是增加對公共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投入,政府責無旁貸。在政府投入主導的基礎之上,通過改革吸納社會投資發展醫療事業,在平等的環境中競爭發展,作為有益的補充解決醫療資源不足,同時,依靠法治強化醫療醫藥市場的管理,管住檢驗和藥品的虛高,“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有望得到基本緩解。(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