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創新中國,奮發圖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3:23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實際上就是科技實力的競爭,是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縱觀《政府工作報告》,創新是一條主線,貫穿整個發展階段,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國際間殘酷的競爭和高技術封鎖,只有走技術創新之路,把發展的後勁建立在自己的核心技術之上,那麼我們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可能順利實現。

  在現階段,我們要實現由“製造大國”到“創新大國”的巨大轉變,我覺得加強以下幾個方面是當務之急:

  首先,要形成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知識讓我們更加理性的認識這個社會;知識讓我們用科學的眼光去改造這個社會。只有全社會重視知識、重視人才,創新才有強大的理論後盾。但在現實中,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新讀書無用論”的聲音,應該引起大家的警惕。還有科技界的學術腐敗、學術詐騙,科研中的急功近利、浮躁,這一些很難形成科技創新的良好土壤。我們要做到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治學、研究態度,做科研要耐得住性子,要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

  其次,要有制度和財政的大力支持。創新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首先要求我們的教育界必須改變目前的應試教育,“分數教育”,在人才的培養體制上注重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鍛鍊,要培養他們經得起失敗的觀念和勇氣。同時在項目的申請到資金的劃撥,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機制,避免項目腐敗。同時作為政府要有明確的産業政策,每一個項目,從申請到成果轉化,都應有一個清晰的、可操作的通道,避免有價值的創新成果爛在實驗室。

  為了大力發展全社會創新能力,國家還應從財政上大力支持,但是目前我們做的還不夠。200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佔GDP的比例沒能達到預期的1.5%,僅佔1.3%,反映出中國企業對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夠高,暴露出全社會科技投入不足。值得期望的是,2006年,中國政府將投入716億元力促自主創新,比2005年增加115.26億元,增長19.2%。

  最後,要加大力度保護知識産權。保護知識産權做得好,對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在世界範圍內,知識産權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尊重他人的知識産權,善於創造、利用和保護自己的知識産權,已經成為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並從中獲利的重要條件。

  創新是我們在新世紀的最佳出路,是搶佔科技前沿的制高點,我們要從整個民族觀念、思路、精神、文化上進行創新,有了這樣的土壤、氣氛和條件,建設創新型國家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優秀、聰明的民族,祖先給我們創造了燦爛的“四大發明”,今天,從原子彈爆炸,到雜交水稻大幅提高農田畝産量,再到“神舟”載人飛船上天,這一切都將證明,我們的科學家完全有能力創造出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作者:黃土高原之綠水青山)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