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委員建議降低藥價 設置處方處置費為醫生加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08:01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委員提案 委員建議降低藥價高薪養醫

  通過設立“處方處置費”為醫生加薪,衛生部回應欲在兩省做試點但受阻

  新京報訊(記者 魏銘言)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朱宗涵提出建議,應該降低藥價,同時,提高醫生技術性服務的報酬,即在醫生門診費外加收固定的“處方處置費”。

  委員提案

  降低藥價設處方處置費

  朱宗涵委員認為,除了減少藥品購銷流通環節外,降低虛高藥價,還應該取消藥品在醫院銷售15%~20%的加價,不僅直接降低了醫院藥房的藥品單價,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止醫生吃回扣行為。因為,醫生即使開貴藥,也無法增加醫院和自己的收入。

  但目前的狀況是,由於政府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數醫院,特別是中小醫院的60%以上的收入是“賣藥收入”。朱宗涵擔心,在目前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很難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一刀”取消藥品加價,很多中小醫院將面臨破産。因此,朱宗涵同時建言政府,應該在取消藥品加價同時,為補償醫生付出的技術性診療勞動,物價部門應該為醫院加設一個收費項目───“處方處置費”。

  朱宗涵委員認為,“處方處置費”和門診掛號費相似,應該按照主治醫師、主任醫師這樣的分級,不同技術水平的醫生可收取不同級別的“處方處置費”。

  專家表態

  醫藥分開會導致暗箱交易

  朱宗涵委員的建議得到很多醫衛界委員的認同。但委員們也擔心,這個舉措在目前醫患關繫緊張,大多數人認為“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在醫院和醫生的現實情況下,很難實現。

  整形外科專家李森愷委員認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讓患者認識到加收“處方處置費”,是醫生付出技術性勞動應該得到的報償,而“大處方”帶來不僅是藥價高,而且也有不合理用藥的隱患。

  來自福建協和醫院的陳志哲委員認為,取消藥品加價和為醫生加收“處方處置費”都不現實。他説,目前醫院的藥品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於醫生的補償,大部分是用於醫院的發展,如果政府投入不增加,“醫藥分開”後不僅限制醫院的發展,而且會造成藥房為多賣藥而與醫生“暗箱交易”的更大黑洞,同時,也不能保證指導患者安全用藥。

  同時,陳志哲説,目前醫患關係因為溝通不暢很緊張,加收“處方處置費”會加劇矛盾。大家的擔心是,如果加收了“處方費”,藥價仍然降不下來,重復檢查,過度醫療的現象仍沒有得到遏止,群眾“看病貴”的問題會更加激化。

  衛生部回應

  希望在兩省做試點被駁回

  “衛生部甚至做了關於收取‘處方費’的具體方案,但目前已經無法實現了。”3月10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性診療服務收費,本來是衛生部在去年提出的“城鎮醫改”方案中一項主要內容,但目前已經被駁回了。

  毛群安説,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性服務收費是規範公立醫院“公益化”運行的促進手段。衛生部去年曾經設想,在取消藥品加價,降低虛高藥價,降低設備檢查費用和高值耗材費用的同時,對每個醫生處方加收“處方費”。為了減少群眾的看病負擔,衛生部還考慮,處方費的一半由政府“埋單”,另一半由患者支付。比如,一張處方處置費,物價部門的定價是20元,那麼,患者只需付其中的10元錢,另外10元由政府財政支付,算是政府增加投入對醫生技術性勞動的補償。

  但是,衛生部的這一改革方案還沒有試運行就受到阻礙。毛群安説,去年,衛生部曾先後希望在兩個省做試點,但當地發改委認為,如果加設收費項目首先需要聽證;在聽證前的論證過程中,大家都認為,現在群眾只能接受藥品或其他醫療服務收費降價;如果現在提加收一項診療費,肯定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因此,在虛高藥價和其他診療花費沒有降下來的情況下,短期內,醫院不可能加收醫生“處方費”。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