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還有一種植樹叫節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1日 13:03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三月的北京,天氣漸暖。10日上午,1500多名北京市民在位於北五環附近的奧林匹克公園種下了千余株油松、白蠟、銀杏、山桃、刺槐、碧桃、紫薇、垂柳等喬灌木,拉開了北京市今年春季綠化造林工作的序幕。(3月10日新華網)

  最是一年春好處,正是植樹造林時。這些年來,“造綠”就是造福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每年春天神州大地上隨處可見的植樹景像是最動人的一個風景。國家林業局的數字顯示,“十五”期間,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27.5億人次,植樹120多億株。然而我們是否想到過,植樹其實也還有另外的方式,或者説更深的內涵,這就是節約紙製品。

  據統計,時下我國人均生活用紙為每年2.6公斤,並且還在快速增長。面巾紙、餐巾紙、手帕紙……不經意間,紙製品已經大量“包圍”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有13億人口計,全國一年消耗的生活紙製品為338萬噸。生産一噸紙製品要用20多棵大樹,生産338萬噸生活紙製品就要砍伐大樹7700多萬棵。除了面巾紙等紙製品,商品的包裝盒也在大量消耗木材。以襯衫為例,我國目前每年生産大約8億件,其使用的包裝盒則要耗用直徑10厘米左右的大樹168萬株。

  還有呼籲不斷卻未實行的教科書循環使用,以我國2.2億在校學生每人每年用10冊課本計算,一年就要用課本20億冊以上。按每人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如果課本循環使用5年,可節約528萬噸文化紙。生産一噸紙要用20多棵大樹,那麼生産528萬噸紙就要砍伐大樹1億多棵。

  另外還有辦公用紙,也是消耗大戶。今天許多機關部門都添置了無紙化辦公設備,然而卻是形同虛設,不但依然有紙化辦公,而尤具諷刺意味的是,因為設施齊全,打印、複印方便了,消耗的紙張反而比“有紙化”的時候更多。

  植樹造林可以增加森林面積,節約紙張雖然不是直接增加林木總量,但可以減少森林資源消耗。而且我們消耗的森林資源都是成材的大樹,而植下的樹苗長成大樹,至少要一、二十年時間。由此可見,“節約植樹”其意義也不亞於植樹造林。日本的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麼高的森林覆蓋率,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節約出來的──日本早就實行了學生教科書循環使用,並且嚴格限制一次性筷子生産。我們國家森林覆蓋率還不到17%,在這樣的背景下,“節約植樹”理應大力倡導。種樹只能在春天,而節約是天天能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更是天天都能種樹,天天都在種樹嗎? (作者: 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