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譚徽在代表:儘快出臺退耕還林後續配套政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6:57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董峻)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譚徽在提出建議,國家應儘快出臺退耕還林後續配套政策,並修改現行的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將經濟林補助按5年計算,生態林補助按8年計算的期限適當延長,具體延長時限以確保群眾利益受益為原則。

  “退耕還林工程是富民興區的德政工程。”譚徽在説,這項工程2000年在神農架林區實施以來,林業用地增加了13.5萬畝,提高了森林覆蓋率,也有力地促進了旅遊業發展。去年全區接待遊客86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3億元。林區還建成了一批多种經營、藥材、有機茶和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林業職工收入增長。

  譚徽在説,為了真正做到“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林區圍繞重點,協調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項目,對不同渠道的資金按專項專用的原則統籌安排,切實解決保護生態與農民吃飯增收、地方經濟發展的問題。

  但是,退耕還林這項政策如今也遇到一些難題。譚徽在説,由於工程區主要分佈在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帶,無霜期短,氣溫常年低下,樹木生長緩慢,即使成林後也不能間伐。同時,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工程區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退耕還林工程的政策兌現補助,若按國家現有的政策兌現期限停止糧食兌現,屆時農民在退耕地上無法砍伐林木、獲得大的收益,將會給工程區農民的生産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這種現象,記者在以前的採訪中也多次遇到過。寧夏同心縣張家垣鄉一些農民就曾反映,退耕還林政策的期限眼看快到了,可是後續産業有困難,如果不補助可咋辦?老百姓可能又回到破壞生態的老路子上去。(完)

責編:曹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