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審計護農當與資金同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3:49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審計工作一向受人關注,李金華在列席人大會議前和走出會場後,媒體紛紛問及今年“審計風暴”的“風向”。李金華表示,今年審計重點是商業賄賂以及農村建設資金。他説,雖然由於農村建設資金面廣點多,給審計帶來困難,但是審計署有措施儘量克服這些困難,將和地方審計部門從上至下,以此為重點,專門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但他提醒,農村建設資金是否落到實處,更重要的是日常管理。他稱,相信中央和財政部門會有措施,加強對資金的跟蹤管理。(3月10日新華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的偉大實踐,我國農村經濟還比較薄弱,農民經不起折騰,各地方在推動新農村建設中,應擺脫不合理的城市建設思維,謹防出現類似城市建設中的重復建設和政績工程,以及樣板村、示範村等勞民傷財的“應景之作”,尤其要嚴防各種“借機揩油”新農村建設資金的違法犯罪行為。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國家財政加大農業投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十一五”期間,財政支農力度將是空前的,各種專項資金也將了陸續到位,關鍵是管好、用好所投入的資金,因而,各級審計機關的主動介入,積極參與,將護衛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工作做在前頭,就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李金華所説的“相信”是一個良好願望。誠然,中央和財政部門肯定會有措施和對策,加強對農建資金的跟蹤管理。然而,我們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在某些地方財政監督這第一道門檻兒形同虛設。財政部門有“預算法”、“政府採購法”、“會計法”以及一系列財政法規,但往往在“審計風暴”之前很少聽説哪個部門亂用錢受到查處。個別地方在國家專項資金的支配和挪用上存在著一種“利益均沾”的不良現象,甚至對於扶貧救災款項都敢伸手挪作他用。因而,迫切需要一個比較超脫的部門來監督這一塊財政資金的運轉和走向,各級審計部門首當其衝,應當仁不讓。在監督農建獎金上應將關口前移,變事後審計為事先監督,在資金的撥付、工程的進展、日常的管理以及最終的決算等各個環節投入力量,與重點農建資金同步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將資金使用上的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其次,地方審計部門應將重點放在農村基層組織這一塊,“縣官不如現管”,某些地方鄉鎮及村一級幹部,法律意識淡薄到驚人的程度,以至於不管是亂收老百姓的集資款,還是上面下撥的專項建設資金,只要手夠得著的都能撈上腰包或吃喝殆盡,因此個別地方出現了“赤字村”、“空殼村”。 地方審計部門就是要跟蹤資金的流向,依法監督村務,實行村務公開,對所有財務開支賬目定期審計。並幫助農村基層組織成立村民理事會民主理財,主管幹部離任時要交清家底,實施日常監督。

  再者,審計部門受法定職責所限,不可能包辦一切,特別是針對審計建議和結果的執行需要多方配合才能落實到位。因而,在強化審計介入的同時必須依靠公眾參與。對涉及農建資金的所有審計建議和結果都應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佈,同樣審計機關所採取的糾正措施也需要在公眾監督之下實施。審計報告要求整改的事項能否得到徹底落實,審計機關的糾正能否實施到位,農建資金是否真正用在農民最急需的刀刃上,僅靠審計機關一家顯然勢單力薄,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新聞媒體以及全社會的關注與監督相當關鍵。

  大量事實和案例表明,那種牛過河再拽尾巴的事後監督是得不償失的。對於農民來説,如果上級的專項建設資金被亂花亂用,將非常揪心而又無可奈何。為了不讓農民失望,不使新農村建設若干政策的落實因為資金管理的原因而坐失良機,各級審計、財政、紀檢監察部門都應當走到前臺,參與到護農的行列中來。(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