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強化問責,提高“執行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3:48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提高政府“執行力”,成為兩會的熱點話題。來自新華社的一篇報道説,“執行力”,一個在西方管理界頻繁使用的詞彙,今年首次出現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此間人士指出,執行力的強弱將直接關係到中央政令的暢通,關係到“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的實現。(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執行力”首次出現在總理的報告中,是有一定背景的。分析人士認為,執行力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被強調,實是時勢使然。正像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所説的,“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東西有時都出不了中南海”。

  我們可以舉幾個實例來説明。在煤礦安全管理上,去年,國務院出臺有關加強煤礦安全的“限令”,然而“大限”到時,有多少地方遲遲限不住,坐等觀望甚至消極抵抗,人們清楚地記得,“限令”下達不久,山西省呂梁就發生一起特大事故。當得知是一座已被責令停産整頓的煤礦違法生産後,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痛心地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狀況,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在土地問題上,國家歷來都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對耕地保護問題,早已引起了中央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擔憂。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溫家寶總理指出:“近幾年基本農田被大量佔用,必須實行特殊的保護,這是當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務。”“保護耕地,就是保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可是,“東部都快看不到連片的土地了!”(2005年11月09日新華網)

  什麼原因?仍然是執行力的問題。按照規定,佔用基本農田必須報國務院批准。但是,一些地方為了規避這一法律規定,頻繁進行土地規劃的調整或修改,成為土地違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更為嚴重地是,還有些地方實行先佔後補、以罰代法,為土地違法行為撐腰。還有的地方打政策“擦邊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按照規定,只有省級以上政府才有徵地和農用地轉用的審批權,其中徵收涉及基本農田或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及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都必須由國務院批准。但一些地方政府以租賃為名、行強徵之實,變相圈佔土地,規避土地審批和稅費繳納,對國家耕地保護政策造成衝擊。

  在環保問題上,儘管多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環保法規和政策,但中國很多城市依舊隨處可見冒著濃煙的煙囪、淌著黑水的河流和散發著臭氣的垃圾。這表面上是不少生産廠家違反法規所致,其實質上是有關政府部門對環保法律法規執行得不力,如果執行到位了,能出現在國內外産生極大影響的松花江污染等惡性事件嗎?

  執行力,説到底是個落實問題。人們常講:“發展是硬道理,落實是真功夫”,落實是體現執行力的重要標誌。因為工作落實不力,才有“落實,落實,再落實”和為了促進落實“督查,督查,再督查”等一些要求。按理説,一項工作部署後,提出要達到的結果不用強調落實,就應該去落實了,更不用反復強調落實,反復強調落實好像體現了重視落實,其實是因為沒有落實才叮囑,然而,生活中有些事情就像故意開玩笑似的,“落實,落實,再落實”已經不太合乎常理了,但是還是有人不落實,難道還用再強調N個落實?

  那麼,在抓落實欠功夫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執行力?我認為關鍵是抓好兩條:一條是監督,另一條是問責。

  在監督上,要特別強化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人代會上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等相關報告,是依法確定的政府必須認真抓好確保完成的重要工作,如何貫徹執行人代會通過的決議做好政府工作,對政府執行力是個考驗;人大政協兩會上通過的議案提案,代表著人民的意志,作為政府如何認真辦理落實好議案提案所反應的問題,做好相關工作,也是一種執行力的考驗。實踐證明,政府執行力的提高,自身努力固然重要,而自身努力程度往往與接受監督有很大關係。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的重要職權。在現實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執行難的問題時有發生;一些公職人員濫用職權、貪贓枉法、執法犯法,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嚴重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的目的,在於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行政權和司法權得到正確行使,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強化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在於增強政府的民主意識,促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這樣有利於提高政府的執行力。

  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公眾監督。政府工作與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發達的信息時代給群眾了解政府工作、參政議政提供了極為方便的渠道。國家大政策方針如何確定的,人代會上批准政府要做哪些工作,完成哪些任務,實現什麼目標,政府在平時工作上如何貫徹方針政策,履行為民服務的職能,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對政府工作的評價最有發言權,而且反應的問題更直接,更具體。政府自覺地接受公眾的監督了有利於提高執行力。據報道,中紀委將社會力量參與反腐敗,視為反腐敗新的動力源。去年12月28日中紀委、監察部首次公佈中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舉報網站的網址,開通官方反腐敗舉報網站。國家環保總局最近發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將公眾參與引入環境評價工作中。國土資源部出臺新規定,2006年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全部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並向社會公佈;對中央媒體曝光的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調查率要達到100%。由此可見,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公眾參與不足、社會監督缺乏的狀況將被改變,這對於提高政府執行力,無疑會起到一個極大的外部推動作用。

  提高執行力,沒有附加條件可講,必須從嚴執紀,實施問責和責任追究。監督只是一種手段,而且還有個接不接受監督的問題,對於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無視監督,為所欲為的行為,必須施嚴肅地問責,對失職瀆職的,要堅決追究其責任,該摘“烏紗”的毫不客氣,就地免職。對於一些官場上的“老油條”,不施以讓其動心的懲罰措施,不足以教育轉化,而且對這類干擾執行力的貪官、庸官懲治不力,還會從引起一定程度的誤導,喪失政府的公信力。

  末了,套用老百姓的一句話:提高執行力的招法沒有新的,關鍵是動不動真的!(作者: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