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公共文化建設重點:讓農民享受文化“低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1:19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周瑋、李亞傑)村村通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遺産保護、“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以專欄形式列出的以上7項公共文化建設重點工程,表明農村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成為重中之重。

  “這些公共文化重點工程,將保障農民5年內將能全面享受到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等基本文化生活,可謂農民的文化‘低保'”。岳清友代表説。

  據了解,1998年啟動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基本解決了全國已通電的11.7萬個行政村和8.6萬個50戶以上自然村共9700多萬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新的目標:要全面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為此,中央財政將對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西部地區給予支持,各地區按照分級負責、分期解決的原則,為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和經費保障。

  “十五”期間,農村看電影難的狀況在一步步改善。2005年電影“2131工程”的資助範圍已擴大至全國31個省區市, 2005年度“2131工程”及“西新工程”資助資金總額為8726萬元。

  來自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劉榮喜説,“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鄉親們都盼著能早些實現。”

  據了解,從2002年到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4.8億元,用於扶持縣級文化館、圖書館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十五”期間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的建設目標。在此基礎上,“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均建有綜合文化站”。國家將採取中央投入與地方投入相結合的辦法,新建、改擴建2萬多個文化站(文化中心),改善鄉鎮文化設施落後的狀況,充分發揮其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的作用。

  截至2005年底,由文化部和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整合加工了大量資源,通過在全國設立的4000多個各級中心和服務網點對外提供服務。“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顯示,“十一五”期間,文化資源數字化將進一步推進,以農村為重點促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

責編:曹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