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環境友好篇:對綠色的潛心經營讓安吉嘗到甜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1:10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明梁點評:

  我與其他人大代表曾專門到長江三峽庫區調研,看到許多地方生活垃圾沿江亂堆亂放,遇到暴雨就直接衝進江裏,成為漂浮物,影響長江生態環境和船舶行駛安全。近幾年,沿江城鎮經濟發展很快,生活垃圾也迅猛增長,有些地方採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卻帶來滲濾液難處理、臭味擾民等新問題,特別是白色垃圾很難降解,埋在那裏幾十年都不會變樣。重慶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被事實證明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新技術,應給予大力扶持和推廣。

  重慶:垃圾發電變廢為寶

  半月談記者 劉健 李永文

  垃圾本來人人討厭,可記者近日在重慶同興垃圾發電廠看到,它實實在在地變成了“寶貝”。這裡每天可以吃掉上千噸垃圾,産生20多萬度電。

  讓人眼前一亮的垃圾發電

  記者近日來到同興垃圾發電廠,觀看了垃圾發電的全過程。

  在電腦控制下,一個懸在半空中的巨型“鐵爪”探入20多米深的垃圾池,抓起垃圾投入焚燒爐。工作人員介紹説:“一噸垃圾可發電230度,我們每年可以將40萬噸生活垃圾變成9000多萬度電,如果一切正常,能滿足3萬多戶人家一年的用電需要。”

  垃圾焚燒發電的清潔、環保令人稱奇。在廠區展示廳內,有4個小玻璃瓶引人注目。第一個瓶裝的是垃圾進廠時滲漏的污水,第二個裝的是清水,第三個裝的是燒剩的廢渣,第四瓶是廢灰。工作人員介紹説,垃圾滲濾液是最嚴重的污染源,如果垃圾被填埋在地底,這些污水就會進入地下水乃至江河造成污染。而如果被用於焚燒發電,垃圾産生的污水就可以直接進入滲濾液處理池被處理,變成清水;粗顆粒廢渣則可以用來制磚。1噸垃圾焚燒後,最終只會剩下20公斤左右的廢灰。

  專家指出,垃圾發電變廢為寶,為我國走出垃圾處理困境提供了一種理想選擇。

  據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産生的生活垃圾逐年迅速增加。據國家市容環境衛生協會統計,全國垃圾總堆放量折合一人一卡車,400座大中城市有2/3被垃圾包圍,污染嚴重。同時,城市垃圾佔用可耕地面積達5億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0億元。而如果把垃圾焚燒發電,則不僅可以將其中的有害物質破壞掉,而且還會産生大量的電力。根據我國已建成運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提供的數據,一座日處理120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在滿足自身用電的基礎上,每年至少可向外提供電力約8000萬度。

  設備國産化打破市場僵局

  儘管垃圾焚燒發電能化腐朽為神奇,鉅額的國外技術引進費用卻一度令國內許多城市“望洋興嘆”。為走出這一困境,重鋼集團一馬當先,將引進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並實現設備國産化作為企業的工作重點。

  2000年,重鋼集團引進德國馬丁垃圾焚燒和煙氣凈化技術,生産德國馬丁逆推傾斜爐排。

  “在引進之初,我們就打下了消化吸收的基礎。”重鋼集團董事長董林告訴記者,通過艱難談判,重鋼在技術引進合同中明確表明,外方不能強制重鋼購買進口設備,10年內所有技術進步必須共享,每建一座電廠,重鋼付給外方96萬歐元的技術引進費用。這種相互“套牢”的方式扭轉了技術引進中的被動局面。重鋼集團接著又要求外方提供材質配方在中國生産,為設備的國産化鋪平了道路。

  重鋼三峰環境公司組建後,要進行首臺引進技術設備的安裝,這本來應由外方人員負責,但三峰公司主動請纓,要求國外專家只是進行指導。重鋼集團為此調動了幾乎全部的研發資源和技術力量,通過艱難攻關,終於試製出垃圾發電核心部件爐排件樣品,經外方實驗室鑒定,認為達到質量要求,可以批量生産;生産安裝的焚燒爐由外方經過一個星期的仔細測量和功能實驗,各項參數均達到德國技術要求,一次性通過專家組驗收。這種焚燒爐比進口産品便宜了一半左右,而且因為針對國內垃圾的特點進行了改進,使用效果更好。

  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國産化並成功應用於同興垃圾發電廠,打破了我國垃圾發電的市場僵局,換來了新技術的快速推廣。目前,福州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已決定使用重鋼的國産化設備;上海浦東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考察,也已正式採購三峰環境公司的國産化爐排作為更換備件,並簽訂了焚燒爐備件加工承攬合同。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李冠興點評:

  創建生態工業園區是實現生態經濟的一種有效且可行的途徑,它投入少、效益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佔地20多平方公里的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範園區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未來將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結構優化、佈局合理、配套完善的新型生態工業園區。這種循環經濟模式代表了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方向,值得推廣和借鑒。

  包頭:生態工業園的啟示

  本刊記者 白冰

  由於傳統鋁工業污染重、能耗高,鋁冶煉企業給外界留下的一直是煙塵瀰漫、粉塵飄揚的印象。但在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範園區,人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花草遍地,綠樹成蔭,空氣潔凈。

  形成工業“生態鏈”

  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範園區,是在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專家對其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于2003年4月正式批准建設的。它的建設,標誌著我國鋁産業開始邁上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

  生態工業園區的目標是儘量減少廢物,讓園區內一個企業産生的副産品成為另一個企業的原材料,通過廢物交換、循環利用、清潔生産等手段,最終實現園區污染物的“零排放”。為實現這個目標,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範園區以“鋁電聯營”為核心,通過模擬自然界中的生態鏈(網)延伸鋁、電産業鏈,重點在園區內發展電力、電解鋁、鋁的深加工業、鋁合金鑄造和建材等相關産業,發展循環經濟。

  在發電系統中,他們延伸出粉煤灰制建材、居民供熱、電廠蒸汽用於加氣混凝土的高壓蒸汽養護等産業;在鋁系統中,主要有碳素、電解鋁、鋁的深加工、鋁合金鑄造、精鋁等上、下游的産業,形成鋁的産業鏈。兩大系統之間又通過電力和廢水(中水回用)形成了橫向耦合關係,使園區形成了以鋁電聯營為中心的網狀結構。按照生態工業的思路,園區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後回用於電廠,作為冷卻水使用,不僅可以大量節水,而且能降低區域的水環境污染。

  減少污染 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企業層面上,生態工業的理念也得到了落實。作為園區的核心企業,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環境保護為目標,完成了40多項技術改造項目,直接用於環境保護的投入超過4億元。2005年,包鋁還關閉了6萬噸自焙電解鋁産能,全部淘汰了落後的自焙電解槽生産工藝,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大型預焙電解槽技術,並以此為基點向上延伸鋁電聯營、向下延伸鋁的加工産品及廢鋁的再生利用。由此,氟化物、瀝青煙、粉塵的排放總量比原來減少了3500噸。同時,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與改造前相比,噸鋁直流電單耗減少800度左右,陽極碳塊消耗減少100多公斤,氟化鹽消耗減少了50%。

  建設生態工業園區,要求最大限度地將資源和能源“吃幹榨盡”。隨著一批由國內外企業投資的汽車鋁輪轂、再生鋁、精鋁、鋁箔等項目落戶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範園區,園區內形成了合理、優化的産品産業鏈條,環環相扣,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企業也獲得了良好的效益。

  2005年5月投産的年産100萬隻汽車輪轂的包頭一陽輪轂項目,是包鋁與香港力勁科技公司合資興建的鋁的延伸項目。一陽輪轂公司的負責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在鋁冶煉企業直接從電解槽中抽取原鋁液,進行鋁合金配比後直接用於輪轂壓鑄,省去了中間鑄錠和二次重熔兩道工序,因節省能源和減少燒損每噸成品可降低成本800多元,企業為此可實現增利700多萬元。

  正在園區建設的東華熱電公司發電機組項目,年燃煤量約為110萬噸,年排放粉煤灰33萬噸。東河電廠項目也將産生大量粉煤灰。為充分利用粉煤灰來製造水泥和砌塊,變廢為寶,園區引進了精正公司投資1.88億元建設粉煤灰燒結陶粒項目,歐藝陶瓷投資1.2億元建設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兩家粉煤灰利用企業基本能消化掉園區內的粉煤灰,解決了園區固體廢物儲存問題。

  與此同時,浙江橫店集團東磁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産3000萬平方米電解化成鋁箔項目,目前已經有5條生産線開始試生産。此外,法國普基鋁業公司年産1萬噸精鋁項目等一批鋁産業深加工項目正在園區落地生根,以鋁、電為核心的兩條循環經濟産業鏈已基本形成。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夏士林點評:

  十多年來,浙江省安吉縣的縣委、縣政府矢志不渝,潛心於生態的保護和生態經濟的探索,承受著經濟發展暫時慢一點、經濟規模暫時小一點的壓力,把保護生態放在首要位置。儘管招商引資任務很重,但是安吉縣因為環保問題會否決“到手”的投資項目;儘管財力有限,但是安吉縣對生態建設和山林保護每年都舍得大手筆投入。生態建設把美好的環境留給了社會,把巨大的發展潛力留給了後人,這就是安吉人對科學發展觀的實踐。

  安吉:永留綠色在人間

  潘海平 陳毛應

  有一種生物,叫“桃花水母”,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前誕生於地球,因為只能生息于清水環境中,如今已成“瀕危動物”。去年,人們卻在一個地方看到了它的“芳容”:晶瑩透明,狀如桃花,飄飄蕩蕩,韻致無限。

  有一部蜚聲世界的電影叫《臥虎藏龍》,曾經在這裡選址拍攝,男女劍客在青翠竹林裏飛舞的鏡頭,傾倒全球觀眾。著名導演李安説:“是秀麗的山水讓這部電影走上了奧斯卡的領獎臺!”

  不久前,上海的媒體、受眾和專家評選“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專門為這裡設計和頒發了一個特別獎。主辦者説:“我們看重的是他們對綠色和生態的那份執著。”

  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安吉縣。

  坐擁繁華曾茫然

  10年前,即便是在浙江省會杭州,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安吉縣。

  其實,安吉地理位置雖有些偏,但其縣城離杭州不過70多公里,離上海也只有200多公里,是長江三角洲平原在西南角的“收尾處”。之所以聲名不顯,是因為安吉一直是繁華世界的清貧一角。改革開放後,從安吉往東北走,是“蘇南模式”的繁育興盛之地,鄉鎮企業遍地開花;而向東南看,是杭州、寧波、紹興、台州和溫州,以“溫臺模式”為代表的個體私營工業熱鬧非凡。即便在同區域內,安吉遠的不比吳江、義烏等工業商貿強縣;近的,與同處湖州市的德清和長興相比,也是“解名盡處是孫山”。

  安吉也想“翻身”。在時代主流思維“無工不富”及其成功經驗的誘導下,許多人認為安吉在經濟上要打翻身仗,繞不開“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一度,安吉的確面臨艱難的抉擇:要麼,不管環境和生態,對所有的項目“撿到籃裏都是菜”;要麼,必須有所取有所舍,在發展的同時維護好環境。安吉選擇了後者。

  經營六種綠色

  上世紀末,安吉開始重新審視工業化浪潮中的最大“劣勢”:山和綠。隨著長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速發展,綠色從被人漠視的“尋常之物”變成了“稀缺資源”,時代開始賦予安吉變“劣勢”為“優勢”的良機。大都市“後花園”的概念被明確為安吉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戰略。

  安吉縣的眾多領導幹部描述,安吉最大的財富是六種綠色:“原始綠”,佔全縣70%面積的山地,100%覆蓋著多種多樣的植被;“經濟綠”,安吉在全國十大竹鄉中名列榜首,100萬畝毛竹可以直接生錢;“生態綠”,在不斷加寬的公路邊和不斷長大的城市裏,綠色相伴而至;“水中綠”,因為綠而水清,水清又倒映著綠;“健康綠”,指特有環境才能生産的無公害綠色農産品;“觀賞綠”,盆景、花木、觀賞竹,多姿多彩。

  安吉潛心呵護、經營這六種綠色。貫穿安吉全境的西苕溪上遊有一座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大型造紙廠,曾經是安吉縣的“財神爺”,但是,其橫流的污水也使西苕溪臭氣熏天。安吉縣當機立斷,整個兒關閉了造紙廠,50多年慘不忍睹的下游溪流清波重現。統計顯示,安吉先後投入8000多萬元對全縣74家水污染企業進行了治理,關閉33家,完成治理41家。

  安吉不以經濟總量論英雄,在鄉鎮年度綜合考核中率先設立了生態考核指標。山川鄉是一個只有6000人的山區小鄉,其區位優勢和經濟總量與其他鄉鎮無法相比,但在生態建設上2003年取得了可喜成績,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這個鄉在當年的綜合考核中名列全縣第三名,鄉主要領導也被提拔重用,此事有效地調動了全縣上下建設生態縣的積極性。

  自1998年實施“綠色工程”至今,安吉已投入數億元用於綠化造林、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縣環保局一位副局長告訴記者,近年來,縣主要領導外出招商引資,遇到項目總會首先打電話回來問一問環保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嚴重的污染隱患,再大的項目,他們都會立馬放棄。在這個問題上,環保局長大過縣委書記。

  有一種堅持讓人感動

  對綠色的潛心經營,讓安吉初步嘗到了甜頭。

  這個少有知名景點的地方,如今卻因為越來越豐滿的綠色,在整體上成了一個大景點,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以40%的幅度快速增長。許多上海人稱安吉為“大氧吧”,數小時車程就能呼吸到的新鮮空氣讓他們渾身輕鬆。

  安吉連綿青山和萬頃竹海中蘊藏著的泉水,水質始終保持在一級以上。許多遊客對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愛不釋口”,他們倒空隨身攜帶的飲料瓶,灌些帶回去與家人分享。於是,從2000年春天以來,越來越多的桶裝水企業開始進駐安吉的密林深澗,開足馬力灌裝清澈甘甜的山泉,然後源源不斷向上海運送,從而傳出“今日安吉山中泉,明天上海杯中茶”的美談。

  以前外商很少光顧安吉。後來,因為安吉的空氣中少有塵埃,一些高檔食品和高科技産品製造商寧可繞點彎路也要來落戶。僅僅2001年就引進了78個外資項目。是年,安吉縣的財政收入擺脫了多年徘徊的局面,達到1.98億元,同比增長43%,地方財政收入更是同比升高了71%。

  綠色初步顯示了蓬勃的“生錢”能力。然而,儘管這種新生的能力綿長深厚,但還是催生不了“一夜暴富”。一方面,安吉不斷在為生態環境的保護付出成本,另外一方面,環境生態要素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雖然越來越顯示出活力,但是還來不及成為決定性的制勝砝碼。事實是,安吉在生態立縣的道路上奔走了數年後,依舊還是杭嘉湖平原惟一一個徘徊在全國百強縣門口的縣。“強縣俱樂部餐廳”裏孤獨的局外人的感受,考驗著安吉每一任領導的韌勁。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悲壯來形容安吉之於生態的決心:就在經濟發展維持高速的至關重要的節點之年───2003年,安吉依舊啟動“環保一票否決”制,放棄了數億元的投資項目。

  安吉縣縣委書記錢坤方説,生態在安吉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文明載體。截至目前,全縣已經有80%的鄉鎮達到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的考核標準,走在全國前列;58個生態村家家戶戶都建起了污水處理池,所有鄉鎮都實現了農村垃圾處理的全覆蓋目標。我們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寧可發展慢一點,總量暫時小一點,也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暫時的快速發展和表面政績。安吉已向國家環保總局正式申報了建設首批生態縣,目前正朝著率先建成生態縣中的百強縣、百強縣中的生態縣目標大踏步前進,使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安吉得到更廣泛、更充分、更直接的體現。

責編:曹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