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國人大審議會議現場:“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0:27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來自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現場的報道

  記者 張旭東、張曉松、齊中熙

  3月5日以來,出席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各個代表團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不論是在代表團各駐地、人民大會堂,還是在小組討論會及全團會議上,代表們認為,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報告,一個關注民生的報告;是交給人民群眾的一份滿意答卷,更是向億萬百姓作出的莊嚴承諾。

  成就印證輝煌,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3月5日,溫家寶總理的報告贏得代表們近30次熱烈掌聲。掌聲起落間,民心民意了然可觀。

  “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字裏行間關注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有政策措施都落腳到為老百姓解難題、辦實事上。”李希代表在審議時説。

  談到黨中央、國務院這些年來出臺的一系列親民、惠民政策給群眾帶來的實惠,每個代表都有切身的體會,説不完的話。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市長冀純堂説:“這幾年國家把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投到農村、用到農民身上,農民種地不交稅,種糧有補貼,貧困家庭上學‘兩免一補’。農民的生活實實在在改善了。”

  “這兩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逐年增加,更多的人有了穩定的工作,大多數人收入有了增長。”全國人大代表祝義才説。

  “國家每年都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去年投入國債資金152億元,用於淮河、太湖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下了這麼大力氣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湖北代表周家貴説。

  執政以民為本,成就印證輝煌。2005年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8萬億元,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2975億元。“十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5%,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超過26平方米,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報告裏講到的這些成績實事求是,是黨中央、國務院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具體體現。體現了始終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放在第一位,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國人大代表李長傑説。

  以民為本,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人民意願

  造福億萬百姓,突出民生本色,是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大特點。

  “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個得民心的好報告,是一個符合時代要求,實現人民願望的好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崔士光認為,報告通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展現了執政為民,求真務實,奮發圖強,有所作為的政府形象,代表了13億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報告的最大亮點是以民為本。報告中部署的八項任務,實實在在。”吉林代表肖玉淮翻閱著近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説,“報告提出抓緊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尤其要切實做好就業、社保、醫療、安全生産等工作,從中可以看出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重視。”

  出席會議的代表在審議報告時表示,報告中有許多內容讓他們感到“眼前一亮”,這些亮點與他們帶來的人民囑託和社會各界的期盼不謀而合,充分體現了政府工作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來自內蒙古的代表徐睿霞説:“政府工作報告對我們關心的教育、醫療、低保等問題都拿出了具體解決辦法,好多問題都説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2年內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發展社區醫院、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扶持政策再延長三年……”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舉措將以民為本的理念,通篇滲透到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令人矚目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正式破題。”趙鵬代表説,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重大決策,有利於實現城鄉統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體現了追求公平的發展理念,將改革的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006年是承前啟後、迎來“十一五”開局的關鍵之年。正如一些代表所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是本屆政府施政綱領對過去五年的總結,也是對今後五年的一個宏偉規劃。“‘十一五’規劃綱要,反映了代表們的關心所在,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關心所在。”何文傑代表説。

  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用了2頁多的篇幅,闡述了“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而在厚達90頁的草案文本裏,一個個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構成一個個閃亮的“民生指標”,勾勒了今後五年百姓生活。

  “在一年到五年的工作安排中,突出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突出解決了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吳天君代表説:“溫總理的報告字裏行間折射出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

  民心所向,眾志成城,吹響時代奮進的號角

  體恤民情、聆聽民聲、聚納民智、關注民生。 告別輝煌的“十五”,面向未來,中國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黃奇帆代表説:“過去兩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物質基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統籌兼顧,關注民生’,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已經具備了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利條件。20多年的經濟建設,使國家擁有了加快農村建設、增加就業崗位、調整收入分配、加強社會保障、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和居住環境的能力,能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改革向縱深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使社會活力和發展動力空前高漲,人民群眾要求建立和諧社會的意識具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今後五年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2.23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貧困人口繼續減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5%。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

  未來發展目標鼓舞人心,關鍵在於落實。“以民為本,這四個大字也是指導我們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董德明代表説。

  “我們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于學信代表指出,當前糧食進一步增産、農民進一步增收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斷擴大;面向一些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完善。這些都需要我們想方設法、下大力氣解決。

  周惠芝代表説,這幾年國企職工收入增長緩慢,而買房、子女上學、看病的困難越來越大,生活壓力加重。總理的報告用大量的篇幅講到關注民生的具體舉措,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措施落到實處。 “好政策就怕走樣。”鐘世榮代表説:“現在,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總體的積極性很高。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把群眾的積極性保護好,認真落實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使新農村建設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

  “總理在報告結束時地説,‘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這兩句堅定有力的話使我們倍感振奮。”常德傳代表説,只要13億人民團結一心、奮發圖強,“十一五”規劃綱要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實現,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完)

責編:曹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