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轉變增長方式:從“一枝獨秀”到“四輪驅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0:14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北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阮文忠點評:

  把科學的發展觀和北海市的區域特點相結合,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使北海的發展再上新臺階,是北海市在謀劃“十一五”發展規劃時的指導思想。幾年來,北海市致力於産業結構調整,找到了發展“四大支柱産業”之路,加快了北海經濟發展,並在發展中解決了長期困擾北海的房地産遺留問題。北海市在“十一五”開局之年,提出了在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率先崛起和建設“富裕北海、文化北海、生態北海、平安北海”的目標任務。北海,正在展現新一輪發展的畫卷。

  北海:從“一枝獨秀” 到“四輪驅動”

  董曉燕

  三大創新 擺脫爛尾樓窘境

  到過廣西北海的人,大都為這座美麗的花園城市所傾倒。負氧離子是內陸城市200倍的清新空氣、百年古榕、歷史文化厚重的老街……然而,人們不會忘記,作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北海,上個世紀90年代初興起了房地産開發熱潮,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也背上了“泡沫經濟博物館”的沉重包袱。

  自治區黨委常委、北海市市委書記溫卡華介紹説,近年來,北海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上積極探索,致力於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投資環境,在發展中化解遺留問題,通過化解遺留問題促進北海更快更好地發展。自2000年以來,北海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以兩位數增長,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平,“十五”期間是北海歷史上最快最好的發展時期。

  北海是環北部灣經濟發展圈的中心城市,是廣西實施“走出去”戰略,進軍東盟市場的“橋頭堡”。為了在北部灣(廣西)經濟區開發開放中發揮骨幹作用,北海提出“樹立新形象,實現新跨越,建設新北海”的全新戰略,把樹立新形象、加快城市整治的突破口放到名揚天下的中國第一灘銀灘,提出“還灘于大海,還灘于自然,還灘於人民”的新舉措。

  銀灘改造把民眾要求和國際招標方案結合起來,把一個原生態的新銀灘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並免費向公眾開放。銀灘的成功改造發揮了示範效應,與此同時,北海通過三大創新,全面啟動了停緩建工程的處置工作。

  一是政策創新。2002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給予北海市積壓房地産在轉讓銷售中實行免徵營業稅、契稅的優惠政策。為了抓住這一特殊機遇,北海先後出臺13個配套政策文件,為加快停緩建工程復工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

  二是制度創新。停緩建工程處置工作牽涉面廣,關係到社會穩定和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為了做好此項工作,北海建立“一幫一”工作責任制,把市區主幹道兩側38個停緩建工程重點項目分解到政府有關委辦局,有效解決了許多平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帶動了停緩建工程的全面處置。

  三是措施創新。由於停緩建工程普遍存在權屬不清、資料不全、手續不完備等突出問題,處置工作難度很大。為了有效地推動停緩建工程處置工作的開展,北海把做好協調工作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來抓,建立每週召開一次處置工作協調會制度,針對項目的不同情況進行“會診”。

  一批又一批停緩建工程項目相繼復工建設和竣工投入使用,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北海市房地産歷史遺留問題,激活了房地産市場,促進了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投資環境,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拉動了北海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

  四大支柱産業 揚起發展航帆

  北海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靠“一枝獨秀”的房地産無法支撐起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負。北海的路子怎麼走?經過深入思考和不懈探索,北海終於找到了一條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産業、旅遊産業、海洋産業、現代農業”的科學發展之路。

  在發展高新技術方面,北海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引進來”為重點,在更大範圍、更高領域、更高層次上千方百計引進國內外的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北海發展。北海成功舉辦了“北海國際經濟文化交流會”、“中國青年企業家西部行暨北海商貿洽談會”等,通過這些活動引進了恒基偉業、山東兗礦、廣西玉柴、美國光伏太陽能等一大批企業。

  北海還建立了“中華專家園”和“院士村”,以項目集智,以事業攬才,400多名高級專家到北海獻計出力,80多位博士、碩士到北海創業發展。其中,北海銀河軟體園、北生藥業科技園、國發海洋生物科技園、金品農業科技園和銀灣科技園等引進38名院士、教授和博士,實現了項目與人才的互動。

  北海市市長唐成良介紹説,目前,北海已形成臨海大工業園、面向東南亞出口加工工業園、面向內地的東南亞特色産品工業園、科技産業園。依託園區高速發展,北海高新技術産業異軍突起,目前北海已經擁有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55家,已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5家,主要分佈在電子信息、海洋生物、生物制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

  北海擁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兼備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北海市努力提升旅遊業水平,按照“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聚旺人氣、加快發展”的思路,以建設濱海休閒度假基地為目標,以重點景區為突破口,努力建設旅遊經濟強市和中國旅遊名城。北海大力發展以休閒度假為主的海洋運動、保健娛樂、會議展覽等旅遊産品,近幾年來,每年來北海觀光旅遊的國內外遊客均突破400萬人。

  北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最適宜農作物生長。北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了農業産業化進程,目前已有洪恩水産公司等一批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廣西區級重點龍頭企業15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0家。金品公司的番茄獲國家首批無公害農産品認證,金品農業科技園已建成全國農業示範基地。北海形成了“噸糧田、噸糖田、萬元田”為代表的“三高”農業體系,建成了甘蔗良種繁殖基地、大棚蔬菜基地、名貴魚類基地等現代農業基地,成為北海農業産業化發展的龍頭,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協調發展。

  北海發展海洋産業更是得天獨厚,北海三面環海,海岸線長500多公里,海灘塗面積73萬畝,是養殖珍珠、牡蠣、對蝦、青蟹的理想場地。“十五”期間,北海大力推廣海産品養殖,僅海産品養殖量一項就達65萬噸,已形成了海水養殖、海産品加工和流通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海洋産業基地。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邯鄲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君清點評:

  循環經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經濟模式上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邯鄲市産業結構調整之所以大有成效,一個重要原因是樹立起了循環經濟理念。循環經濟要求對資源進行源頭減量、全過程控制和循環利用,追求廢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邯鄲市以高新技術為支點,在由資源型經濟向循環經濟嬗變過程中,實現了傳統産業上檔升級,資源枯竭企業重獲新生的目標。下一步,建議政府將現行技改、“三廢”利用、環境治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集中起來,增加政府政策性支持力度,並探索以市場方法激勵企業追求循環經濟模式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邯鄲:增長方式在調整中嬗變

  本刊記者 梁棟

  資源型經濟結構偏重的河北邯鄲市,近年來依據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發展思路,以高新技術促傳統産業上檔升級,以接續産業使資源枯竭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在優化提升産業結構的同時,邁出了改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節能型循環經濟可喜步伐。

  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産業

  邯鄲是資源型工業城市,鋼鐵、電力、煤炭等資源型産業一度佔到經濟總量的80%。長期以來,該市經濟發展依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産出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並由此引發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能源緊張等一系列問題。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實現可持續發展,邯鄲市按照科學發展觀調整産業結構,堅持走以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前提的循環經濟道路,自2000年以來,先後關閉小鋼鐵企業149家、小水泥企業57家。

  在淘汰落後的同時,邯鄲市廣泛採用高新技術發展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用集約經濟和循環經濟求得節約、環保與經濟效益的多贏。按照這一思路,河北東山冶金工業有限公司率先變革資源利用方式,獲得可觀效益,在邯鄲被譽為“東山現象”。該企業在設計建造煉鋼高爐時通過採取修建封閉式廠房、對高爐煤氣進行回收燃燒發電、安裝除塵降噪設備等措施,有效遏制生産過程中的污染,同時構建起資源共享、副産品互用的循環圈,形成相對封閉的循環産業鏈條,使企業成本大幅下降,效益高速增長。

  記者採訪時發現,目前在邯鄲市,“東山現象”已引來萬“花”齊放。邯鄲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綠色邯鋼”為目標,依靠優化生産工藝運行方式節約資源。紅泥是煉鋼過程中除塵系統産生的一種副産品,其含鐵品位高達50%~60%。以前,邯鋼每月産生的紅泥量約6000噸全部外排。2005年,邯鋼通過技術改造將紅泥全部消化,全年節約鐵資源大約相當於減少外購含鐵65%的澳礦5.5萬噸。同時,將煉鐵系統低壓蒸汽鍋爐富餘的蒸汽輸送給煉焦系統,使焦化廠由過去5台燃煤鍋爐減少為現在平均2台運行,創造效益273萬元。利用高爐、焦爐、轉爐的煤氣,以氣代油,焦油消耗量由以往每月1200噸減少到239噸。

  除了邯鋼,邯鄲礦業集團、峰峰礦業集團等大型企業都加快了推進循環經濟技術研究步伐,並編制了相應規劃,在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同時,求得主要能耗指標穩步下降,以實現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標。

  以接續産業 促資源枯竭企業重現生機

  礦産資源日漸枯竭和品質弱化,是邯鄲市經濟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邯鄲市一些企業本著循環經濟思路,變“廢”為“寶”,使盡可能多的物質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為瀕危企業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邯鄲市紫山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單一産煤企業。經過多年開採,煤炭資源瀕臨枯竭,能夠開採的都是劣質煤,發熱量不足3000大卡,灰粉卻高達40%。産品劣質,市場萎縮,到了難以維持的境地。鋻於此,企業決策層確立“依託煤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産業鏈條”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化劣為優,綜合開發利用”的戰略性結構調整。

  該企業先後建設了裝機總容量2.4萬千瓦的坑口煤矸石發電廠,集電弧爐煉鋼、電渣重熔、鍛造、機加工於一體的特鋼廠,利用粉煤灰和餘熱廢氣的磚廠,採取自産煤發電、自發電煉鋼、自鑄錠軋材,收集廢水、廢氣、廢渣再利用,形成了循環經濟鏈條。集團總經理郭俊元算了一筆資源轉換的效益賬:過去煤炭年銷售收入最好時期是2000萬元,建坑口電廠發電就轉換成了5600萬元,用1/3的電生産特鋼1萬噸,銷售收入是1.5億元,正在進行的技術改造完成後,可達到7萬噸特鋼的規模,銷售收入可達10億元。

  與紫山特鋼集團一樣,民營企業河北矽谷化工公司通過實施科技人才高位嫁接戰略,吸引30名硅氟化工專家,繼研製開發出國家石油行業急需的硅氟260降粘劑後,又研發出新一代PRTV防污閃塗料,獲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企業開拓出廣闊市場。

  在優化産業結構的同時 締造友好型環境

  邯鄲市委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中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和武安、峰峰、馬頭生態工業城等重點區域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循環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示範區;推行清潔生産,採用先進技術,加快鋼鐵、電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改造;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不斷提高工業“三廢”利用水平,實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據記者了解,邯鄲市近期分別針對鋼鐵、建材、能源、紡織等重點産業做出詳細規劃,計劃投資千億元進行産業結構調整。以鋼鐵業為例,總體設想是組建6大集團,培育兩大基地。按照“增高減低、上大壓小、扶優汰劣”的要求,扶持組建邯鄲鋼鐵、武安鋼鐵、新興鑄管、邯鄲縱橫鋼鐵、涉縣天鐵、永年紫山特鋼6大企業集團。

  不久前,《邯鋼結構優化産業升級總體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准。按照這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邯鋼將投入193億元資金推動結構優化産業升級。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在淘汰改造部分落後生産能力的基礎上,新建1條2250毫米熱帶連軋生産線、1條2030毫米冷帶連軋生産線、2條鍍鋅板生産線、1條彩涂板生産線及相應配套設施等。規劃實施後,邯鋼將在裝備大型化、工藝連續化、生産專業化、産品精品化等方面實現突破,鋼鐵綜合生産能力達到800萬噸,鋼材板材比達到100%,可以生産汽車板、家電板、管線板、造船板、壓力容器板、精品建築結構板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鋼材結構。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邯鄲市委書記聶辰席説,今後要堅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心,按照存量調強、增量調優的要求,加大對主導産業的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在5~10年內實現邯鄲市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將以資源型經濟為主體的邯鄲打造成節約環保型工業城市。

責編:曹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