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從計劃到規劃:50年回顧與展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9日 14:03 來源:
    專題:展望“十一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今天的中國,正努力走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今天的中國人,意氣風發,未來五年,我們將著力實施“十一五”規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但回顧過去的50多年、十個五年計劃,由“計劃”進化到“規劃”,一切又是多麼的不容易!

  1953年,成立不久的新中國開始把目光轉向了經濟建設,著力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正式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當年5月,我國和前蘇聯簽訂了合作協定,由蘇方向我們提供經驗、技術以及156個建設項目。這156個建設項目成為了“一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的核心,其中97%是重工業項目。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如果要以什麼來代表“一五”的建設成就的話,那就是一汽的誕生和“五六式”噴氣式飛機的試飛成功。從1958年到1962年是“二五”時期,但這一時期人們更多的是記住了“大躍進”、“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等痛苦字眼,由此而導致的當時中國經濟全面倒退是難以避免的,而關鍵時刻毛澤東和黨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針,努力逐步修正“左”傾錯誤。那時候的中國人開始擁有了國産的拖拉機。而1960年的蘇聯單方面毀約事件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傷害,也導致了後來的政治效應。

  1963年到1965年,這三年因對大煉鋼鐵和三年自然災害造成的後遺症進行必要的恢復調整,而沒有納入規劃體系,“三五”於是就從1966年起步。而“三五”、“四五”時期因為正處於文革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破壞。這一時期,讓我們尤為記憶清晰的一個人物就是王進喜,他的許多壯志豪言至今都讓我們難以忘懷。那時候,我們中國人成功製造出了兩彈,1970年4月24日還首次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這是一件多麼讓國人鼓舞與振奮的大事啊,影響深遠。1971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與美、日兩國關係逐步走近、正常化。“五五”期間,國家的變化更大。1976年三位領導人相繼離去,舉國悲動。而在當年10月我們正式粉碎了為害多年的“四人幫”集團,從而結束了十年文革。鄧小平同志出來主持工作,開始全面整頓。1978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全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徹底打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而使全局工作重點轉到了經濟建設,我國開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從1979年開始我國逐步恢復經濟建設,而“包産到戶”的結果,是揭開了後來農村變革的序幕。

  1980年,深圳特區建立,農村一夜變城市。“六五”期間,最大的變化和進步應該在農村,到1983年全國農村已有93%的生産隊實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萬元戶”出現了,“新三件”也出現了,我們更看到了科技領域的長足進步,長征運載火箭初步出現系列,1981年我國首次一箭三星發射成功。1982年第四部憲法的誕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新標誌,取消了領導職務終身制。中國也把目光更多的轉向了國際社會,而我們要在“國際上談合作”,“以國家的實力為基礎”。“七五”的發展使我們以嶄新的面目進入了20世紀的最後十年,期間我們經受了許多不可避免的考驗,而變得更加成熟穩健。“八五”時期,鄧小平同志發表了南巡講話,黨的十四大也順利召開,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始確立。1995年京九全線鋪通,從此南北又多了一條連接線,振奮人心。“九五”時期,擴大內需成為了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政策,許多産業開始逐步興起。政府機構改革開始。97、99香港、澳門的回歸真是大快人心事,但我們也因此更加盼望台灣地區的回歸,期盼祖國早日完全統一。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而我們的感懷也頗多,2005年真是不平凡,“十五”真是不平凡。很高興,2001年7月13日我們爭取到了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同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了WTO。2003年,我國順利完成國家領導人換界交替。我們抗擊“非典”和“禽流感”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勝利。2004年的修憲可以説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寫入了憲法,而我們尤其要做到依法維護好人權。“神五”、“神六”的升空,載人航天事業的長足跨越,令國人無比歡欣鼓舞,世界矚目。2005年,黨和國家正式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長遠目標,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也進入了反思階段,民生等問題日益突出而被人們廣泛重視,正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我們和世界各國都舉辦了多種紀念活動,牢記歷史、珍愛和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無論是國內的親民政治、先進性教育、新農村建設、自主創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連宋“登陸”、奧運吉祥,還是國際的外交新局面、中日困局、中美對話、中俄軍演、聯合國60週年大會和改革、六方會談等等,許多字眼都在引發我們內心的思考,而在行動中不斷前進。

  在已經過去的50多年,我們經歷了十個五年計劃,走過了一段長長的充滿曲折而前景光明的道路。嶄新的“十一五”,再也不叫“計劃”了,而改為更加科學和切實的“規劃”。從計劃到規劃,説明了我們黨和國家執政理念在“與時俱進”,也説明了國人社會思想的轉變。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2006年,我們有著更多的期盼和展望。人們説,未來五年我國將面臨十大考驗,例如社會公平問題凸顯、創新能力成為瓶頸、民主法治有待發展、體制障礙急需突破、反腐敗任務依然艱巨等等,但我們對未來是始終充滿信心的。“十一五”期間我們所確立的諸多目標終會一一實現,而力爭使“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實現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人民的社會生活更加改善,區域、城鄉、貧富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逐步走向 “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在祖國的統一大業面前,我們要繼續堅持反對並挫敗各種“台獨”分裂活動,大力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在國際上,我們要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更加努力地開拓和鞏固中國外交新局面,進一步密切睦鄰友好關係,推動大國間戰略對話,促進聯合國正確改革,維護好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擺脫困難、解決爭端,提升本國影響力,讓外交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在“十一五”規劃正式實施的今天,就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作者:廣仔1)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