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直通香港]專訪香港代表委員──蔣麗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8日 15:01 來源:
    專題:CCTV-新聞CCTV-4聚焦2006全國兩會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我們今天節目的主人公蔣麗蕓女士是香港商界的名門之後,她的父親蔣震先生靠200元錢和一台機床起家,創辦震雄機械廠。艱苦打拼成為香港的塑機大王。但蔣麗蕓有今天的成就並不是依靠父親,她在山東辦合資公司,在北京建燕莎商城,控股石家莊公交公司,無一不是商場上的大手筆,二十幾年的從商經歷,當時機械廠的二小姐已經是香港商界赫赫有名的女強人。今年來參加兩會,蔣麗蕓戲稱自己是年輕的老委員,因為她已經連續三屆出席政協會議了。

  這次帶來了哪些方面的提案呢?

  政協委員 蔣麗蕓:這次我差不多有6 、7個提案吧 ,那麼這6、 7個提案主要是有關一些對內地的醫療改革做一些建議,那麼另外對於一些海關性的一些政策,怎麼樣改善一下,那麼也做了一些建議,那麼也希望內地政府放寬,就是民營企業到香港投資的一些資金的管制,另外還有希望加強珠三角的空氣指數,看怎麼樣可以整理得更好。

  記者:那麼從特區政府成立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都有很多香港的成功商人,在這個特區政府的架構當中,擔任了重要的職務,所以也有人説香港是商人治港,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政協委員:蔣麗蕓

  應該來説是(精英)治港,在過去香港是殖民地的時候,那麼香港人是不參政的,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英國定個大原則,再由香港的公務員執行。那麼在97回歸之後呢,香港呢基本上在一些大政策,大方針大方向的一些制定方面呢非常缺乏人才,在這裡的時候呢,就是説,有一些商人過去對香港的經濟,各方面的發展比較關心,比較多參與的話,他們會很自然就是會加入,進去一些(資訊)架構。

  但是經過七八年之後,現在你看香港很多資訊架構,現在來講就是説,包括商人呢,專業界人士,基層人士都有了,基本上都是平均的,比較平衡。實際上來講呢,應該説是港人治港吧。

  蔣麗蕓女士是最早到內地投資建廠的港商之一,在百貨業也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她主持興建的北京燕沙百貨商場,如今以成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商場之一。作為一位對內地經濟非常了解的港商,近幾年蔣女士把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幫助其他港商排憂解難的工作當中。而除了是成功商人之外,她還同時擔任著多個婦女協會的名譽主席。

  記者:那麼您作為一個女性委員,我想問一個關於女性的問題,因為現在很多大陸的女性大香港去工作、生活,那麼您在關注她們的時候,感受到她們在那邊的工作生活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況,那麼特區政府有沒有對她們有沒有一些特別的援助措施呢?

  政協委員:蔣麗蕓

  你提這個是很好的問題,因為現在來講呢,內地的女性到香港基本上也是兩種,一種工作,一種結婚,其實到香港工作的女性,一般來看,都是做的比較成功,也是比較出色的,因為這些女性目標到香港就希望,學多點東西,增加自己的收入,為個人的學問增值,所以她們到了香港也是比較奮發、上進。但是呢,來香港結婚的女性,我就覺得呢,失敗的例子很高,原因就是説,她們來到香港的時候呢,到了香港,因為香港是個人多地方小的地方,很多居住的面積,環境都比較狹窄,那麼來得很多都不習慣,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方言也不很通,因為香港還是一個以廣東話為主的地方,朋友也不多,丈夫比較忙,經常在外面工作,那個女性就真的是完全,沒什麼朋友,都比較孤單。在這方面,其實政府也做了很多措施 比如説政府有很多撥款 首先讓她們學習廣東話了,學習英語了,進一步讓她們去學習電腦知識 學習有關香港的法律,鼓勵這些婦女踏出家門在社會上做點事,比如做點時段工、或者做點義工服務,讓她們接觸接觸香港社會,這效果也還不錯。

  蔣麗蕓女士的父親蔣震先生一生秉持著工業富民,民富國強的理念,他教導子女們莫做不勞而獲之人,而要對社會,對人生有責任感。蔣麗蕓1991年畢業後進入父親的機械廠,從最低做起,七年後依據工作業績才晉陞董事級。1990年就在震雄集團最為蓬勃發展的時候,年近七旬的蔣震先生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將他擁有的震雄集團的全部股份──時值30多億港幣的資産,傾囊捐獻出來,成立蔣氏工業基金會用於培訓專業人才,研究開發工業項目,至今為止有超過兩萬技術精英從中獲益。蔣震先生的這一舉動當時在香港引起不小的轟動,而感受最強烈的還是蔣先生的7個子女。

  政協委員蔣麗蕓:作為子女來講呢,就是説當父親這樣跟我們説的話,我們當然是有點意外了,因為當時我們都在父親企業裏頭做,一直就是,心中已經很肯定就是説,父親所擁有的一切,今天我們為父親共同努力的一切,將來都是歸我們這些孩子的。那麼突然間父親有這個決定呢,當時我們確實,心裏上有點不平衡。但是我們也因為這一點,我們更關心我們自己將來,而成為,就是説我們將來會怎麼樣呢?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將來不會是屬於我們的,所以我們更要努力 去開展自己將來的生活 好像我自己那個時候又決定,到內地多跑,找個機會多做事,多投資一點好項目這方面。那麼另外我父親,這個基金會,我覺得他的精神是取之社會 用之社會,因為我父親很相信,社會上一個貧富的問題,不光是政府的責任,作為一個子民,也有他自己的責任。

  記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應該説您的父親還造就了你現在的今天?

  政協委員:蔣麗蕓

  我經常也跟我的朋友説,就是説,他們希望他們的下一代活得更好,活得更有信心,活得更自主,那麼就是要跟他們説,要他們清楚地明白,父母親所擁有的不一定要全部給他們,甚至不會留給他們,那讓孩子心裏早有準備,自己會更努力向上做,假如當時父親不這樣跟我説,可能我還坐著等我父親把他錢分給我,假如我自己有很多錢,我何必這麼辛苦去出來做事。當然我剛出來做事是有點辛苦,但辛苦之後我內心産生有很大的滿足感,而且我自己認為自己更有信心走將來的路,最主要是我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 而不是這個社會上的一個包袱。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