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媒體看兩會](3月8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8日 07:27 來源:
    專題:CCTV-新聞CCTV-4聚焦2006全國兩會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CCTV.com消息(媒體廣場):

  農民日報整版

  今天出版的農民日報在頭版用一個版面關注了“三農”問題。頭條報道了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農業界聯組討論時強調:必須始終不渝地解決好“三農”問題。另外,《發展農村教育 關心農民工子女》這篇報道,説的是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新農村建設中的教育問題。

  人民日報兩會特刊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兩會特刊,也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新農村建設這一話題上,頭條題目:《新農村建設正破題》,文章通過對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指出,在新農村建設中提出了新起點、新要求,新目標、新舉措;我們要鼓實勁、求實效。文章還配發了題為《建設新農村不應搞“樣板”》的評論。會內外代表委員共議農村稅費改革,提出了讓農民輕鬆奔小康的目標。一首浪淘沙的詞,表達參加這次會議代表的心情。

  新華每日電訊──代表委員熱議房價,建設部回應焦點問題

  城市房價的漲幅過快,也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今天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就老百姓和代表委員所關注的樓市方面的問題,採訪了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産業司。住宅與房地産業司就關注的高房價與暴力、短缺與過剩、民間“維權仲介”、經濟適用房變味、商品房預售存于廢等問題,一一給予了答覆。其中對高房價問題,住宅與産業司表示:將堅持宏觀調控不放鬆,重點根據需求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切實增加適應中低收入家庭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房。

  中國交通報──全力推進“十一五”交通事業又快又好發展

  今天出版的中國交通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記者對交通部部長李盛霖的專訪。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交通發展問題,表明了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産業和先導産業地位。李盛霖部説,交通部提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環保節約、科技創新、法制保障”的方針。還要建好農村路,服務新農村,讓農村不僅要路通還要車通,在修路上要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不修農民不願修的路。

  中國稅務報──楊崇春委員:可先行調整內資企業所得稅

  中國稅務報今天頭版重點關注的是政協會議中與稅務相關的一個提案,那就是楊崇春委員所提交的《儘快統一內外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提案。報道説,這個提案已被全國政協提案組定為今年第1號提案。提案有這樣一個背景,那就是《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曾在我國改革開放的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兩法並存”所帶來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去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楊崇春就呼籲“兩法合併”。楊崇春認為,可先行調整內資企業所得稅。

  參考消息──中國渴望合作解決國際問題

  昨天,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就國際形勢和我國的外交政策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這次招待會引起了國外媒體的普遍關注。今天出版的參考消息報道説,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國外媒體對這次記者招待會給予了充分的報道,報道認為中國渴望合作解決國際問題。

  總編看兩會:工人日報副總編輯 劉家偉

  這幾天,“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成為代表熱議焦點。今天的“總編看兩會”,我們請工人日報的副總編輯劉家偉聚焦這個話題,另外還要請他説説工人日報兩會期間的重點報道。

  【字幕】

  關注“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

  意義重大:目標切合實際 振奮人心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

  闡明國家戰略意圖 明確政府工作重點

  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方向

  成為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

  和公共服務職責的主要依據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 重大調整

  將22個主要量化指標

  分為14個預期性指標和8個約束性指標

  約束性指標取代指令性計劃

  政府職責進一步強化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 重要特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擺在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

  首次把服務業獨立成篇 放在突出位置

  工人日報兩會報道

  三條“主線”:

  圍繞百姓關心話題 全面深入解讀“十一五”規劃綱要

  圍繞全總三項重點工作 報道新思路、新經驗

  圍繞維護農民工權益問題做重點報道

  工人日報兩會報道形式

  每日每版一個亮點

  關注兩個層面:國家重大舉措、重大發展戰略

  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

  重點欄目:兩會今日聚焦

  民生熱點追蹤

  我為工人説句話

  讀者點題

  兩會新聞評論

  

[兩會話題?關注教育公平]

  工人日報──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線

  貧困生上學難、薄弱校日趨薄弱、擇校風愈演愈烈……中國教育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教育公平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今年兩會上,關注教育公平,成為兩會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工人日報的報道説,來自貴州的代表、委員指出,中國現階段的教育不公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教育機會的不公。由於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以及地區內校際教育資源的差別,城市中“擇校熱”愈演愈烈,而與此同時流動人口子女存在“入學難”問題。其次是教育過程的不公。由於地區間經濟狀況的不同,導致學校辦學條件存在較大差異,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區學生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不同。教育機會和教育過程的不公,最終導致了教育結果的不公。

  光明日報──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工人日報(關注教育公平)、中國社會報──政府應構建以公平教育為目標的教育政策

  如何才能實現教育公平?兩會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用標題表明觀點即可)。光明日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用了這樣醒目的標題: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江蘇的王斌泰代表指出,免費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浙江的周曉光代表認為,國家應該用制度來保障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

  中國社會報刊登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劉曉的觀點:政府應該構建以公平教育為目標的教育政策。

  另外,剛才我們看到的工人日報的報道提到,洪可柱代表建議,對高考錄取分數分省定額投放實行聽證;任玉嶺委員則進言,將“擇校費”用於教育扶貧。

  新華每日電訊──農村孩子走進課堂,“一個都不能少”

  事實上,教育公平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實現教育均衡,政府投入是關鍵。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為確保這一政策實施,今後五年內國家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將累計增加2182億元。這意味著,中國農村地區一億六千萬適齡兒童將不會因為交不起學雜費而輟學,他們將佔到全國近兩億中小學生的80%。

  中國青年報──河南取消“打工子弟學校”

  中國青年報在一版報眼位置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河南取消“打工子弟學校”。報道説,河南省教育廳6日出臺規定:今後,學校要將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與城市學生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公辦學校不得拒絕接收農民工子女;所以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學校都不得以“打工子弟學校”等命名,或在學校內單設農民工子女班等。河南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該省將把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就學學校建設列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並優先安排。對委託承擔農民子女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省裏會在辦學經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

  人民政協報──教育公平:孩子們真正的“起跑線”

  此外,人民政協報關注了安徽銅陵的辦學經驗。安徽銅陵被稱為“銅陵奇跡”,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説,這裡的學校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遠近之別。為了取消學校之間的差距,銅陵市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推行的做法包括: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從資金和師資上扶持弱校,縮小學校之間的差異;改革高中招生辦法,將優質高中入學指標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從根本上消除家長的擇校心理。同時招生信息完全向民眾公開,將教育的公平性置於社會的剛性監督之下。

  銅陵的教育官員這樣表示:“我們並沒有什麼創新,只是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做而已。”教育部一位官員對此的評價是:“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是不可為,而是願不願意為。”這句話可謂是點破了“銅陵奇跡”的本質。

  有了政府和社會的關注,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公平的實現為時不遠。

  

[兩會聲音]

  下面,我們再來聽聽代表委員關於其它問題的建議。

  新華社

  全國人大代表吳木根

  “建設新農村,資金也許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沒有人才,甚至連像樣的勞動力都沒有。現在年輕人都進城了,村裏剩下的都是婦女、兒童和老人,許多村子甚至都變成了‘空心村’。在這種情況下,誰來建設新農村?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人民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姜笑琴

  緩解低收入群體就醫難題,平價醫院並非治本之策,而是一種過度,根本的還是醫療改革的取向問題。現在提出完善社區衛生體系,發展農村合作醫療,都是政府作為主體的積極探索。

  人民日報

  全國政協委員陳重華

  依法執政,看起來是對政府的一種約束,但從效果來説,政府將從法治化中受益。

  新華社

  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

  “當代‘孟母三遷’的現象如今在許多城市都很普遍。這種遷移不是當年的‘擇鄰而居’,而是‘擇校租居’,本質上是由於優質教育資源失衡造成的,‘孟母’們別無選擇,幾乎每個‘孟母’都有一捧辛酸淚。”

  光明日報

  全國政協委員鄧善熙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忽視,建議高校系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專門的學生心理諮詢機構,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個別諮詢和輔導。

  新華社

  全國政協委員黃尚廉

  “我國有不少傑出科學家,堪稱科學道德的表率,然而遺憾的是,他們那種精神在某些研究人員身上被淡化了。目前浮躁虛假已不是個別現象,在科技活動的過程中,包括項目立項、研究試驗、論文撰寫、結題驗收、成果鑒定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中國財經報

  全國人大代表曹建方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推動政府採購,並通過立法規定有關重大建設項目的設立都要進行環保評價,政府採購法也要明確要求政府採購應當有助於實現環保的目標,採購環保産品,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