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基層代表委員心聲:醫生定期到農村服務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8日 07:33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人民日報消息:

  解決好務工農民進城規範就業問題

  本報記者 張賀

  “目前城市中存在著諸多妨礙務工農民正常就業的問題,使務工農民在城市中的就業常常面臨困境。必須解決好務工農民進城規範就業問題。”青聯界的王書平委員説。

  王書平委員建議,有關部門應努力做到:第一,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摸清務工農民的要求和需求;第二,建立有關工作機制,圍繞務工農民就業登記、素質教育、就業選擇、合法權益落實等,進行輔導、教育、幫助、監管等,為他們的規範就業提供制度性的服務;第三,建立健全有關務工農民合法收入的給付制度和具體保護措施;第四,儘快建立有關進城務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

  醫生定期到農村服務好

  本報記者 王科

  陜西省澄城縣農村信用社韋莊鎮魏家斜村信貸員馬百黨代表説起“實行城市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農村服務的制度”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很是激動:“這可説到鄉親們心坎裏了。”

  馬百黨代表幾年前勇鬥搶信貸款的歹徒時受了傷,“多虧村裏醫療站及時搶救”,他才“撿回一條命”。讓他著急的是,多年來衛生站醫療器械不但沒更新,醫務人員也青黃不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讓群眾有病看得到、看得起、看得好”,他説,實行城市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農村服務的制度好,城裏選派醫療技術水平高的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不但解決了農民看病難問題,還能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訓、培養,帶出一支用得上、留得住、走不了的農村衛生人才隊伍。

  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

  本報記者 吳冰

  “只有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大步走進工廠和城市,農民才有可能真正脫貧奔小康。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開平市水口鎮紅花村黨支部書記譚國榮建議,政府要將農民技能培訓列入議事日程,縣、鄉、鎮政府應長期舉辦各種培訓班,如烹飪、理髮、家政、裁剪、保安、駕駛以及法律知識和進城進廠注意事項等,幫助農民掌握一門或多門生産技能。

  譚國榮代表希望,近期有更多的涉農項目和企業投入農村,幫助農民儘快提高收入,啟動農村消費市場。

  扶持基層農技推廣機構

  本報記者 趙永平

  “農民增收離不開農技,不能讓農技卡在‘最後一公里’。”河南葉縣農業局的技術員高國團代表説,目前不少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經費不足、人心渙散,致使適用的技術難以推廣到田間地頭。她呼籲要大力扶持基層農技推廣機構。

  “破除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上的溝溝坎坎,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高國團代表建議,應切實加大政府財政對基層農技推廣的投入,多渠道籌集推廣經費;建立農技推廣培訓專項資金,每年對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定期培訓,選送部分技術骨幹進修;給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一些激勵政策,鼓勵高素質農技人員到基層一線工作。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