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潘永和代表:堅持質量第一 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20:29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汪勇)“堅持質量第一,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對交通工程質量問題的獨到見解,受到出席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們的贊同。

  質量是一切工程的生命,也是交通行業的生命線。“十五”期間,江蘇交通在保持大規模建設力度的同時,也將一大批國家級、部級質量獎項和榮譽收入囊中。江蘇交通工程質量何以能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潘永和代表説,抓好交通工程質量,是我們交通建設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和具體表現。

  潘永和代表深有感觸地説,交通工程質量看似技術問題,但實際上遠不是這麼簡單,它也是管理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通工程質量始終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説得近點,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説得遠點,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和子孫後代的利益。

  聯絡實際,潘永和暢談了江蘇交通狠抓交通工程質量的“真經”。

  ──用質量公式作標尺。根據交通工程質量工作的實踐,江蘇省交通廳及時提出了“優質的工程=科學的設計+優質的材料+精細的施工+嚴格的監管+科技創新”的質量管理公式,既明確了優質工程的準確定義,又分析了打造優質工程的途徑方法。以此為準繩用於指導全省的交通工程建設,從思想上強化了建設者的質量意識,並通過對設計、材料組織、施工、監理等環節的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全國領先,建成一個個“品牌”工程。

  ──用監管制度作保障。江蘇交通工程的高品質立足於制度,受益於制度。通過建立和健全完備的建管機制和質量監督體系,為工程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江蘇交通在完善質量監督體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一是向交通工程一線派駐紀檢監察機構和監督工程師,以日常監督、現場巡視、飛行檢查等多種形式,採用技術和行政手段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監管。二是在交通重點工程中推行質量責任人檔案制、雙合同制和資金管理協議制等監管措施,實現了重點工程的“無縫隙管理”。三是制定《江蘇省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辦法》,作為農村公路的建設指導依據,同時培訓監理人員,合格者發放農村公路建設專項監理上崗證書,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公路監理隊伍。

  ──用科技創新作支撐。始終堅持“科技興交通”,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施工工藝水平,並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十五”期間,江蘇交通累計投入科研資金約2.95億元,完成科研項目271個,推廣新技術15項,其中2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得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其中,潤揚大橋的《南錨碇深大基坑排樁凍結法關鍵技術研究》,針對大橋所處自然環境條件複雜和錨碇基坑區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較差的實際,進行了大型物理模型試驗、數值倣真分析以及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題,達到領先水平。

  在談到 “十一五”期間如何抓好江蘇交通工程質量時,潘永和表示:江蘇交通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質量優先”原則,不斷更新質量理念,豐富質量內涵,在發展中更加注重減少資源佔用,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堅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和諧,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努力走出一條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交通工程建設管理新路子。

責編:張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