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劉廷煥:沒有國際化品牌 只能淪為別人"代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20:42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趙承、杜宇)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在即,面對國際卡産業巨頭的逼人態勢,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銀聯董事長劉廷煥有著深深的危機感。他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説,“沒有國際化的品牌,我們只能淪為別人的‘代工’。”

  “建立與大國地位相稱的自主品牌”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知名品牌。劉廷煥在討論中説,隨著聯網通用的不斷深化和銀行卡的日益普及,個人電子支付領域與百姓生活的關係日益密切,衣食住行概莫能外。跨國銀行卡公司攜國際知名支付品牌也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建設民族支付品牌是我國銀行卡産業發展到現階段必須邁出的一步。

  劉廷煥認為,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經濟以9%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建立一個與大國地位相稱的民族自主品牌,符合國家利益。創建銀行卡品牌,將大大提升我國銀行卡産業的整體競爭力,有助於進一步為持卡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支付服務。這一目標,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得到了各商業銀行、持卡人和商戶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當前,電子支付産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新的支付業務、支付模式、支付渠道和支付工具不斷涌現,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據預測,到2010年互聯網支付佔跨國銀行卡公司交易總量的比重將超過30%。劉廷煥説,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必須不斷進行技術、業務、渠道等方面的創新,提高各種新興支付技術、支付業務、支付渠道的研發和應用能力,在網上支付、IC卡應用、移動支付等方面拓展發展空間。

  “中國人走到哪,銀聯卡用到哪”

  中國銀行卡品牌的創建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截至2005年底,銀聯卡發卡量累計5.5億張,其中銀聯標準卡8600萬張。銀聯網絡延伸到美國、歐洲、日本以及港澳等18個國家和地區。

  “十一五”期間,是創建中國銀行卡品牌的最後機會。劉廷煥説,必須立足國內市場,立足服務國人,首先確保銀聯網絡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各項技術和系統運行指標全面向國際同行先進水平看齊。同時,全面提升銀聯卡服務品質,推動品牌服務升級,儘快建立以多樣性、差異化為主要內容的持卡人服務體系,為持卡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電子支付服務。

  在銀聯卡國際化方面,劉廷煥説,既要加快銀聯網絡全球延伸速度,又要深度開發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受理市場,基本實現中國人旅遊、商務到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受理銀聯卡,滿足國內持卡人的境外支付需求。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銀聯品牌成為國內持卡人的首選品牌,同時全面完成銀聯卡全球受理網絡佈局,實現“中國人走到哪,銀聯卡用到哪”。

  和諧才能共贏,共同的品牌需要共同的努力

  創建中國銀行卡的品牌,是銀行卡産業界共同的任務。一直呼籲營造和諧多贏産業生態環境的劉廷煥説,和諧才能共贏,共同的品牌需要共同的努力。

  劉廷煥説,建設和諧社會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根據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提出,要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金融業和諧發展。銀行卡産業涉及到的利益主體很多,利益關係也十分複雜,尤其需要和諧的發展環境。只有和諧發展,才能科學發展,才能健康發展,也才能加快發展。

  聯網通用就是為了實現銀行卡産業的資源共享、聯合發展。創建銀行卡品牌,根本目的在於,為我國銀行卡産業在國際上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劉廷煥認為,和諧的産業生態環境,必須要有良好的發展秩序,所有産業主體既能共同健康發展,又能共同分享産業利益和産業發展成果;既能充分競爭,又能相互合作。這種和諧的産業生態環境,不僅是我國銀行卡産業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銀聯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

  劉廷煥最後説,作為銀行卡的聯合組織,中國銀聯必須按照和諧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加強與世界各國銀行卡機構、銀行卡受理商戶的合作,爭取將中國的發展機會帶給世界。同時,在開放的環境中,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産業發展規律,借鑒跨國公司優秀的運作經驗。

責編:張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