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十一五”改革攻堅 專家向總理進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5:28 來源:中新網
    專題:展望“十一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二月六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小禮堂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學者座談會,就《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徵求專家意見。溫家寶總理在會上堅定地説:“報告中改革的分量要進一步加強,關於改革的內容不要吝惜筆墨。” 遲福林告訴記者,當時他在會上向總理建議“十一五”時期應在七個方面進行改革攻堅。

  認識改革正處在關鍵時期

  遲福林教授認為,去年以全國大部分省市農業稅的取消、非公經濟發展三十六條的出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推進為重要標誌,拉開了新階段改革攻堅的序幕。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改革力度比較大的一年,是某些領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也是改革攻堅和啟動“十一五”時期改革具有重要影響的一年。

  建立公共服務體制是重大任務

  遲福林指出,“十一五”時期,中國的發展和改革都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是“十一五”時期改革戰略的提升。

  為此,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産品。

  建立公共服務體制是政府轉型的重點

  遲福林認為,今後幾年政府要扮演好兩種角色:一是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尤其要“合理界定”和“嚴格規範”政府投資範圍以及中央與地方的投資事權;二是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應有突破

  他建議,“十一五”時期應當努力在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方面有重要突破。打破城鄉二元制度結構對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十分重要。“十五”時期,中國實現了城鄉稅制的統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建議“十一五”時期要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基本公共産品的供給可緩解收入分配差距

  遲福林稱,“十一五”時期應以基本公共産品的供給為重點,緩解收入分配差距。因為中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緩解收入分配差距,是一個重大問題。

  為此,要著力解決就業、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生産、食品、衛生)等五大最基本的公共産品供給。這樣,不僅有助於化解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而且能夠有效地解決未來一個時期再分配中的突出矛盾。

  組織力量研討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遲福林認為,應及早組織力量研討“十一五”時期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既涉及政府機構和部門利益的調整,又涉及中央與地方經濟關係的調整。

  為此,應當由超脫部門利益的機構&&,組織包括相關專家在內的研討班子,研討和起草改革的總體方案,並且應當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確定改革的主要原則和重點。

  儘快建立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

  遲福林最後稱,要著力推進政府行政體制改革,需要儘快建立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建議儘快建立國務院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以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改革中各部門以及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係,並由此進一步形成對改革的共識和改革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 (記者 顧時宏 )

責編:曹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