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最牽掛的人是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11:37 來源:中新網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或問最牽掛的人是誰?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有答案:即中國收入分配中最廣大的“塔底階層”──農民、工資偏低的農民工和城鎮中低收入者。

  煌煌兩萬言的《報告》,一筆筆、一樁樁清清楚楚記錄中央政府對“塔底階層”的關照。二零零五年,中央財政用於“支農”的指出將近三千億元人民幣,安排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專項補助、再就業補助二百零九億元。此外,義務教育、農村衛生支出也不在少數。

  二零零六年,推進新農村成為政府施政一大亮點,用於支農財政近三千四百億元;安排再就業補助資金二百五十一億元。當溫總理用不無亢奮的語調宣示:“今年在全國取消農業稅,標誌著在我國實行了長達二千六百年的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時,會場內外,掌聲大作。

  顯而易見,這些投入和支出,撒向的是最需要陽光雨露的人群,即早些年在媒體頻繁出現而最近比較少見的弱勢群體,凸顯本屆政府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

  實際上,中央政府的取向,同民心的動向是契合的。在各大官方和商業網絡裏,民生問題最受關注;看病、教育、住房“三貴三難”,被部分網民謔稱為“新三座大山”,冀望政府將之搬掉。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和平發展、繁榮興盛,已是不爭事實;但先富與後富,收入分配兩極分化,也是客觀現實。中央政府“多予少取放活”的導向,不失為解開這頑症之良策。

  但是,知易行難。何況,口惠實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基層代表委員就擔心“十五月亮十六圓”;還有網民質疑某些官員代表“作秀很精彩,落實輕飄飄”的作態。

  好在,今天的“兩會”,中國的政治民主生活已有長足進步,人們也會認真檢視各級政府的成績單。看一看“塔底階層”是不是真正享受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責編:王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