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走向新農村(3月5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10:18 來源:CCTV.com
    專題:CCTV-新聞CCTV-4聚焦2006全國兩會
    專題:中國焦點2006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視頻特刊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進入[今日關注]>>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聚焦三月的北京,中國人用智慧決策未來,用愛心規劃家園,用責任擁抱世界。2006的這個春天,中國播下了新的種子,13天的真誠互動,13個牽動百姓的期待。中文國際頻道《今日關注》攜手多家媒體,傾聽百姓聲音,解讀中國焦點,敬請關注。

  主持人(王世林):觀眾朋友,這裡是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歡迎收看《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目──中國焦點2006。

  

第一部分 一線記者看兩會


  主持人:今天上午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開幕會上做了《政府工作報告》。那麼會議上都有哪些最新的消息,我們首先請進我們兩會的首席記者任永蔚,永蔚,今天上午是在演播室直播了整個會議的情況,那麼你是在現場親耳聆聽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相信您的感受跟你的感受肯定和我們不一樣。

  任永蔚:對,我在大會堂裏聆聽總理的報告,我有一個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總理他不是在讀報告,而是在面對面的在跟代表説話,每一句都很中肯,而且字字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措施,正因為説到大家的心坎裏,所以代表引起了共鳴,整個報告過程大概有30多次掌聲,我自己也是很感動。

  主持人:我統計了一下,大概是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有30多次掌聲,確實整個氣氛一直非常熱烈。

  任永蔚:而且我自己體會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理在説到農村問題時,我自己也粗略地統計了一下,講到農村問題的時候,代表給予了七次掌聲。比如説總理在説到“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這裡獲得一次掌聲。然後總理説到“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這是一個重大轉變”,這裡也獲得了掌聲。然後總理還説到“通過堅持不懈努力,使農村基礎設施有一個大的改善,這裡又一次掌聲。還有説到農業稅的問題時,總理説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這是獲得第四次掌聲。那麼之後,總理還説到“現在農村工作更艱難,一定要堅定不移的推進”,獲得了第五次掌聲。特別是總理談到免除農村學雜費,“使農村普遍實行免除學雜費的義務教育時”,這一句話就受到了兩次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雖然這一塊不是在新農村建設這一部分裏面,但是也涉及到農村的問題。

  任永蔚:所以你感受到這個新農村建設它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標語,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且我通過總理在報告中,他一些著重語氣詞,我也有所觸動。


  主持人:哪些詞語給你留下印象?

  任永蔚:比如反哺,這是一個很人性化的詞,我們都知道“鴨反哺、羊跪乳”的道理,過去50多年中,中國的工業城市可以説積累是靠農村,在農村母親的奶水里長大了,現在孩子長大了,就應該回饋母親,相當人性化的。所以説,講到新農村的建設,總理他不是説的一個口號,而是對農民進行人的關懷。

  主持人:看來今天上午整個報告,給你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總理談到新農村建設這一塊比較多,其它還有什麼比較深刻的感受?

  任永蔚:而且總理説到台灣問題,我想大家當時也感受到了。

  主持人:掌聲持續時間特別長,特別熱烈。

  任永蔚:對,而且今天我們再説到農村問題,我做了一個有心的這麼一個觀察,就2005年的報告跟2006年的報告對比一下,去年總理對農民做出的承諾,今年可以説件件都得到了落實,我想明年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今年這些對農民的這種莊重的承諾也相信都會件件得到落實的。

  主持人:好,這就是我們的首席記者任永蔚,今天給我們帶來會議上的最新消息。

  

第二部分 今日焦點

  觀眾朋友,這裡是《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目──中國焦點2006。我們的兩會特別節目是和八家媒體共同聯動、共同來關注的,這些媒體今天都在關注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民日報:

  “農”字開篇的人大會議

  “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實現未來5年的宏偉藍圖已經從“農”字開篇。“農”字開篇合國情,順民心,後勁足。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中國新聞社:

  不能讓農民作“過路財神”

  全國人大代表周家貴:不能讓農民作“過路財神”,不能讓農民好不容易才從這個荷包送進去的錢又從另一個荷包裏拿走了。

  中國新聞社:

  不能讓農民作“過路財神”

  全國政協委員、作家賈平凹: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扎紮實實,“不能走形式,不能哄人,不能做花樣文章”。

  國際在線:

  總理一諾千金 農民雙喜臨門

  “古今興盛皆在於實,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溫家寶總理2005年兩會作出的惠農承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件件有了安排,給中國的9億農民帶來了欣喜。一年間,政府從每項實事抓起,從每個細節做起,向全國人民交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答卷。

  中國新聞網:

  “兩會”在不變與變中前行

  今年“兩會”呈現不少積極變化。在與民眾互動中,此次“兩會”更加注重體察民情,聆聽民聲,聚納民智,便利民生。在不變與變之間,正如《易經》所雲:“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如斯,則未來中國將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第三部分 新農村建設路到底該如何走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目──中國焦點2006。

  今天上午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開幕會上做了政府工作報告,今天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就是關於新農村建設。那麼溫家寶總理在談到新農村建設這部分的時候有一句話被媒體廣泛引用,我們可以一起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溫家寶總理談到説要下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説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另外他也談到了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會達到3397億元,比去年增加了422億元等等。因此媒體評論説這就像一股春風刮向了農村,農村的“三農”問題一定會有一個更大的轉機。

  今天可以説在會上大家關注的是這個話題,那麼會後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也是這個話題,我們今天的《今日關注》關注的也是這個話題。演播室請到了三位嘉賓來參與我們的節目,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黃山市委書記王啟敏先生,全國人大代表,歡迎您到演播室來。還有一位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農村專家農村部的部長韓俊先生,您好。還有一位是江西省贛州市委副書記賴聯明先生。您好。今天可以説是專家和我們的人大代表一起來談新農村建設的話題。我想,你們三位肯定也猜到了,今天我第一個問題問你們,肯定是關於今天上午政府工作報告,你們印象中哪些話、哪些點給你們留下了印象,黃書記?


  王啟敏 人大代表 黃山市市委書記:總理的報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新農村建設這個問題。第一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農業稅全免,結束了2600年來皇糧國稅,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主持人: 全免農業稅,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韓部長。


  韓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總理講要把國家基本建設的投資重點要轉向農村,這句話,這個政策是對中央和各級政府的要求,這個政策的含金量是極高的。

  主持人:您最深的印像是什麼?賴書記。


  賴聯明 人大代表 江西省贛州市市委副書記:但是他在報告當中也談到了當前農業的基礎設施,這個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農民增收、農業增産還有很大的難度。

  主持人:對。確實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也談到了,説農業基薄弱狀況沒有明顯的改變,保持糧食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增加了。我們也知道胡錦濤總書記實際上他也非常關心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我們這兒有一個故事關於朱德和張思德的故鄉四川省儀隴縣,是26萬人的飲水問題,我們這兒有這樣一個故事先來看一下,然後回來接著聊。

  解説:

  2005年12月15號,記者在四川省儀隴縣九萬村看到村民喝上了清潔乾淨的自來水,據儀隴縣水利局負責人介紹,這項涉及了19593處的人飲工程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完成,結束了全縣漢山區26萬農民缺水喝的歷史。2004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對儀隴縣26萬群眾飲水難做出了重要批示,並於8月親臨儀隴視察,要求切實幫助老區人民解決生産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當地政府立足群眾參與這條主線,按照飲水困難對象、國家補助對象、規劃設計方案、民主管理程序、工程管理決策和幹部責任六公開的辦法,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紮實推進人飲工程建設。通過建設集中供水站,機井、大口井、水窖、水櫃和洪層儲水等多種方法,徹底解決了26萬農民的飲水困難。

  儀隴縣農民:現在水多好哦,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了,(吃水)又乾淨又方便。

  解説:

  人飲工程建好後,儀隴縣還積極引導人民成立了用水協會,實現了民主管水、規範用水,建立了一整套村民用水的暢銷機制,確保了群眾飲水安全。

  主持人:可以説總書記非常關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今天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非常明確地體現出來了,而且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除了我們剛才首席記者談到的一些她整理的掌聲的情況以外,我注意到溫家寶總理在談到要下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點轉向農村這句話的時候,我記得在一句話裏邊實際有兩次掌聲,可見大家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那麼,韓部長到底現在廣大的農村在基礎設施這一塊缺口有多少?

  韓俊:缺口到底有多大是很難説清楚的。過去實際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是放在城市,農村就是村事村辦,鄉事鄉辦。

  主持人:自己解決。

  韓俊:主要靠集資,我們過去大的盤子,産值財政3萬多億收入,用於“三農”支出是接近3千個億,其中用於這些直接改善農民生産和生活設施的投資不到300個億,所以説欠帳非常多,缺口確實非常大。

  主持人:今天兩位書記來到了我們的演播室,也介紹一下你們的情況,你們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怎麼樣?農村基礎設施這一塊?王書記。

  王啟敏:我聽了總理的報告感覺到政府,就是國務院對農村的投入確實力度加大了,但是我也考慮到農村實際上現在需要辦的事情很多,特別是新農村建設要辦的事情很多。關於國家財政本身實際上是不夠的,應該由各級財政都應該來承擔這個責任。我們市今年在財政預算當中就比過去增加了21%支農資金。同時我們也整合各項支農資金,用到我們的重點建設方面去,我認為這是比較好的。

  主持人:就是説我們做出這樣的安排,也是針對我們黃山市具體的農村基礎設施情況而定的。

  王啟敏:對,對。

  主持人:到底現在黃山這一塊缺口大嗎?

  王啟敏:我們農村建設現在缺口也是比較大的,因為山區道路建設這就需要很多資金。另外農村的衛生、農村的教育,這些建設現在過去缺口都比較大,現在還需大投入來解決這個情況。

  主持人:贛州的情況怎麼樣?賴書記。

  賴聯明: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贛州市快速搞新農村建設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

  主持人:有很多試點是吧。

  賴聯明:有4025個示範點,主要以山區為切入點,因為新農村建設不像過去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事論事,它涉及到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設施。

  主持人:全盤考慮。

  賴聯明:要很大的投入。很大的投入,從贛州的實際情況主要有這麼幾塊,一個是整合各種“三農”資金,把涉及到農村的扶貧資金,包括農業、交通、水利、能源資金整合起來。第二,凡是農民能夠直接受益的,農民自己投一部分。第三,發動社會各界捐助一部分。第四,我們財政投一部分,贛州今年要拿出總財政的八分之一投到新農村建設上,同時我們市委市政府組織了40多個單位下到基層第一線挂鉤幫扶,那麼這些單位要支持一部分。從2005年一年的情況來看,我們投入了5.6個億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當中去。當然這個資金缺口還是很大的,還遠遠不夠。

  主持人:剛才您談到的這6個方面,也説明市委市政府也確實在這方面加大了力度。韓部長剛才聽了兩位書記的介紹,我覺得好像從地方這個角度來看是非常積極的,關於新農村建設這一塊,地方已經出臺了很多具體的措施來加大投入,來落實資金等等。關於中央的財政支持這一塊,我們注意到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的,説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比去年相比增加了422億元。對這樣一個數據,您覺得增加的力度怎麼樣?

  韓俊:應該説去年已經增長了300多億了,今年在去年增長的基礎上又增長了很多。但是這422億對於解決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説要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主持人:地方很積極,你看剛才王書記和賴書記都很積極。

  韓俊:還是應該有更多的辦法,不但是新增長的財政收入要重點予以農村,向農村傾斜,忖量的財政盤子也要調整,更重要的要開闢新的投資來源,總理講的比如説土地出讓收益今後要主要用於農村,這是總理前不久講的話,這個政策的含金量也是極高的。

  主持人:王書記和賴書記都談到了他們有很多具體的措施要落實,把這些資金落實到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去。剛才韓部長也講到了,從資金的缺口來看還是非常大的,地方又要發揮積極性,中央財政也在支持,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具體的有沒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怎麼樣去解決這些困難,克服這些困難?王書記。

  王啟敏:在落實當中,我們説肯定要存在一些困難問題。

  主持人:這兒投多了,那兒可能給的少了。

  王啟敏:資金盤子就那麼大。

  主持人:但是要多予少取。

  王啟敏:現在支持農村新農村建設,我想大家的思想是比較統一的,所以在做工作的時候是比較好做的。所以,城市怎麼樣來帶動農村,工業怎麼樣來反哺農業,這個道理現在是普遍性反應比較好的,大家思想是比較通的,我認為這個工作也是比較好做的。

  主持人:就是説從觀念上來講,大家還是比較一致的,對工作的推進還是有好處的。

  王啟敏:對,有好處的。

  主持人:賴書記您覺得呢?

  賴聯明:我覺得投入新農村建設的錢是有限的,怎麼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口上,最重要的要尊重農民的意願,比如修條路,先修路還是先搞水利,農村説了算。我們贛州的做法是由農民自主申報,滾動管理。

  主持人:自主申報,我這兒是不是要發展新農村,要自主申報。

  賴聯明:要大多數群眾同意,群眾有積極性的事,這事就好辦了。

  主持人:自主申報,滾動管理。

  賴聯明:同時籌措、收集的錢不容易,要以獎代補。

  主持人:以獎代補,通過獎代替給他的補貼、補助。

  賴聯明:另外以社會形式進行補助,這樣就把有限的錢用到了刀口上。

  主持人:好,剛才幾位嘉賓給我們介紹了關於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問題。

  觀眾朋友這裡是《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目─中國焦點2006,今天我們關注的話題是中國新農村建設,路該怎麼走,稍後繼續收看。

  主持人:好,剛才我們一起聊了關於很多新農村建設這個話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我們前面的首席記者也介紹了,今天會議上代表們的掌聲非常地熱烈,可見大家對新農村建設,就是説代表和委員們他們也非常地關注。所以,我們的記者特別也採訪了一些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是怎麼説的。

  新聞片:《人民的聲音》

  記者:我注意到您這次提出了一個在全國建立農民工外出務工信息網,我想了解的是這個信息網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

  胡成中 政協委員:大概我估計30%左右的農民在當地是找不到工作,有了這個信息網以後,這個信息溝通起來比較快,他在網上就可以看到哪需要哪些工種的技工。那麼政府也有針對性的培養,比如説鉗工、電焊工,因為技工現在還是比較缺的。

  朱立軍 人大代表:溫總理的報告當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陳鵬飛 人大代表:我認為首先是要讓老百姓能夠吃的上乾淨的水,能夠看得起病,能夠上得起學,特別是今年提出來要解決農村所有學雜費的問題。

  萬利雲 人大代表:農民是天天盼望著修路,修柏油路,在我開會之前農民都到我家來進行發言。萬代表你到北京去了以後一定要把我們的心聲反映到大會堂去,希望中央加大對我們農村道路資金的投入,同時也要建立一種長效的機制,對農村的道路進行管理和維護。

  吳明樓 人大代表:我建議能不能把人類居住的地方和牲畜飼養的地方截然分開來,目前用的是人畜都用於同一個水源,如果把居住的地帶和牲畜飼養的地方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能把人、畜飲用水這一塊問題就徹底解決掉。

  主持人:實際上這些代表和委員他們談的這個問題都非常具體,具體的問題也涉及到了今天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這樣一條,就是溫家寶總理説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搞好規劃。韓部長,到底我們怎麼樣才能做到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您給我們解釋一下。

  韓俊:這個實際一層含義是從當地財力出發;另一層含義是從農民的承受能力出發,實際上就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夠盲目攀比。比如説在浙江,他們搞新農村建設,一個村大約需要400萬,但是到江西可能他們的規劃就達不到那麼多。

  主持人:您説什麼需要400萬?

  韓俊:我是説一個村莊整治,一個村莊的建設的費用。而在江西一個村大約規劃是20幾萬塊錢,財力差距這麼大,農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

  主持人:這就要因地制宜。

  韓俊:不能盲目地攀比,一定要量力而行。

  主持人:這是您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叫量力而行。今天我們再來問問王書記和賴書記,結合你們的具體情況談一談,你們怎麼解決因地制宜的問題?

  王啟敏:剛才韓部長已經説了,我認為講的非常到位。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夠一哄而上,過去那些教訓,我們應該要吸取。所以現在對新農村建設提了很多很多,如果你那個地方承受能力的不到,硬要幹,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比如説我們黃山是旅遊地區,那麼在黃山旅遊地區來建設這個新農村怎麼辦?我們就是以旅遊帶動。

  主持人:這也是黃山一個最大的特色。

  王啟敏:是我們黃山的一個特點。

  主持人:對呀,很多旅遊地區實際上就在農村地區。

  王啟敏:對對,我們黃山一萬平方公里,整個來講農村人口占70%,所以在新農村建設當中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了一個“抓百村促千村”的工程。為什麼要抓百村呢?這一百個村調整的是比較好的,所以第一個層次來建設它,這樣帶動、示範同時也促進一千個村的建設問題。

  主持人:這可以説是黃山的一個特色,把發展旅遊業和農村的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塊兒。我這兒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朱?的唯一棲息地在陜西的洋縣,現在朱?自然保護區還有糧食收購企業,還有農民簽了一個協議,這個協議規定以後農民在種水稻的時候不能再施化肥,也不能再用劇毒的殺蟲劑了,這樣保護朱?和農民的利益之間産生了矛盾,怎麼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新聞故事。

  新聞片:《朱?安逸我致富 》

  解説:

  在洋縣,朱?就生活在村落裏,以水稻田中的泥鰍和昆蟲為食物,使用化肥和農藥將對它的生存有巨大的威脅。由於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這種稻米的産量每畝要下降一百公斤,保護區依照協議無償向農民提供優質稻種,環保肥料、殺蟲燈,農民還從國家林業局下撥的經費中獲得補貼,在當地,這種朱?大米的市場銷路非常好。

  李彥民 陜西省洋縣劉莊村:綠色稻米的回收價格每斤高2毛錢,價格上去了,另外保護站每畝給補貼320元錢。算一個通盤帳,把這些統統算在裏邊,農民每畝增收100元左右。

  解説:

  為了調動村民保護朱?的積極性,國家林業局還出資協助農民改善基礎設施,草壩村的這條朱?路就解決了村民的果品外運問題。

  史小平 陜西省洋縣縣長:朱?能在洋縣繁衍生息,不斷壯大,關鍵在於我們把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民增收很好的結合起來。

  解説:

  據了解朱?保護區還大量聘用農民監管朱?巢穴,積極開展朱?旅遊。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間,朱?巢區群眾平均每人增收500元,實現了生態建設與農民增收的雙贏。

  主持人:的確,各地發展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和當地的特色結合在一塊兒,但是保護農民的利益應該還是放在第一位的。賴書記,在贛州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您覺得怎麼樣結合自己的地方特色來因地制宜的發展新農村?

  賴聯明:我感覺新同村因地制宜這個問題首先一定要尊重農民的理念,農民願搞什麼,先搞什麼,後搞什麼,讓農民説了算。比如我是先修路還是先搞水利還是先蓋廁所,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性格。

  主持人:假如我這個村想先修路,從政府這個角度就應該幫助他們先修路,尊重他們的意願。

  賴聯明:對,這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們贛州有一個大漁縣的水南村有508戶,2030個人,大多數認為應該搞一條抽水溝,管到700多米,同時修800米的公路、水泥路,這個對農民來説是非常高興的。再比如我們贛州的新農村建設在村莊整治這件事當中,它因地制宜,它不是每個村莊都全部推倒,空心村改造、村莊整體改造、村莊部分改造,有社區新村型,還有一個自然風光型,這就根據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主持人:這也是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賴聯明:對,同時節省投資,農民的積極性也高。

  主持人: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和從實際出發這個話題可以説是非常永恒的一個話題了。韓部長,您能不能給我們總結一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韓俊:新農村建設,我覺得農民是主體,一定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府主要是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要發展農村的社會事業,生産發展了,還是要為農民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要真正讓農民能夠投身到新農村建設這個偉大的事業中來。

  主持人:王書記、賴書記,對你們自己城市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望?

  王啟敏:我們的城市建設現在向國際化這個標準在推進,因為黃山是一個國際旅遊勝地,所以按照國際化的標準來推進,同時以城市建設帶動農村建設。

  主持人:賴書記。

  賴聯明:我們想把贛州打造成一個紅色旅遊型。

  主持人:好,今天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話題我們先談到這兒,非常感謝三位到演播室參與我們的節目。謝謝你們。

  觀眾朋友,明天的《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目──中國焦點2006,我們會關注開局“十一五”,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十一五”規劃的一些情況。

  今天節目到此結束,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製片人 楊繼紅

  策劃 王冬妮

  記者 騰雙雙 刁偉華

  編輯 董寶磊 施蕾 倪彬彬

  主持人 王世林

  監製 馬勇 王未來 王躍華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