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媒體看兩會](3月6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07:59 來源:
    專題:CCTV-新聞CCTV-4聚焦2006全國兩會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CCTV.com消息(媒體廣場):人民日報──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昨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今天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都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報道了這個消息。人民日報的消息説:這次會議將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為今年和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推動我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繼續前進。

  新華每日電訊──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信號

  在昨天的第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在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解讀後認為:總理報告積極回應了百姓對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期?,傳遞了以民為本、科學發展的新信號。

  20處“投入”、8處“支出”:高“含金量”數據改善群眾生活。造福億萬群眾,突出民生本色,這是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大特點。

  細讀工作報告,提到“投入”的有20處、“支出”有8處,主要涉及新農村建設、教育、醫療、就業、環保、生態、安全生産等等,無不與人民生活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絡。

  83次“改革”、29處“體制”:改革措施劍指深層次矛盾。

  GDP增長8%左右、能耗降低4%左右:新的預期目標促進科學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出今年的預期目標時,首次列入了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這一新指標,這是對GDP增長8%左右的一個經濟增長質量指標。

  5個問題、8項任務:憂患意識迸發激流勇進的信心。

  民生難題日益增多、安全生産形勢嚴峻、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成就的同時,也提出了當前的5個新問題,並以此作為今年8項工作的著力點,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中國青年報──政府工作報告:特點、亮點、新意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向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作了政府工作報告,這次報告有哪些特點、亮點和新意?今天的中國青年報專訪了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

  亮點一:通篇貫穿科學發展觀。報告體現了兩個著力點:著力解決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問題,著力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三個堅持……)

  亮點二: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亮點三:政策制定更具針對性,最低小時工資制進入總理報告。

  亮點四:新農村建設方向明確,態度堅決,重點突出,頭腦清醒。

  亮點五:更加關注民生,全面履行政府職責。

  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

  工人日報──政府工作報告令人振奮 代表委員細説“前所未有”

  今天的工人日報在報道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時用了這樣的標題:政府工作報告令人振奮,代表委員細説“前所未有”。工人日報在報道中重點關注了“免除農業稅”、“義務教育免費”、“投資偏向農村”、“突出抓‘看病難’”等幾個問題。

  光明日報──用“加減乘除法”解讀義務教育

  今天的光明日報把報道的重點落在了義務教育之上。文章引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用加減乘除法解讀了今後我國發展義務教育工作的重點。

  加─增加教育投入

  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乘─倍加重視教師工作

  除─剔除擇校之風

  法─令行禁止防止亂收費

  參考消息──海外輿論關注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十屆人大四次會議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海外各大媒體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今天的參考消息也對這些報道進行了轉載。法新社報道説,2006年擺在中國政府議事首位的是經濟政策和台灣問題。德新社文章介紹,今年人大會議關注的焦點是消除不平等和改善農村地區8億多人口的生活條件。路透社和美聯社也對此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日本《每日新聞》的報道題為《實現向共同富裕戰略路線的轉變》。

  環球時報──世界關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今天的環球時報也轉載了一些海外媒體的報道,韓國媒體稱,“兩會”召開吸引世界目光,“兩會”是中國最大的政治活動。法新社報道中國的目標是均衡受益,國民經濟發展中嚴重的不平衡問題應該得到及時解決。美聯社電文稱,政協的新功能是信息傳遞者,中央領導希望通過人民政協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達信息,也就是政府正在對人們關心的貧困和腐敗問題採取行動。美國布隆博格新聞社的報道關注中國堅決反對“台獨”活動。俄塔社的報道重點是“兩會”要讓農民得到實惠。而一些旁聽的外國人則表示,今年的“兩會”更加開放了,為外國人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國情況的機會,通過關注大會,可以消除西方對中國的許多誤解。

  

[兩會話題]

  中國青年報──朱永新委員:為代課老師提供最低工資保障

  中國青年報兩會特刊“聚焦城鄉教育鴻溝”今日話題專欄有篇報道《朱永新委員:為代課老師提供最低工資保障》。朱永新,全國政協常委、蘇州大學教授、蘇州市副市長,他這次帶來了16份提案,排在首位的是“關於啟動農村教師培養國家行動計劃的建議”,緊隨其後就是關於代課教師問題的建議。

  朱永新委員舉了一個例子,在陜西藍田縣九間房鄉柿園子小學,李小峰身兼數值,是那裏唯一的老師──13年教齡,31歲,月工資103元,教過134名學生,並有4名考入大學。可就是這103元的工資,在2004年也停發了。朱永新委員説:不能僅靠教師良心來維持我們的教育。

  代課教師的出現有教育的歷史背景,要解決這個問題,朱永新委員認為,為代課老師提供最低工資保障,直至實現同工同酬,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而大部分代課老師的收入還達不到最低工資標準。他建議,應重新分配國家與地方在義務教育方面的財政分攤比例,以中央和省一級政府作為義務教育經費負擔的主體,這樣教師的工資問題將不再受地方財政狀況的影響。而這,在即將提交人大會議審議的《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中已經涉及。

  中國青年報──師資豪華陣容扎堆 城鄉教師仍在單向流動

  中國青年報同一版面還有一篇報道《師資豪華陣容扎堆 城鄉教師仍在單向流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龐麗娟代表在為本次兩會實施的一次調研中發現,在現有師資城鄉流動的模式有大概有三種。一是,城鄉教師支教農村學校的“城-鄉-城”模式;二是,農村教師到城市學校學習進修的“鄉-城-鄉”模式;三是農村教師流失的“鄉-城” 模式。而實質上,城鄉師資基本仍是單向流動,這就造成了師資“豪華陣容”扎堆城市的局面,並給農村義務教育及其質量帶來了沉重打擊。

  關於解決的辦法,龐麗娟代表認為,“目前現有的政策措施還不足以改變現實,這些措施也遠未能制度化。”

  科技日報──貼瓷磚、造洋房,扛著鋤頭進電梯

  科技日報兩會特刊版,《貼瓷磚、造洋房,扛著鋤頭進電梯……──人大代表直擊新農村建設六大誤區》。文章説,廁所貼瓷磚、門前建噴泉、貸款建洋房、扛著鋤頭進電梯……這些看似誇張的現象,卻成為一些地方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追逐的樣板。參加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對當前新農村建設中暴露出來的認識偏差和實踐誤區,進行深刻剖析和批評,催人警醒。

  小康不小康,關鍵不是看住房──發展生産是根本。

  “只見新房子,不見新農村”──形象工程要不得。

  亂佔耕地無法向子孫交代──節約型新農村是方向。

  “搬一次家搬掉半條命”──扒房扒墻不可取。

  村戶千差萬別──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

  “大躍進”搞不成新農村──要靠幹部群眾的艱苦奮鬥。

  科技日報──超級稻為何不能變成“普及”稻?

  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一季超級稻畝産700公斤,而我國水稻平均畝産只有420公斤,超級稻僅佔全國水稻種植總面積的1/10。農民兄弟們為什麼不種高産的超級稻?

  來自《科技日報》的報道説,全國人大代表黃培勁的回答是“推廣出了問題”。主要是體系不健全和農民缺乏技術兩個問題。黃培勁代表分析説,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種子的推廣是以行政為主導的,2000年《種子法》出臺後,以企業為主體的新體系在慢慢建立,但現在很不健全。一些有技術能力的稍具實力的公司在推廣良種過程中,因為地方保護主義而舉步維艱。

  “買回超級稻就能出高産?那可不一定!”黃培勁代表介紹説,農民對超級稻種植技術的掌握程度低,是普及難的另一個原因。黃培勁代表希望政府能關注超級稻推廣的現狀,扶持龍頭企業,真正建立起企業為主體、鄉鎮農技推廣站為技術服務終端的新體系,讓高産的超級稻早日變成“普及”稻。

  京華時報──蕭灼基:應實行購房花銷免徵個稅

  兩會期間房價問題成為市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京華時報的報道説,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表示,降低老百姓的購房壓力,政府應該實行購房花銷免徵個稅的措施。

  蕭灼基認為,市民買不起房有兩個原因,一是收入低,第二才是房價高。對於房價高,蕭灼基説政府應該降低土地的批用價格,在開發商方面,應該通過稅收杠桿控制其獲得暴利。他表示,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利潤太高的行業不可能維持太久。房地産業的利潤率不應該超過 10% ,按照他所掌握的情況,中國房地産企業的利潤水平遠遠超過了這一指標。

  蕭灼基在談及如果減輕市民購房壓力時提出一個觀點──老百姓用於購房、按揭的費用,不應該納入個稅徵收範疇之內,即實行稅前買房。他説,政府應該給出政策支持稅前買房,政府此舉可以起到既能夠減輕老百姓購房壓力,又能刺激百姓購房消費“雙贏”的效果。

  另外,蕭灼基還表示不贊成提高首付比例,他認為首付比例不應該提高而是要降低。

  京華時報──建全民免費醫療體系行不通

  針對目前大家廣泛討論的醫療高收費、醫療體制改革、社區醫療機構發展、天價醫藥費等問題,委員們都談了自己的看法。政協委員們的發言裏也經常提到“看病難、看病貴”這6個字。

  來自《京華時報》的報道説,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高強表示,從中國的情況來看,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再建一個全民免費的醫療制度是很困難的。高強説:“如果再建一個特別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會滿意的。現在“核磁共振”都有了,再建一個只有一個聽診器水平的醫療保障體系是絕對不行的。我們的醫療改革關鍵是機制的問題。公立醫院現在實行的是創收的機制,政府給錢不多,醫院只能創收,創收以後歸醫院自己使用。但這個創收機制問題就大了,如果不轉變,很難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

  北京晨報──藥品仲介每年賺走兩千萬

  “提到看病難、買藥貴,人們都把眼光集中到醫院,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在藥品行業有著36年從業經歷的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林明美道出了藥價虛高的“利益鏈”。來自《北京晨報》的報道説,這個“利益鏈”其實包括了源頭、流通和終端,三個環節。從源頭上看,幾毛錢的APC片,換個包裝或規格,取個新名再上市就能賣到幾元甚至十幾元。林代表坦言,目前我們國家“通過審批的真正有用的新藥是少數,大量低水平重復,導致行業無序競爭。”

  在流通環節上,藥廠並不是贏利的“大頭”,仲介公司成了醫院和藥批企業之間增加的又一利益主體,據林明美透露:北京市5大藥品採購招標公司,僅兩年半的時間就給了仲介公司4600萬。這些個公關費和手續費,最後都要轉嫁給老百姓。而在醫院環節藥品加價一般在15%,藥品收入佔到醫院收入的40%。在日本,醫院的加價幅度是6%至9%。”林代表呼籲政府應該嚴格控制藥價,“現存一種藥多個價的問題必須遏止。”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