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會客廳?小崔會客]甘肅省省長陸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20:15 來源:
    專題:CCTV-新聞CCTV-4聚焦2006全國兩會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視頻特刊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進入[新聞會客廳]>>

陸浩、崔永元在會客廳演播室

  CCTV.com消息(新聞會客廳?小崔會客):

  主持人:各位朋友好,歡迎收看我們的節目。今天我們請來的客人是甘肅省省長陸浩先生,讓我們歡迎他。請坐。我説出來您可能都不信,我做了十年主持人了,這是我第一次採訪一個省長。

  陸 浩:你不是經常採訪高層嗎?

  主持人:沒有,從來沒有,你可能記錯了,那是水均益和白岩松。他們老安排我採訪老百姓,今年兩會説讓我採訪高層領導,我心裏直打鼓。後來我想了想,高層領導也是老百姓,您覺得我的觀點對嗎?

  陸 浩:是,非常正確。

  主持人:甘肅我就去過一次,是絲綢之路節的時候。

  陸 浩:那是1992年,十幾年前的時候。

  主持人:現在應該變化特別大了。

  陸 浩:恐怕是相當大的變化。

  主持人:我要考您一下,我這兒有一個地圖,這是甘肅省的地圖,我想考一考省長,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在哪兒。

  陸 浩:我閉著眼睛都能説上。

  主持人:您來幫我指一指,蘭州在什麼地方?

  陸 浩:這個位置。

  主持人:這兒是蘭州。臨洮縣在什麼地方?

  陸 浩:臨洮縣在蘭州的南面,臨洮縣,定西市的臨洮縣。

  主持人:在這個位置。臨洮縣的賀家溝在什麼地方?

  陸 浩:賀家溝在臨洮縣的洮陽鎮。

  主持人:賀家溝黃建國他們家在什麼地方?

  陸 浩:就在那個村裏邊,小山村裏邊。

  主持人:沒標出來。

  陸 浩:沒標出來,這個地圖比例尺太小了。

  主持人:能看得出來您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我聽説臨洮縣好像不是特別富裕,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前,我知道所有人到這個演播室,尤其是省長、省委書記,都願意説自己的家鄉有多好,有多好,但是我還是想逼著您説,臨洮縣在改革開放之前有多窮。

  陸 浩:因為臨洮縣處的環境非常嚴酷,在黃土高原上,實際上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結合部,它的特點就是乾旱、少雨,可以説是十年九旱,所以它的農業基礎非常脆弱,還不僅僅是改革開放以前,可以追溯到更遠,您知道清末。

  主持人:清末我還很小那時候。

  陸 浩:對,那時候沒有你,也沒有我。左宗棠當時是陜甘總督,他給光緒皇帝寫了一個奏折,因為他在甘肅做官,這個奏折裏怎麼寫的呢?叫隴中苦疾甲于天下,人家桂林山水甲天下。

  主持人:他意思是説,這個地方是他見過最苦的地方。

  陸 浩:最苦,最窮的地方,改革開放以後,由於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臨洮的面貌,包括定西市整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持人:我知道您去臨洮縣次數特別多,從1993年開始去,是吧?

  陸 浩:1993年當時省委安排每個領導同志都要聯絡一個縣,聯絡一個困難縣,臨洮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所以我從1993年開始就聯絡臨洮縣,每年都要去幾次。

  主持人:2005年去了四次。

  陸 浩:去了四次,當然還有別的任務,比如正在搞先進性教育,就是保持共産黨員的先進性教育,也是我的聯絡點,所以去的次數就更多一些。

  主持人:而且今年生日剛過的五天又去了一次。

  陸 浩:生日?

  主持人:2月25號去的不是嗎?

  陸 浩:和生日沒有關係。

  主持人:就是我的生日過後五天您就去了。

  陸 浩:您的生日,你沒提前聲明,是,那我們應該給你祝賀生日。

  主持人:2月25號去,這是離現在最近的一次,這次覺得臨洮縣有什麼感覺?

  陸 浩:這次我去了我們瓦廣吉同志,瓦支書所在的那個小山村。

  主持人:他是村裏的支書。

  陸 浩:他是老支書了,他帶領群眾致富,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持人:瓦支書,您要帶領群眾致富,自己先得富了吧?

  瓦廣吉:我致富先自己致富,自己致富了再帶動大家。

  主持人:其實您致富的情況都是您家裏的隱私,您介意我問一下嗎?

  瓦廣吉:可以。

  主持人:那您把您2005年的收入情況給我們彙報一下。

  瓦廣吉:好,我2005年的收入是這樣的,主要是以種洋芋為主,洋芋、藥材。

  主持人:洋芋就是土豆,也叫馬鈴薯是吧?

  瓦廣吉:洋芋、藥材、食用菌這三個方面。

  主持人:能説得細一點嗎?洋芋掙了多少錢?

  瓦廣吉:可以,洋芋一口人能收入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錢,藥材2005年全家收入兩萬一千七百元,食用菌收入了一萬五千元,包括養殖業、種植業,一共加起來,五口人收入五萬一千元。

  主持人:在村裏是最多的嗎?

  瓦廣吉:我家裏的情況是中上水平。

  主持人:在村裏是中上水平,五萬一千元錢放在家裏什麼地方?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説五萬一千塊錢是怎麼花銷?

  瓦廣吉:用於家裏再發展生産,再擴大生産,下一步再建個小廠子,中藥材加工廠,這樣花銷。

  主持人:家裏添置了什麼東西了嗎?

  瓦廣吉:一般情況,那就是家裏的傢具,蓋點房屋。

  陸 浩:買汽車。

  瓦廣吉:汽車現在還沒買。

  主持人:摩托車?

  瓦廣吉:摩托車有,三輪車有。

  主持人:彩電。

  瓦廣吉:彩電都有。

  主持人:衛星接收天線。

  瓦廣吉:全部有。

  主持人:麻將。買那玩意兒有啥用?反正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我們再請上一家,這家就是剛才我讓您在地圖上找而沒找到的黃建國家,咱們先看看黃建國家的情況。黃建國家去年收入一共是二點一三萬元,他是全村66戶中最富的,他靠什麼致富的呢?他就靠這個致富的,這叫土豆,在當地叫洋芋,也有的地方叫馬鈴薯,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黃建國一家。

  黃建國:省長,你好。


黃建國一家三口在會客廳演播

  主持人:我剛才跟大家報了,你去年的家庭純收入是兩萬一千三百元錢。

  黃建國:是。

  主持人:這個是怎麼掙來的這些錢?

  黃建國:主要就是靠種洋芋。

  主持人:也是種洋芋。

  黃建國:就是種洋芋,然後就是養殖業,最後就是勞務輸出,就靠這三項。

  主持人:你的村叫賀家溝村是吧?

  黃建國:對,叫賀家溝。

  主持人:賀家溝村有六十六戶人,六十六戶人都在種洋芋?

  黃建國:幾乎百分之百的人種洋芋。

  主持人:對,百分之百的人種洋芋,那我就不明白了,都種洋芋,為什麼你成最富的了?

  黃建國:這就是種洋芋,一個是洋芋的選籽種方面,再一個是管理和銷售方面,群眾的看法不同。再一個在機會把握方面不同,趕不上機會的話,價格也提不上去,比如説在打農藥等等管理方面如果趕不上,差一星期到十天,每畝地洋芋的畝産上就明顯減産。

  主持人:你有什麼特殊的辦法?

  黃建國:我的特殊辦法就是,以前我們特別窮,每畝地産洋芋兩千斤到三千斤左右,畝産收入就是三百到四百元,如果經常這樣下去,別説是讓孩子讀書、吃飯,就按我們山區人説的話,就連媳婦都娶不上,確實沒辦法。

  陸 浩:媳婦都娶不上,娶不上媳婦。

  主持人:娶不上媳婦,這是誰呢?

  黃建國:這是我老婆。

  主持人:你是説有的人是吧?

  黃建國:對。

  主持人:娶一個媳婦要花多少錢?

  黃建國:在十年之前,兩千到三千元。

  主持人:現在呢?

  黃建國:現在三萬元,就可以娶老婆。

  主持人:漲了十倍。

  陸 浩:大概還沒算蓋房子,如果加上蓋房子兩千塊錢肯定不夠。

  主持人:漲了十倍也就説明大家現在收入提高了。那你娶媳婦花了多少錢?

  黃建國:我娶媳婦便宜,因為我們是一個村子的。因為我們是一個村子的,比較了解,比較熟悉。

  主持人:為什麼你才花那麼少錢呢?這麼好的媳婦,怎麼回事?

  黃建國: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當時大部分都便宜,不是我娶的就便宜。

  主持人:我問問黃彥德,你現在上什麼學校?

  黃彥德:初中。

  主持人:你家裏是怎麼致富的,你應該門兒清,也就是説你知道得很清楚吧?

  黃彥德:是。

  主持人:你給總給總結,大概有哪些招數?

  黃彥德:我爸在管理上,我們全部不是種地嗎,我爸管理比較好一些。

  主持人:管理得比較好一些?管理什麼好一些?

  黃彥德:就是土豆,馬鈴薯、洋芋。

  主持人:祖祖輩輩都種土豆,這管理上還有差距?

  黃彥德:是的,現在不是科技種田嗎,以前的人都是用老辦法,把籽種全部種在地裏就行了,讓它去長吧,就像城裏人下去以後,科技種田,我爸就帶到我們村上,種到地裏,産量也上去了。

  主持人:陸省長,您了解整體的情況,像他這種已經在他們那個地區形成規模了,還是説個別、個體在做這件事情?

  陸 浩:現在搞農業産業化,必須要形成規模,有規模才有效益,像甘肅現在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大概接近九百萬畝,産量在一千萬噸以上,所以從産量來講,是全國第一馬鈴薯大省。

  主持人:那個馬鈴薯質量怎麼樣?

  陸 浩:質量品質非常好,像麥當勞、肯德基用的薯條、薯片,甘肅的馬鈴薯都可以做,而且在我們當地也有加工廠。

  主持人:用了嗎?

  陸 浩:用了,加工廠有。

  主持人:那這個宣傳得不夠,他們還以為都是從美國運來的。

  陸 浩:可能還不夠用,還要進口一些。另外就是以馬鈴薯為原料,做澱粉,精澱粉,馬鈴薯全粉,價值就很高了,所以産業化就必須形成鏈條。包括銷售也是一樣,像甘肅的馬鈴薯,商品率在50%以上,就是50%以上要銷售到外地去,每年到秋季,馬鈴薯收穫的季節,要發出很多專列,專門是運馬鈴薯的,運到北京,運到上海,運到廣東,非常受歡迎。

  主持人:有沒有想過把馬鈴薯做成品牌?

  陸 浩:甘肅馬鈴薯實際已經形成品牌。

  主持人:叫什麼牌呢?

  陸 浩:像我們甘肅北部一帶註冊的叫沙漠洋芋,它在沙漠邊緣地帶的沙土地,品質非常好。

  主持人:我覺得能不能做成更大的品牌,比如説黃建國牌,比如敦煌牌?

  陸 浩:對,那將來可以靠黃建國同志去培育了。

  主持人:這樣一個洋芋就可能賣七十多塊錢,敦煌牌。能不能做成比如2008年奧運會指定土豆。剛才咱們説了半天黃建國家裏的情況,也知道2005年的家庭純收入是21300塊錢。但是好像這裡沒有你愛人什麼事兒,一分錢都沒給家裏掙。

  賀映花:我出去打工。

  陸 浩:勞務輸出。

  黃彥德:勞務輸出主要是靠我媽。

  主持人:她去打工,勞務輸出?長年不在家?

  賀映花:我在家,我在洋芋沒種的時候去打工。

  主持人:農閒季節。

  陸 浩:你看臨洮縣農村人口大概就是50萬多一點,他們全縣的勞務輸出,縣委書記跟我講,去年是10800人,農戶是11萬戶,輸出的勞務是10800人。

  主持人:那就相當多了。

  陸 浩:差不多一戶有一個人在外邊打工,因為像農業基礎條件比較差的地方,農民要致富,要增加收入,光靠那點地是不行的,所以就要開闢致富的新門路,就出來打工,所以我們也是把勞務輸出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大的舉措來抓。小崔我跟你講,我們在北京的甘肅人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據不完全統計,有84500人。

  主持人:都在做什麼呢?

  陸 浩:我看有三萬多人是做家政服務員,就是當保姆。

  主持人:昨天我們的策劃告訴我,説甘肅的家政服務好像都做出品牌來了。

  陸 浩:叫白娃娃。

  主持人:我們今天現場來的有白娃娃嗎?你給我講講白娃娃是什麼意思?

  觀 眾:天水號稱小江南,那邊山清水秀,氣候也好,當然説就號稱皮膚都好,女孩子皮膚好。

  陸 浩:男孩子皮膚也好。

  觀 眾:我們天水那邊小夥子長得也挺帥。

  主持人:所以你們就叫白娃娃家政服務,在北京應該特別受歡迎,

  觀 眾:挺受歡迎的。

  主持人:你們作為家政服務,白娃娃這個家政服務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有什麼自己的特點?

  觀 眾:我下面推薦一位比較專業的家政服務員,由這位小妹妹給我們講一下好不好?

  主持人:把你的絕招告訴大家。

  觀 眾:其實也沒什麼絕招。

  主持人:就是有什麼辦法,讓別人歡迎的家政服務員。

  觀 眾:我覺得就是要樸實,要努力,要把自己的愛心都獻給小孩,有多少奉獻多少。

  主持人:有耐心是吧?

  觀 眾:對。

  陸 浩:做家政服務員的,在來之前都做了培訓,所以在北京的家政服務市場上是非常受歡迎的。

  主持人:我們這次節目也做了一個創新,我們在採訪每一個省的負責人的時候,我們也派了一個體驗者,到這個省的一個地方去體驗,這次去體驗的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的學生,叫李揚欽,他是廣東一個集團的董事長,讓我們熱烈歡迎李揚欽。


李揚欽到賀家溝體驗生活

  來自清華的EMBA學員李揚欽是一個公司的老總,在節目錄製之前,他帶著三個任務來到了賀家溝村,進行真實體驗。他將帶回一張照片,一個實物和一個調查結果,他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農村體驗的感受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李揚欽:你想想我送了什麼禮物給老黃?

  主持人:出大事兒了,按照我們這個節目的規定,客人們一見面要互送禮物,送見面禮,省長還有黃先生一家都準備了禮物,我剛才聊得挺高興,我忘了讓他們送禮物。李先生,您先坐一下,咱先讓省長和黃先生一家把禮物互換了,看看他們是什麼禮物,這叫見面禮。

  黃建國:這是我們家鄉的洋芋餅子。

  陸 浩:我吃過。

  主持人:這是黃先生一家送給省長的禮物,是什麼?

  黃建國:土豆餅。

  主持人:是平時自己就吃的嗎?

  黃建國:我們家鄉經常吃這個,喜歡吃這個,這次來了以後帶點洋芋餅子讓省長嘗嘗,讓大家嘗一嘗。

  主持人:我先嘗嘗。

  黃建國:大家嘗嘗洋芋餅子是不是好吃。

  主持人:你們先談著,我下去吃一會兒。

  陸 浩: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主持人:洋芋餅挺好吃。省長,把您要送的給大家看一看。這就是洋芋,他們家有的是,你還送他這個幹什麼?

  陸 浩:這個洋芋和別的洋芋不一樣,這是種薯,是我們甘肅農科院培育的叫LK99,另外這個叫龍薯三號,是高産品種,一畝大概能産2500公斤到3500公斤,就看你種得怎麼樣。

  主持人:這個等於是種。

  陸 浩:優質的種子,把它切開,分若干塊,一個芽眼一塊,種到地裏面。老黃,你雖然是種洋芋的專業戶,我再給你送點優良品種,我要你把它種得更好,把這個技術再推廣到你們整個村裏,鄉里,縣裏,把馬鈴薯産業做得更大。

  主持人:等到明年做節目的時候,老黃應該拿這個給我們做洋芋餅子。老黃,我跟你説,你千萬不要搞形式主義,回去以後拿玻璃罩把這個都罩起來,不用,一定都把它種到地裏,要讓它長起來。我們是不是先看看李揚欽先生在甘肅體驗生活的情況,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今年春節剛過,清華大學的EMBA學生李揚欽便來到了黃建國的家裏,他要在老黃家裏住下來,體驗體驗普通農民家中的日常生活。按照當地的風俗,家裏來了客人當然要好好招待一下,老黃一家人忙裏忙外為李揚欽準備了一頓當地最有特色的風味面,但對於平日裏頓頓都吃大米飯的李揚欽來説,來到村裏的第一頓飯只能吃麵,這讓他多少感到有些不適應。讓李揚欽更沒想到的是,吃飯的不適應,只是他後來遇到的許許多多不適應的開始。

  主持人:李先生在那兒呆了多長時間?

  李揚欽:我呆了兩天。

  主持人:兩天,兩天感受就特別深是吧?

  李揚欽:對。

  主持人:我聽説在清華的EMBA的班裏,您是惟一一個現在還是農村戶口的?

  李揚欽:把身份證拿出來給你看一下,我是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朗夏四隊,第一生産隊。剛才你們在電視裏看到我就穿這件衣服,我講故事給你們聽,我當時在老黃家裏邊,我問老黃,你猜猜我這身衣服多少錢,他説300元,我説你再猜猜,1000元,後來我覺得再也猜不出來了,我就把這件衣服的價格牌給他看,16600元,他説你上當了,被人騙了,這件衣服我先送給你。

  黃建國:謝謝。

  李揚欽:其實我要講的是一個什麼問題呢?

  主持人:老黃,他不是上當了,他忘本了。

  黃建國:不會。

  李揚欽:我這裡還有一個東西,今天探討的話題是什麼?我在老黃家裏邊吃梨,我起了一個挺好聽的名字,叫珍珠梨,在山上的梨樹長的梨丁點大,我42歲的人沒吃過那麼香、那麼甜的梨,非常好吃,所以我叫它珍珠梨,我暫時給它這個名。到後來我跟他講,你們這個梨非常好吃,但不好看,賣不出價格,所以當時我就跟他説,你們看,這個梨長的時候是什麼樣?風吹日曬雨淋,這個梨在長的時候如果有這個東西包著,它不會被太陽曬,蟲和鳥根本拿它沒辦法,所以兩個梨比起來也沒有人敢説哪個好吃,但是賣起來,這個的價格是這個的十倍,説明什麼問題呢?咱們農村裏面東西非常非常好。

  主持人:有好東西。

  李揚欽:對,但是到了市場以後,就變成了不好的東西,原因在哪兒呢?

  主持人:您是下去看的時候著急是吧,覺得這麼好的東西賣不出去,而且賣不出好價錢來?

  李揚欽:對,這個是我自己的感慨。第二,剛才放的馬鈴薯的片段能不能再放出來?

  主持人:大屏幕讓大家看到。老黃家的馬鈴薯,就是這個。

  李揚欽:你們看那個馬鈴薯和這個馬鈴薯有什麼差異?看一堆馬鈴薯和這個馬鈴薯有什麼差異?

  主持人:這個光滑。

  李揚欽:很光滑,很漂亮,看起來覺得挺好,其實就沒有裏頭那一堆那麼好。

  主持人:我是這個想法,您雖然只去了兩天,但在您眼裏那個地方處處是商機,是不是?

  李揚欽:對,其實我覺得在這一片土地當中,把這個品牌處理好的話,確確實實可能從五毛錢一斤會變成五塊錢一斤。

  主持人:陸省長,您能理解他這種著急嗎?

  陸 浩:我完全理解,您是廣東來的,廣東和甘肅差異太大了,所以我們覺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不能脫離當地的實際,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外來的思想觀念比較新,從這一點來講,這個是我們甘肅老百姓需要學習的,甘肅畢竟比較封閉。

  主持人:我覺得新農村肯定要建設,但是可能真還急不得,您的思路是怎麼樣的?

  陸 浩:我們覺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要結合實際,要統籌兼顧,要突出重點,要規劃先行,然後全力推進它,這個應該是比較全面的概念。

  主持人:您剛才説了突出重點,咱們就從黃建國的兒子開始問,你覺得搞新農村建設,重點是什麼,如果讓你來做,第一件事兒做什麼?

  黃彥德:就是建設全面農村的學校。

  主持人:首先要把學校做好。讓黃先生説,你覺得從哪兒做?或者説你們村想進一步發展,你們最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黃建國:我覺得是兩個問題,一個問題還是我兒子説的,一個是學校,一個是道路的問題。

  主持人:李先生,您説説,首要的是做什麼?

  李揚欽: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改變人的思想意識的問題。

  主持人:觀念。

  李揚欽:對,觀念問題。

  主持人:現在該您説了。

  賀映花:我丈夫幹什麼事情我支持就行了,飯做好,家裏的牛羊管好就行了,其它的我都不會説。

  主持人:我覺得她的觀點我最贊成,她的觀點就是少説話,多辦事兒。

  陸 浩:對。

  主持人:現在四種觀點出來了,陸省長您給評價一下,您覺得怎麼做?

  陸 浩:他們説得都很對,李先生講的思想觀念的更新。

  主持人:對是都對,但是總得有個先後。

  陸 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要從辦實事來講,像甘肅還有十六個縣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國家給了非常大的支持,我們要在2007年首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九加上兩免一補,兩免一補現在都開始實施了,首先在西部實施,免學雜費,免課本費,對困難的寄宿制學生給生活補助。

  主持人:你的免了嗎?

  黃彥德:免了。

  陸 浩:像這兩項大概在十一五期間就要投入30億。另外,農村基礎條件的改善,這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基礎設施建設,像公路建設,我們十一五全省要修13000公里,我説的是縣、鄉、村的道路。

  主持人:總結一下您剛才的觀點,就是説千頭萬緒,有諸多難處,但是要一步一步來,慢慢來。

  陸 浩:也不能慢慢地來,要有緊迫感,但是要從實際出發,要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搞形式主義,花架子。

  主持人:李先生把一萬多的衣服送給老黃,是不是這就是形式主義?老黃哪兒舍得穿,老黃,待會兒您送給我得了。你們現在村裏的小學是什麼情況,您去了,我看那照片好像就是在學校裏跟孩子們一塊照的,教室我們也看到了,好像條件很差。

  黃建國:其實教學的是個民辦教師,一個月給120塊錢的工資,不能維持生活,一邊種地,一邊教學,他就是這個樣子的。

  主持人:您的公司對社會上有贊助是嗎?

  李揚欽:我對社會沒有贊助,但是我解決了一萬多中國人的就業問題,我也解決了三十幾個韓國人,十幾個美國人,一百多個新加坡人的就業問題,也是東莞一個農民解決的。

  主持人:我就隨便提個建議,您聽不聽都行,您的公司能不能拿出一點錢來,咱們把這個小學校重新建設一下?

  李揚欽:可以,一百萬以內我絕對給他建,只要省長説話,絕對可以。

  主持人:省長,您跟他握一下手,這事兒就算定了。

  陸 浩:謝謝你。

  主持人:這個就是在中央電視臺做節目的好處,逼著他,不同意都不行。實際上因為他也是農民的後代,我覺得他可能內心也真是有這樣的想法。今天我們真是促成了一件好事。省長,我不知道您對今天的談話滿意不滿意,我覺得我們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好在大家説的都是心裏話。

  陸 浩:大家説的都是心裏話,他們既介紹了從甘肅一個欠發達的地區,農民怎麼致富,包括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後的一些構想,同時從李先生這裡也吸收了很多,得到了新的思路和啟示。我想甘肅今天也可能還比較落後,但是我們下一代農民,老黃的兒子,李先生就是你的榜樣,李先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未來,所以你就得好好讀書,將來要上高中,考大學,也讀EMBA。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節目到這兒就結束了,在結束之前,把最後一個精彩的節目獻給大家,就是老黃的兒子黃彥德,他的業餘愛好是聲樂,他要在現場為大家唱一支歌,熱烈歡迎。

  黃彥德獻給現場觀眾一首《母親》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播出時間:

  每週一至週四晚20:30-21:00

  《新聞會客廳》週五特別節目《決策者説》播出時間:

  週五晚20:20--21:00

  新聞會客廳 會見新聞當事人,敬請收看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