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為“草根代表”被媒體追捧喊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13:23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在五年前,已經進城務工多年並小有成就的王元成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而且隨著人代會的召開還成了一個在普通百姓尤其在農民工群體中知名度很高的人物。王元成一下火車就被記者包圍,經常是一家媒體採訪,其他幾家媒體等在一邊,電話採訪還會不時地切入進來。(3月4日新華網)

  王元成被人們稱為“草根代表”。“草根代表”被媒體追捧,令人喊好。近年的“兩會”報道中有一個現象受到了公眾的批評,這就是一些媒體熱衷於做名人、明星文章,將新聞的“出彩”寄託于“追名人”、“追明星”。名人、明星的只言片語,也會被記者敷衍成篇,名人、明星的一笑一顰,也會被媒體當作“兩會”花絮而津津樂道。在這種看似花團錦簇、熱鬧非凡的表象下面,公眾讀到看到的所謂“兩會傳真”、“兩會速遞”,卻往往是輕飄和浮躁的,甚至是變形的。

  並不是反對在“兩會”上採訪名人、明星;名人、明星既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事,公眾當然願意聽到他們的聲音。然而這種聲音,應是諍言讜論、真知灼見,而不是漫無邊際的泛泛之談,更不是博人一樂的“搞笑”。名人、明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或許是行家裏手,論事衡物有獨到的見解。然而放大到國計民生,即使是名人、明星,其認識也未必就會比“草根代表”、“草根委員”更深刻更精當。如果媒體只是因為名人、明星的“光輪效應”而將其視為“兩會”報道的重頭戲,那麼必然遮蓋了“草根代表”、“草根委員”的聲音。

  “草根代表”、“草根委員”來自基層一線,對民生疾苦感受最深,了解最多,心中有本百姓的喜怒哀樂帳,他們的建言獻策含金量最高,自然最有發言權。“草根代表”王元成的受追捧是件大好事,説明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關注普通百姓、弱勢群體,希望通過王元成這樣的人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傾聽他們的真實感受。王元成這樣的“草根代表”、“草根委員”是民工的代言人,是普通百姓的代言人,把話筒、鏡頭對準“草根代表”、“草根委員”,把版面、熒屏多給“草根代表”、“草根委員”,把他們的話語放大,這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