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兩會”吹來清新的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3日 15:03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兩會召開在即,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這兩天,記者在採訪大會工作人員時經常聽到的詞就是“開放”“透明”“節約”“環保”和“便民”。從“階梯式開關燈”到採用廢報紙製成的鉛筆,從擠壓車隊通行時間到信息公佈的快捷透明,透過一個個細微變化,不難感受到兩會不斷改進會風的堅持,更加求真務實、厲行節約、方便百姓、開放透明的努力(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

  每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是中國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政治集會,無論是兩會議題內容確定,還是會務安排的細小變化,都能透出具有標誌性的信息,因而,不僅其會議內容備受國人乃至世界所關注。而且不斷改進的會風也如春撲面,也讓人感到格外清新。

  兩會會風代表著政風。公開、透明,已成兩會不變的“旋律”。兩會對媒體的開放程度,是觀察中國民主進程的一個重要窗口。今年兩會,對新聞界正在打破神秘、走向公開,其開放程度超過以往歷次。據兩會新聞發言人介紹,今年兩會與媒體的互動更為頻繁,電視、電臺直播、網絡直播次數也將增加。除按慣例由中央電視臺直播“兩會”開幕、總理記者招待會外,還有多場有關官員、代表、委員出席的記者招待會也將進行現場直播。過去兩會期間許多保密性的東西如今已逐步公開、透明。

  比如,為防泄密,曾經對採訪兩會的中外記者在全體會議期間使用無線通訊設備上加以限制,而近年來變成了主動安排和邀請新聞記者採訪,今年“開放”境外記者自由採訪的“團組” 將明顯多於去年。再比如,今年兩會新聞中心除繼續在西直門賓館設立公告欄,公佈會議等為記者提供查詢服務外,還把服務平臺進一步前移:政府工作報告等過去只能在新聞中心得到的重要文件,今年首次前移到人民大會堂,記者可以在大會前得到相關文件。過去被視為相當“保密”的兩會議程等相關信息,今年兩會新聞中心也打破慣例,在特別開闢的兩會“網上新聞中心”上直接“上網”公佈。就連“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目前正在康復之中”(新華網3月2日)這類曾經被視為嚴格保密的信息,在3月2日下午15:00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也對外進行了公開報道,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兩會對新聞媒體的開放,表面看是形式上的變化,但其背後透露的是中國高層領導人的開明、開放意識,實質上是良好政風的最好體現。新聞開放力度的加大,不僅有助於國人了解兩會信息,增強參政議政的民主意識,而且起到對外展示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作用,而這種不斷開放的過程正是中國民主建設的發展歷程,

  兩會會風順應了民意。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兩會上“節約”二字更是備受關注,網民們期待兩會成為節約辦會的榜樣,更有網民提出要公開兩會的費用……這都是從提倡節約反對浪費角度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這些建議已經逐步被採納。比如,去年人民大會堂潛心琢磨,摸索出的省電辦法──“階梯式開關燈”,今年已經推廣到了除人民大會堂會場以外的其他會場;在繼續實行“控制就餐經費、儘量減少租房數量、減少大會使用賓館等多年積累的節約措施”的基礎上,今年,“大會今年減少租用賓館房間作為辦公用房,一些工作人員繼續在原來的辦公室裏辦公。”總務組有關負責人説,“為了方便晚上加班,他們在房間裏臨時支起一張床。”更具宣傳教育作用的是,今年兩會將一支支用廢報紙製作的鉛筆,將擺上代表、委員的桌面,向社會傳遞厲行節約、綠色環保的理念,進而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此外,針對兩會車隊與民眾正常生活交通發生矛盾的情況,各有關方面不斷出“高招”和 “妙招”,科學編排行車路線,壓縮大會車隊行車時間;大會車隊行車在路口與社會車輛交替通行,延長社會車輛通行時間;代表、委員駐地周邊部分道路由禁行改為單行,方便附近居民出行……從取消“兩會”代表委員“一路綠燈”的特權,到兩會車輛行車路線優化調整,再到增加社會車輛放行時間……這些細節透露出的是以人為本、方便於民的理念,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不斷轉變的兩會會風,猶如撲面而來的屢屢春風,讓人感到清新、愜意,兩會會風代表著政風,順應著民意,也必將帶動民風,兩會會風對中國民主政治的進步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作者: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